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乌龙茶水提物的膜分离制备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评价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林清霞 1 ; 杨军国 2 ; 王丽丽 1 ; 宋振硕 1 ; 陈林 1 ;

作者机构: 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2.闽南师范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关键词: 闽南;乌龙茶;水提物;膜分离;抗氧化活性

期刊名称: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ISSN: 1005-3395

年卷期: 2022 年 30 卷 005 期

页码: 645-65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探究乌龙茶水提液的不同膜分离工艺对产品品质、生化成分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的影响,采用陶瓷膜(500 nm)和超滤膜(20、10、5、3.5 kD)对乌龙茶水提液进行分离,经喷雾干燥制得茶粉.通过感官品质、物理性质等方面评价不同膜分离工艺所制备的茶粉品质,并对茶粉的主要生化成分进行分析比较.同时,通过DPPH自由基清除力、FRAP氧化还原力、羟基自由基清除力、抗超氧阴离子活力方法评价茶粉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陶瓷膜透过液的感官品质综合得分最高,体外抗氧化活性亦最高.500 nm陶瓷膜可有效分离与富集茶多酚(TPs)、游离氨基酸(FAAs)、咖啡碱(CAF)、可溶性糖(SPS)等物质,还可达到除杂效果,经陶瓷膜分离后的乌龙茶水提液再经超滤膜分离,对TPs、CAF、SPS、儿茶素组分无分离与富集效果.截留分子量小于10 kDa的超滤膜可有效分离与富集游离氨基酸.500 nm陶瓷膜截留液的SPS含量最高,但综合感官品质最差,抗氧化活性最低.基于品质、功效、节能3大要素考虑,500 nm陶瓷膜透过液制备的茶粉综合品质最优.

  • 相关文献

[1]福建主要茶类的化学成分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评价. 林清霞,王丽丽,宋振硕,项丽慧,陈林,刘忠雄. 2020

[2]闽南地区黄花菜生产概况及高产栽培技术. 吴松海,郑家祯,赖正锋,张少平,林一心. 2014

[3]闽南香蕉低温栽培技术. 林燕金,钟秋珍,黄雄峰,廖苑腾,陈家豪. 2008

[4]闽南9种人工栽培的野菜营养成分分析. 吴水金,李跃森,赖正锋,张少平. 2012

[5]木豆叶提取液膜分离纯化研究. 郑菲艳,洪佳敏,徐晓俞,鞠玉栋,邱珊莲,吴维坚,郑开斌. 2016

[6]功能型速溶茶及其加工工艺探讨. 杨军国. 2018

[7]贵妃枇杷花茶成分分析及安全性初步评估. 姜帆,邓朝军,陈秀萍,郑少泉. 2016

[8]杭白菊花水提物的UHPLC-ESI-Orbitrap质谱联用分析. 徐晓俞,李程勋,郑开斌,李爱萍. 2021

[9]蚕豆花水提取物的UPLC-ESI-QTOF质谱联用分析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李程勋,徐晓俞,李爱萍,郑开斌. 2022

[10]黑木耳水提物和粗多糖溶液的流变特性及饮料开发. . 2023

[11]乌龙茶做青过程中香气组成的动态变化及其与品质的关系. 黄福平,陈荣冰,梁月荣,陈伟,陆建良,陈常颂,游小妹. 2003

[12]烘焙温度对九龙袍品种乌龙茶生化品质的影响. 钟秋生,林郑和,陈常颂,陈志辉,游小妹,陈荣冰. 2014

[13]清香型乌龙茶品质形成过程中儿茶素类和嘌呤碱指纹图谱变化规律. 陈林,陈键,张应根,邬龄盛,王振康,杨卫,尤志明. 2011

[14]高产优质乌龙茶新品系紫龙袍选育. 陈荣冰,黄福平,张方舟,姚信恩,陈常颂,游小妹. 1999

[15]广东乌龙茶品种-凤贩水仙系列品种名丛简介. 陈荣冰,姚信恩. 2002

[16]乌龙茶品种幼苗春梢生育规律调查初报. 陈键,陈林,张应根. 2010

[17]乌龙茶科技创新及其产业的发展趋势. 杨如兴,陈键. 2006

[18]福建乌龙茶生产现状及闽台茶业合作建议. 张文锦,冯廷佺. 2014

[19]乌龙茶品系比较鉴定与选择. 郭吉春,叶乃兴,何孝延,黄修岩. 1994

[20]乌龙茶新品种在不同区域的经济性状表现──黄观音、金观音区域试验报告(1990-1997). 郭吉春,张文锦,叶乃兴,何孝廷,黄福平,王国兴,徐斌,刘峰,林森知,郑秀琴,林国进,黄日和,邹荣然,黄剑锋. 199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