您好,欢迎访问湖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2479条记录
不同氮肥运筹对直播稻田氮素损失与利用的影响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不同类型氮肥按不同基蘖肥比例配施对直播稻田径流氮流失、氨挥发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本研究开展了田间小区试验,设置了7个施氮处理,即不施氮肥的空白对照(CK)、普通复合肥(基肥)与尿素(分蘖肥)基蘖肥配比4∶6(U40)和6∶4(U60)、控释掺混肥(基肥)与尿素(分蘖肥)基蘖肥配比7∶3(C70)和10∶0(C100)、海藻多糖尿素基蘖肥配比4∶6(H40)和6∶4(H60),每个处理设置3个重复。结果表明:径流氮流失量主要集中在基肥施入后,以铵态氮(NH4+-N)为主,与U60处理相比,C100、H60、U40、C70和H40处理总氮流失量分别减少了7.20%、13.36%、24.30%、26.41%和35.92%;不同氮肥之间的氨挥发损失量和损失率呈现出普通复合肥与尿素配施处理>海藻多糖尿素处理>控释掺混肥与尿素配施处理;与U60处理相比,U40、H60、H40、C70和C100处理的氨挥发总损失量分别降低了7.89%、20.81%、27.84%、42.08%和47.00%,C70、C100处理降低效果显著(P<0.05);与U60、C100和H60处理相比,U40、C70和H40处理径流的总氮流失量分别降低了24.30%、20.70%和26.04%。氮肥后移的U40、C70和H40处理的径流氮流失及氨挥发损失均有所降低,且不影响产量;C70处理产量和氮肥农学利用率均为最高,分别为9 116.67 kg·hm-2和29.64 kg·kg-1,且氮肥表观利用率为41.99%。研究表明,C70和C100处理均能显著降低稻田径流氮流失,减少氨挥发损失,提高氮肥利用率和直播稻产量。综合考虑产量及环境影响,以控释掺混肥(基肥)与尿素(分蘖肥)按基蘖肥比7∶3配施更值得推广。

关键词: 直播稻 控释掺混肥 氮损失 氮肥利用率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干旱胁迫转录组信息的蚕豆ASPAT基因家族分析

作物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蚕豆(Vicia faba L.)是一种重要的食用豆作物,干旱会导致蚕豆产量降低。鉴定蚕豆耐旱基因,有利于通过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基因工程手段培育抗旱品种。在前期研究中,我们通过转录组测序鉴定出了一类天冬氨酸转氨酶基因(ASPAT)响应蚕豆干旱胁迫。ASPAT催化天冬氨酸(ASP)和α-酮戊二酸的可逆转氨反应,生成草酰乙酸和谷氨酸,是参与植物体代谢的关键酶。本文基于转录组测序数据,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全基因组鉴定了蚕豆ASPAT基因家族成员,并分析了各基因家族成员的理化性质、亚细胞定位、基因结构、蛋白结构域、保守基序、系统进化、蛋白质互作和基因表达模式。结果显示,蚕豆转录参考基因组中共有8个ASPAT基因家族成员,包括3个真核型ASPAT(AAT)基因和5个原核型ASPAT(PAT)基因,分别定位于线粒体和叶绿体。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蚕豆ASPAT蛋白主要可分为2个亚族Iα和Iβ。Iα为AAT蛋白,包括VfASPAT1~VfASPAT3。Iβ为PAT蛋白,包括VfASPAT4~VfASPAT8。蚕豆ASPAT家族成员均含有motif1、motif3、motif9,且具有相似的基因结构和共同的蛋白结构域Aminotran-1-2。VfASPAT蛋白互作网络分析表明该家族成员可能参与逆境胁迫代谢过程。转录组和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该家族8个成员在干旱处理16h和64h表达模式不同,除VfASPAT4和VfASPAT6外其他基因表达量都呈上调趋势,表明VfASPAT基因可能对干旱胁迫有正向调控作用。本文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分析蚕豆ASPAT的抗旱功能,应用ASPAT提高蚕豆抗旱性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蚕豆 天冬氨酸转氨酶 基因家族 干旱胁迫 基因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TET去甲基化酶对猪卵母细胞发育的影响

中国畜牧兽医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TET(ten-eleven translocation)去甲基化酶对猪卵母细胞发育的影响。【方法】将收集的猪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OCs)置于不同浓度(0(对照组)、100、200和400μmol/L)Bobcat339抑制剂的体外成熟培养液中培养42 h,测量卵丘扩展直径,统计成熟率,确定最小有效浓度。在体外成熟培养液中培养27 h后,利用免疫荧光(IF)检测5-甲基胞嘧啶(5mC)与5-羟甲基胞嘧啶(5hmC)信号强度以及纺锤体组装情况;利用DCFH-DA染料检测卵母细胞活性氧(ROS)水平;利用JC-1染色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水平(MMP);利用ATP检测试剂检测卵母细胞ATP水平;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42 h时COCs卵丘扩展相关基因表达水平和27 h时卵母细胞抗氧化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100、200和400μmol/L组卵丘细胞扩展水平均极显著降低(P<0.01),100、200和400μmol/L组成熟率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P<0.01),确定最小有效浓度为100μmol/L,后续试验均用该浓度。IF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27 h时100μmol/L组卵母细胞中5mC信号强度显著升高(P<0.05),而5hmC信号强度没有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27 h时100μmol/L组卵母细胞纺锤体排列紊乱,组装异常。与对照组相比,ROS水平极显著升高(P<0.01),MMP和ATP水平极显著降低(P<0.01)。与对照组相比,42 h时100μmol/L组COCs中卵丘扩展相关基因透明质酸合成酶2(Has2)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穿透素3(Ptx3)基因表达量极显著降低(P<0.01),27 h时100μmol/L组卵母细胞中抗氧化相关基因超氧化物歧化酶1(Sod1)与Sod2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TET去甲基化酶通过清除猪卵母细胞中的5mC,降低ROS水平,提高MMP水平来指导纺锤体正常组装排列,维持COCs的正常扩展,保证猪卵母细胞正常成熟。

关键词: 猪卵母细胞 TET去甲基化酶 甲基化 纺锤体 活性氧 线粒体膜电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机器视觉的鲢鱼头加工装置设计及试验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目前国内淡水鱼鱼头加工装备缺乏、鱼头加工机械化程度低等问题,以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为研究对象,设计了基于机器视觉的鲢鱼头加工装置.鲢鱼头加工装置由鱼体输送装置、鱼体图像采集装置、鱼体翻转部件、立式夹持输送带、鱼头切割部件、鱼头剖切部件和装置控制系统等部分组成.鱼体图像采集装置获取输送装置上的鱼体图像,计算鱼头切割路径;鲢鱼体经鱼体翻转部件进入立式夹持输送带,在立式夹持输送带作用下向前移动;当鱼体到达鱼头切割位置,立式夹持输送带调整鱼体位置后停止,鱼头切割部件按照鱼头切割路径对鱼体进行切割后复位,立式夹持输送带带动鱼头继续前进;切割后的鱼头经过鱼头剖切部件将鱼头对半剖切.样机性能试验结果显示,鲢鱼头切割后,鱼体吻端分别至上切割点和下切割点的实际水平距离与预测水平距离的线性拟合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911和0.985,均方根误差分别为6.31、2.61 mm;鱼头切割路径检测时间为(0.055±0.009)s,鱼头加工时间为(13.28±0.35)s,鱼头的外观评分为0.88±0.02,满足鲢鱼头加工的生产要求.

关键词: 鱼头加工 机器视觉 自动化加工 精准切割 切割路径规划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湖北'天仙红'桃树流胶病病原菌鉴定

植物保护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流胶病在湖北‘天仙红’桃树上发生严重。为明确引起‘天仙红’桃流胶病的病原,通过形态学、分子生物学及柯赫氏法则对采集的病害样品进行了病原菌鉴定。结果表明,获得的分离菌株JSZ01的形态学特征与小新壳梭孢Neofusicoccum parvum基本一致。BLAST比对结果显示,分离菌株JSZ01的ITS、TEF1-α和β-tubulin基因序列与N.parvum的相似性在99.2%~100%,在系统发育进化树中JSZ01与小新壳梭孢的类群处于同一分支。JSZ01接种健康桃树枝条5 d后接种部位出现溃疡流胶症状,与田间症状一致。结合形态学观察、序列分析以及致病性测定结果,将‘天仙红’桃树流胶病的病原菌鉴定为N.parvum。

关键词: 天仙红桃 流胶病 病原菌鉴定 小新壳梭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湖北贝母与浙贝母的成分及理化性质对比分析

食品工业科技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综合对比了同产区同生长周期湖北贝母与浙贝母的总酚、总黄酮、游离氨基酸、微量元素、核苷与核碱基等成分组成及其抗氧化性能、溶解度、溶胀度和糊化特性等理化性质.与湖北贝母相比,浙贝母成熟鳞茎具有较优的抗氧化活性及较高的总酚、总黄酮、DPPH值、FRAP值和ABTS值.另一方面,湖北贝母成熟鳞茎中的核苷、核碱基以及氨基酸总含量显著高于浙贝母(P<0.05),并且湖北贝母成熟鳞茎对人体必需微量元素的累积能力显著优于浙贝母(P<0.05).DSC数据显示浙贝母鳞茎粉末具有较低的T0、Tp、Tc值和较高相变焓值ΔH,结合其高直链淀粉含量,推测浙贝母成熟鳞茎淀粉分子双螺旋结构比湖北贝母更加紧密有序.总之,湖北贝母与浙贝母成熟鳞茎的成分含量和理化性质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本研究可为贝母在功能食品中的加工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湖北贝母 浙贝母 成分含量 理化性质 对比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薯国家地理标志的保护现状与发展对策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CSCD

摘要:为了促进甘薯地理标志产业和农业经济发展,对中国甘薯地理标志数量、保护范围、品种种类、专用标志使用现状以及产业现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共有49种甘薯产品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分别产于河南、四川、山东等15个省份;(2)在所有甘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中只有铜仁红薯粉丝的保护范围是以地级市级为单位,而其他甘薯地标产品的保护范围均以县(县级市)级或乡(镇)级为单位;(3)在这些甘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中一部分是现有育成品种,而另一部分则为当地传统品种;(4)截至2020年底,共有18家企业已被国家质检总局核准可使用甘薯“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5)甘薯地标产业在中国逐渐发展起来,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根据现状所提出的发展对策:(1)强化育种利用;(2)建立国家质量标准;(3)加强原产地保护;(4)规范使用专用标志;(5)打造知名品牌。本研究将为推进中国甘薯地理标志的保护以及产业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甘薯 国家地理标志 保护现状 发展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桑黄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展望:桑黄产业发展千岛湖宣言

菌物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桑黄是最早收录于我国中药古籍中的一类大型珍稀药用真菌的总称,具有抗肿瘤、降血糖、降血脂、抗氧化和降尿酸等多种功效作用。现代分类学研究结果表明,桑黄具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广泛分布于我国及北半球不同地区,并生长在桑树、杨树、丁香、忍冬、栎树、锦带花、水曲柳、枣树和核桃楸等多种阔叶树上。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开始了桑黄人工驯化,目前主要用于桑黄产业的种类有桑树桑黄Sanghuangporus sanghuang、瓦尼桑黄(又称杨树桑黄)Sanghuangporus vaninii、鲍姆桑黄Sanghuangporus baumii和粗毛纤孔菌Inonotus hispidus等,产业规模正在逐年扩大,形成具有广阔发展潜力的健康产业,产生了较高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本文从桑黄的历史记载、分类地位的演变、功效研究、产业发展进程及面临的瓶颈等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总结,提出了促进桑黄产业健康发展的建议,并对产业发展愿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桑黄 分类 历史演变 功效作用 产业问题 发展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37份桃种质资源耐热性评价

南方农业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利用叶绿素荧光参数法对137份桃种质进行耐热性鉴定,为耐热桃品种的培育及耐热机理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湖北省桃种质资源圃中的桃种质为研究对象,利用便携式叶绿素荧光仪测定桃一年生枝条嫩叶高温水浴处理后的Fv/Fm,确定适用于桃耐热性鉴定的临界温度(TC)和热处理时间,并以此评价137份桃种质的耐热性。【结果】对丰光24-2、早仙红和金辉3份桃种质材料在25~55℃条件下的Fv/Fm进行测定,得出桃耐热性评价的TC为47.0℃。47.0℃条件下,当处理时间为50 min时,3个品种间的Fv/Fm差异显著(P<0.05),确定桃高温处理的条件为47.0℃,50 min。在此条件下鉴定不同桃品种的耐热性,结果显示137份桃种质的Fv/Fm为0.1723~0.6968,桃耐热性性状符合正态分布,说明其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利用最优分割聚类法将137份桃种质材料的耐热性分为强、中、弱3类,其中,耐热性强(Fv/Fm>0.6)的种质材料有26份,占19%;耐热性中等(0.6≥Fv/Fm>0.4)的种质材料94份,占69%;耐热性弱(Fv/Fm≤0.4)的种质材料有17份,占12%。【结论】高温胁迫影响桃叶片的光合作用能力,不同种质材料间耐热性存在明显差异,其中,丰光24-2、14-101、04-1-41、中桃10号、夏之梦、14-3-9-1和春雪等26份耐热性强的种质可作为亲本用于耐热桃新品种选育和耐热机理研究。

关键词: 耐热性 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 鉴定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谷物茶品质及其功能特性研究进展

食品工业科技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全谷物保留了完整谷粒所具备的营养成分,经常食用有助于维持健康体重,还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Ⅱ型糖尿病、肠道癌症等疾病的患病风险.但全谷物的适口性和烹饪特性差,难以被消费者接受,因此,改良传统加工工艺,开发新的全谷物食品十分必要.谷物茶作为一种全谷物食品,不仅改善了全谷物的口感,而且保留了其营养价值和健康功效.文章主要对谷物茶在烘烤、发芽、发酵等不同加工工艺下的风味物质变化、功能特性进行综述,并重点探讨了谷物茶在加工过程中丙烯酰胺、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等有害物形成机制及抑制方法,旨在为全谷物饮品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谷物茶 加工 风味 营养 安全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