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湖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2479条记录
不同干燥工艺对恩施道地药材湖北贝母花挥发性成分和抑菌活性影响研究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 研究过热蒸汽干燥和热风干燥两种干燥工艺对恩施地道药材湖北贝母花挥发性成分和抑菌活性影响。方法 通过GC-MS技术分析两种干燥方式处理的贝母花挥发成分,并对10株供试菌进行体外抑菌活性研究。结果 从过热蒸汽干燥处理组中鉴定出33个化合物,占相对百分含量12.36%,热风干燥处理组中鉴定出28个化合物,占相对百分含量7.14%,两组相同化合物23个;羧酸类和醇类化合物为主要挥发性成分,其含量在过热蒸汽干燥处理组和热风干燥处理组中分别为7.09%、3.43%;过热蒸汽干燥处理组对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粪链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多耐铜绿假单胞菌、溶藻弧菌以及表皮葡萄球菌等7种供试菌有较好抑制效果,热风干燥处理组对肺炎克雷伯菌、苏云金芽孢杆菌、多耐铜绿假单胞菌以及表皮葡萄球菌等4种供试菌有一定抑制效果。结论 两种干燥方式对湖北贝母花的挥发性成分组成、含量和抑菌活性存在差异,且过热蒸汽干燥组的抑菌活性优于热风干燥组。该结果为湖北贝母花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过热蒸汽干燥 热风干燥 湖北贝母花 挥发性成分 抑菌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护色处理和干燥方式对芦笋粉品质的影响

食品工业科技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改善并对比芦笋在热风、真空冷冻和微波干燥过程中出现的褐变问题,故采用不同的护色剂对芦笋进行浸泡、喷涂护色处理。结果显示,相较于不护色,经护色的芦笋粉营养及色泽品质更佳。其中护3的护色效果显著(P<0.05)优于护2和护1。干燥方式和护色剂的协同使用优于单独干燥。其中,护色剂-真空冷冻干燥(VFD)协同处理的芦笋粉的酚类物质保留程度、结构完整性、色泽及抗氧化能力最佳;护色剂-热风干燥(HAD)协同处理的芦笋粉组织结构稀疏分散,酚类含量、色泽、抗氧化能力不及VFD;而护色剂-微波干燥(MD)所得芦笋粉色泽焦黄,营养及色泽品质最差。此外,相较于浸泡,经喷涂的芦笋粉水可溶性膳食纤维(SDF)含量更高,葡萄糖、胆固醇吸附能力也更好,但前者的护色效果更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芦笋粉的总酚和芦丁含量,以及理化和功能性质指标与其营养及色泽品质具有高度相关性。综合品质排名前三的芦笋粉为护3-浸泡-VFD、护2-浸泡-VFD和护3-喷涂-VFD;后三为护1-喷涂-MD、护2-喷涂-MD、对照-MD。本研究结果为提高芦笋干燥产品品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芦笋粉 护色方式 干燥方式 多酚类物质 理化性质 功能特性 色泽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特早熟红肉油桃新品种'楚红1号'

园艺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楚红1号’桃是以‘枣油桃’为母本,‘早仙红’为父本杂交选育成的特早熟红肉油桃新品种。果实圆形,果肉鲜红色,平均单果质量71 g,最大105 g;果肉脆,风味甜,含可溶性固形物8%~10%,可滴定酸0.27%。粘核。武汉地区5月中下旬成熟,果实发育期60~73 d。丰产、稳产性好,平均产量18 000 kg·hm-2

关键词: 油桃 特早熟 红肉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与纹枯病菌互作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植物保护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水稻纹枯病是由死体营养型真菌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AG1-IA亚群引起的一种土传病害,在世界水稻种植区均有发生,是限制水稻高产的主要病害之一。虽然国内外学者针对纹枯病菌已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由于该菌寄主范围较广、抗性水稻资源缺乏及其田间抗性鉴定的不稳定性等问题,该病害的研究仍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挖掘自然界中存在的纹枯病抗源材料,选育抗病水稻品种是防控该病害、降低水稻产量损失,从而最大限度保障全球水稻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该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水稻纹枯病菌与寄主的互作分子机制、抗性水稻基因资源挖掘及其抗性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提出下一步的重点研究方向,以期为推动水稻对纹枯病的抗性机制解析及抗纹枯病水稻育种提供参考。

关键词: 水稻 纹枯病菌 互作 致病基因 抗病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TaPAT1-2D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浙江农业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GRAS(GIBBERELLIN-INSENSITIVE, repressor of ga1-3 and SCARECROW)基因家族作为重要的植物转录因子在调控植物生长发育、抵抗逆境胁迫的各种信号转导途径中发挥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挖掘该家族小麦抗赤霉病相关基因,从禾谷镰刀菌诱导的小麦转录组测序数据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TaPAT1-2D(TraesCS2D02G198200.1),克隆该基因的全长序列,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和表达模式分析,以及亚细胞定位和酵母转录激活活性研究。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TaPAT1-2D序列全长1 668 bp,编码555个氨基酸,分子量约为61.34 ku; TaPAT1-2D蛋白含有典型GRAS功能结构域,在进化关系上与水稻OsCIGR2(LOC_Os07g39470.1)关系较近;TaPAT1-2D启动子区包含茉莉酸甲酯、脱落酸、生长素等植物激素响应元件与光应答元件等。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接种禾谷镰刀菌孢子液72 h后,TaPAT1-2D基因在4个不同赤霉病抗性小麦品种中的相对表达水平明显上调,表明该基因参与赤霉病的响应过程。农杆菌介导的烟草中瞬时表达试验结果表明,TaPAT1-2D蛋白定位于细胞核和细胞膜中。酵母转录激活活性实验表明,TaPAT1-2D蛋白具有转录自激活能力。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TaPAT1-2D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小麦 GRAS转录因子 亚细胞定位 表达分析 自激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食用豆抗豆象种质创新与遗传改良研究进展

作物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食用豆在耕地质量提升、优化农业生态体系及人类膳食结构改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豆象是世界性仓储性害虫,严重影响着食用豆产业的健康发展。国内外在食用豆抗豆象种质鉴定评价和利用方面,从各种野生资源中鉴定出抗不同豆象的种质材料,并在豆象抗性遗传学分析、QTL定位和基因挖掘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本文通过对豆象发生和危害规律、抗性鉴定方法、抗性机理研究、抗性种质鉴定与评价、抗性遗传和分子标记以及抗豆象育种方法和品种改良等方面的梳理和总结,对抗豆象研究存在问题进行讨论和展望,以期为我国抗豆象种质创新和品种改良提供参考价值。

关键词: 食用豆 种质创新 豆象 抗性育种 分子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水分管理方式对旱直播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

中国水稻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旱直播模式下不同水分管理方式对水稻产量、光合生理特性和稻米品质的影响,以期为干旱气候条件下的节水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大田小区试验,以杂交稻旱优73和常规稻黄华占为试验材料,通过设置全生育期内旱管和水管两种水分管理模式,综合考查旱直播模式下不同水分管理方式对水稻叶片光合特性、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及分配、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水稻旱直播模式下进行旱作栽培显著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和水稻产量,降低了稻米的外观品质和食味品质.与淹水灌溉相比,旱作处理显著提高了叶片SPAD值和齐穗期净光合速率,促进了地上部干物质的积累;增加了茎秆和叶片干物质转运量和对籽粒贡献率,进而提高了水稻有效穗和千粒重.其中,黄华占和旱优73产量分别增加14.0%和11.9%.旱作处理对加工品质没有显著影响,但显著降低了直链淀粉含量,增加了蛋白质含量;同时降低籽粒中重金属砷的含量,增加了重金属镉的含量.[结论]水稻旱直播模式为干旱气候条件下的水稻适应性栽培提供了可能,但稻米品质与产量协同提升因品种而异.因此,旱直播模式下高效优质栽培技术还需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水稻 旱直播 水分管理 产量 稻米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白萝卜粉作为亚硝酸盐来源制备猪肉发酵干香肠

食品科学 2023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评价用白萝卜粉代替亚硝酸盐制备猪肉发酵干香肠的可行性。采用萨科VBM-60复合菌株作发酵剂,制备4组香肠:NC组(不添加硝酸盐或亚硝酸盐的阴性对照组)、PC组(添加150 mg/kg亚硝酸钠的阳性对照组)、R0.5组(添加0.5%白萝卜粉组)、R1组(添加1%白萝卜粉组)。研究加工和贮藏过程中白萝卜粉代替亚硝酸盐对猪肉发酵干香肠理化性质、微生物性质及感官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添加150 mg/kg亚硝酸钠的对照组相比,添加0.5%白萝卜粉的香肠具有较高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值和较好外观,以及较低的pH值、红度值、硬度和咀嚼性,而水分含量、挥发性盐基氮值、亮度值、弹性、内聚性、菌落总数、组织状态、色泽和风味总体上差异不显著。在贮藏过程中,R0.5组香肠具有较高的亚硝酸盐含量和较低的乳酸菌数。R0.5组香肠在加工和贮藏结束时的亚硝酸盐含量分别为13.03 mg/kg和16.48 mg/kg,均符合国家规定的限定标准。结果表明,添加0.5%的白萝卜粉可在一定程度上作为天然亚硝酸盐来源,用于生产猪肉发酵干香肠。

关键词: 白萝卜粉 发酵干香肠 亚硝酸盐 理化性质 感官性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80份绿豆象抗感蚕豆种质资源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通过转录组测序开发的SSR分子标记分析蚕豆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挖掘与蚕豆抗豆象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为蚕豆抗豆象种质资源的保护利用及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PacBio三代全长测序技术结合RNA-seq方法,对2个蚕豆品种Y134和Y078进行转录组测序,在此基础上,使用软件MISA对转录组所有Unigene序列进行搜索,寻找包含SSR核心基序的Unigene序列,并利用Primer 3.0批量设计引物。随机挑选100对SSR引物对80份蚕豆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100对SSR引物中有50对扩增出产物,有效扩增率为50%;其中32对引物表现出多态性。占有效产物的64%,占总引物的32%。在32对多态性引物中,每对引物扩增等位基因2~21个,平均值为6.875个;多态信息量(PIC)值为0.25~0.82,平均值为0.58;Shannon信息指数变化范围为0.34~2.31,平均值为1.21。基于UPGMA聚类分析将80份蚕豆材料在相似系数0.70处分为两大类:第1类包含65份种质,其中高抗(HR)品种62份,高感(HS)品种2份,感(S)品种1份;第2类包含15份种质,其中高感(HS)品种7份,感(S)2份,高抗(HR)品种5份,中抗(MR)1份。【结论】利用开发的SSR标记分析了80份蚕豆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为蚕豆抗豆象种质资源鉴定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等方面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 绿豆象 转录组测序 SSR 蚕豆 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花品种资源黄萎病田间抗性鉴定和评价

西北农业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田间抗病性鉴定和分析,掌握种质抗病性分布状况,筛选抗黄萎病核心资源,经遗传改良,定向选育与新疆棉花产业需求相吻合的抗病品种,并探讨病害治理策略.以收集的396份陆地棉品种资源为鉴定对象,2018-2019年,通过自然病田小区试验,在6月底(蕾期)和8月底(铃期),采用5级分级法,对品种资源进行黄萎病抗病性鉴定和评价.供试陆地棉种质具备丰富的抗病遗传多样性,种质间黄萎病变异系数高,可选择抗病种质加以利用.年度间各材料发病程度差异大,2018年发病明显重于2019年,但材料间发病趋势基本相同;蕾期发病较轻,铃期发生重.两年自然病田鉴定平均73.3%的材料蕾期未发病;铃期相对病指超过20的材料占比46.0%,相对病指为0.1~20.0的占比50.4%,未发病的占3.6%.铃期发病最重材料的发病率达100%,病指高达75.0;2018年铃期参加鉴定材料平均发病率和病指分别达38.8%、19.2,比2019年分别高19.0个百分点和8.7.发病率与病指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0.93;蕾期发病率和病指比铃期变异系数大,蕾期与铃期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平均相关系数分别为0.28、0.32.鉴定出36份抗黄萎病优异资源(自然病田铃期黄萎病病指≤10、纤维长度≥29 mm、断裂比强度≥29.0 cN/tex、马克隆值3.5~4.9、小区皮棉产量≥2 250 kg/hm2),这些资源地域来源较广,抗黄萎能力较强,与产量、品质匹配较好,可在抗病育种遗传改良中利用.

关键词: 棉花 资源 黄萎病 田间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