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湖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湖北麦区不同轮作模式下小麦赤霉病菌种群结构和毒素化学型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刘美玲 1 ; 刘悦 1 ; 陈婷婷 1 ; 龚双军 1 ; 史文琦 1 ; 曾凡松 1 ; 杨立军 1 ; 喻大昭 1 ;

作者机构: 1.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土肥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华中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农作物重大病虫草害防控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小麦赤霉病;种群组成;毒素化学型;前茬作物;优势种

期刊名称: 麦类作物学报

ISSN: 1009-1041

年卷期: 2021 年 005 期

页码: 640-64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明确不同轮作模式对小麦赤霉病菌种群结构和毒素化学型影响,于2019-2020两个小麦生长季,从湖北襄阳、枣阳长期稻-麦轮作和长期玉-麦轮作田分别采集小麦赤霉病穗,采用组织病理学分离镰孢菌单孢堆菌株,并对其采用特异性引物进行致病种和毒素化学型分子鉴定。结果表明,从采集样品中共分离获得191个镰孢菌单孢堆菌株;亚洲镰孢菌F.asiaticum为该区稻-麦轮作田优势种,占稻-麦轮作田分离菌株总数的93.0%,主要产生3-AcDON;禾谷镰孢菌F.graminearum为玉-麦轮作田优势种,占玉-麦轮作田分离菌株总数的62.9%,既可能产生15-AcDON,又可能产生3-AcDON;191个菌株中仅有11个菌株产生NIV,占比5.8%。以上结果揭示,小麦赤霉病镰孢菌致病种和毒素化学型组成与轮作模式密切相关,镰孢菌优势致病种和毒素的类型可能与镰孢菌对小麦前茬作物的偏好性有关。

  • 相关文献

[1]小麦赤霉病流行区镰刀菌致病种及毒素化学型分析. 杨立军,冯洁,张旭,曾凡松,向礼波,汪华,喻大昭. 2011

[2]2018年湖北省小麦赤霉菌群体组成及杀菌剂敏感性检测. 赵亚男,邹艾洪,龚双军,刘伟,瓮巧云,袁军海,范洁茹,周益林. 2021

[3]几种生物源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田间药效试验. 杨立军,余小清,张学江,汪华,向礼波. 2014

[4]小麦赤霉病穗组织中亚洲镰刀菌定量分析及其在品种(系)抗性评价中的应用. 史文琦,高振兴,杨立军,汪华,曾凡松,向礼波,龚双军,喻大昭. 2014

[5]生物炭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及产量的影响. 刘悦,史文琦,曾凡松,刘美玲,陈婷婷,黄振余,薛敏峰,向礼波,龚双军,杨立军,喻大昭. 2020

[6]35%甲基硫菌灵·氟环唑悬浮剂对小麦三种病害控制试验. 周忠雄,周忠泉,刘美玲,薛敏峰. 2020

[7]解淀粉芽胞杆菌EA19菌株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 刘悦,曾凡松,龚双军,史文琦,杨立军,喻大昭. 2020

[8]综合品种抗性和杀菌剂对6个抗性不同的冬小麦品种赤霉病防效评价. 向礼波,薛敏峰,史文琦,严双义,曾凡松,刘美玲,杨立军,龚双军,喻大昭. 2022

[9]3种新型生物产品及复配杀菌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的研究. 向礼波,石磊,徐东,宋远胜,薛敏峰,龚双军,杨立军,喻大昭. 2021

[10]湖北省小麦赤霉病全生育期可持续综合防控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 许艳云,曾凡松,郭子平,周华众,万利,邓春林,杨立军. 202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