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分光光度法测定茶叶中总黄酮含量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王丽丽 1 ; 林清霞 1 ; 宋振硕 1 ; 陈林 1 ;

作者机构: 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关键词: 茶;总黄酮;黄酮类;儿茶素;含量测定;显色;分光光度法

期刊名称: 茶叶学报

ISSN:

年卷期: 2021 年 001 期

页码: 1-6

摘要: 黄酮类与儿茶素类物质对茶叶感官品质和生物活性起重要作用,因此建立一种茶叶中总黄酮(包括黄酮类和儿茶素类)含量的测定方法很有必要。采用70%甲醇提取茶样,以芦丁为对照品,利用亚硝酸钠-硝酸铝-氢氧化钠溶液显色,在510 nm下测定吸光度,建立测定茶叶中总黄酮含量的分光光度法,并对其进行方法学考察。应用该法测定了绿茶、白茶、乌龙茶和红茶4个茶类15个茶样中总黄酮含量,采用福林酚法测定其茶多酚含量,并比较二者相关性。结果表明,芦丁质量浓度在0.2~1.0 mg·mL-1范围内与吸光度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Y=1.2465X+0.0074(R2=0.9997)。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该方法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的吸光度RSD为1.17%、2.92%和6.01%,平均加标回收率为84.35%(RSD=4.15%)。15个茶样中总黄酮含量范围为5%~10%,总黄酮含量规律为:绿茶、白茶>乌龙茶>红茶。福林酚比色法测得茶多酚含量范围为7%~15%。双变量相关性分析显示,总黄酮含量与茶多酚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达0.874。由此表明,该方法操作简便,精密度、重复性与稳定性好,可用于茶叶总黄酮含量测定。

  • 相关文献

[1]福云天然杂交种花器形态性状变异分析. 陈常颂,游小妹,陶湘辉,陈荣冰. 2008

[2]遮荫对夏暑乌龙茶主要内含化学成份及品质的影响. 张文锦,梁月荣,张应根,陈常颂,张方舟. 2007

[3]果蔬中单宁测定技术研究. 伍云卿,涂杰峰,范超. 2015

[4]Fenton法测定茶薪菇发酵产物的抗氧化活性. 吴俐,沈恒胜,汤葆莎,陈君琛,郑恒光. 2018

[5]清香型乌龙茶品质形成过程中儿茶素类和嘌呤碱指纹图谱变化规律. 陈林,陈键,张应根,邬龄盛,王振康,杨卫,尤志明. 2011

[6]茶叶中茶多酚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王丽丽,陈键,宋振硕,杨军国,陈林. 2013

[7]木质纤维素吸附分离法纯化茶多酚研究. 王秀萍,朱海燕,谢苏平. 2015

[8]遮荫对夏暑乌龙茶主要内含化学成分及品质的影响. 张文锦,梁月荣,张应根,陈常颂,张方舟. 2006

[9]茶鲜叶萎凋过程中儿茶素和生物碱的动态变化规律. 王丽丽,宋振硕,陈键,杨军国,张应根,陈林. 2015

[10]环境温湿度调控对茶鲜叶萎凋失水及白茶品质的影响. 张应根,王振康,陈林,邬龄盛,王秀萍,陈泉宾. 2012

[11]乌龙茶和绿茶品种茶鲜叶儿茶素类和嘌呤碱HPLC指纹图谱特征比较. 陈林,项丽慧,王丽丽,陈键,宋振硕,余文权,尤志明. 2018

[12]基于DPPH法的茶叶儿茶素类抗氧化谱效关系研究. 林清霞,王丽丽,杨军国,宋振硕,陈林. 2020

[13]不同茶树品种"梁野炒绿"理化品质分析. 钟秋生,单睿阳,林文明,李鑫磊,林郑和,张亚真,陈常颂. 2023

[14]新品系‘606’乌龙茶加工过程中呈味物质的变化与品质分析. 杨云,刘彬彬,周子维,吴晴阳,林宏政,胡清财,陈彬,占鑫怡,陈常颂,孙云. 2021

[15]绿茶面包中儿茶素总量检测方法研究. 宋振硕,张磊,王丽丽,林清霞,陈林. 2021

[16]茶黄蓟马在茶梢上的分布调查研究初报. 李慧玲,王庆森,王定锋,刘丰静,曾明森,吴光远. 2013

[17]茶叶EGCG在不同茶类加工过程的变化初探. 陶湘辉,陈常颂,林郑和,钟秋生,游小妹. 2010

[18]基因工程在茶功能性成分开发中的应用前景. 陈常颂,王秀萍,陈荣冰. 2006

[19]茶树体内茶氨酸代谢及其酶学研究进展. 陈林,张应根,陈键,余素红. 2009

[20]茶叶消费的文化学探讨. 王秀萍,朱海燕.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