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青海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E8%A2%AB%E5%BC%95%E9%87%8F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3285条记录
青海高原西北小檗叶片结构和光合特性对海拔梯度的响应

青海农林科技 2023

摘要:为了解青海高原西北小檗叶片的结构性状和功能性状与海拔梯度之间的响应关系。本研究以自然分布在青海高原6处海拔梯度的西北小檗(Berberis vernae)为研究对象,采用石蜡切片法、透射电镜法和光合作用测定仪对其叶片进行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海拔升高,西北小檗叶片厚度、上下表皮厚度及细胞长度、栅栏组织厚度及层数、海绵组织厚度及胞间隙均呈现增加的趋势;叶肉细胞超微结构中,原生质体与细胞壁的分离位点数增多,淀粉粒的形态增大,线粒体的数量减少而单个形态增大;光合日进程中的气孔导度、净光合速率的最大值也随海拔增高而增大。高海拔位置的西北小檗叶片较低海拔位置所形成的结构性状和功能性状更能适应恶劣的环境条件。

关键词: 青海高原 西北小檗 解剖结构 亚显微结构 光合日进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河源区不同禁牧年限对垂穗披碱草单根及其根-土复合体力学强度特征的影响

草业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黄河源区不同禁牧年限高寒草地植物根系力学特性及根系增强土体抗剪强度贡献特征,本研究以黄河源区河南县地区未禁牧、1 a禁牧、4 a禁牧、10 a禁牧4种工况下的高寒草地植物垂穗披碱草为研究对象,在野外调查、取样及室内单根拉伸试验和根-土复合体直剪试验的基础上,探讨了垂穗披碱草在不同禁牧年限下,单根抗拉力和根-土复合体抗剪强度指标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4 a短期禁牧增加了垂穗披碱草生长量指标,而10 a长期禁牧其生长量指标则呈降低的变化特征。随着禁牧年限增加,垂穗披碱草单根抗拉力呈先增大后降低的变化规律,1和4 a禁牧单根抗拉力较未禁牧增幅分别为15.9%、14.8%;垂穗披碱草单根抗拉强度、根-土复合体黏聚力均呈降低趋势,其中10 a禁牧垂穗披碱草单根抗拉强度、根-土复合体黏聚力相对于未禁牧降低幅度最大,分别为57.3%、63.5%。进一步研究表明,根-土复合体黏聚力c值与根径、土体密度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含水率之间则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且黏聚力c值随含根量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可为高寒地区开展草地退化、水土流失等灾害的有效防治提供理论支撑和实际指导。

关键词: 黄河源区 不同禁牧年限 垂穗披碱草 单根抗拉强度 根-土复合体 抗剪强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翻压绿肥减施化肥对土壤氨气排放的影响

青海大学学报 2022

摘要:为探讨翻压绿肥减施化肥对后茬作物小麦土壤氨气排放时空变化及产量的影响,本文采用通气法捕获氨气,在定量翻压毛叶苕子减施不同比例化肥和不翻压毛叶苕子减施不同比例化肥情况下,分析比较小麦基肥与追肥时期各处理的氨挥发速率及产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小麦生长季,同一施氮水平下,翻压毛叶苕子与不翻压毛叶苕子处理相比,氨挥发速率和氨挥发累积量差异不显著;不同的施氮水平下,氨挥发速率和氨挥发累积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在翻压毛叶苕子的情况下,施用70%的化肥可达到单施100%化肥的产量效果,且该处理下氨挥发累积量较单施70%化肥无显著差异,与单施100%化肥相比显著降低。研究结果为青海地区种植小麦时合理减施化肥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翻压绿肥 毛叶苕子 减施化肥 氨气排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法快速检测百合中的地虫硫磷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制备具有良好增强效果的L-半胱氨酸功能化修饰的金纳米粒子(L-cysteine-Au nanoparticles,L-cys-AuNPs),建立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法(surface-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SERS)快速检测百合中地虫硫磷的分析方法。方法采用柠檬酸钠还原法制备Au NPs,然后用L-半胱氨酸进行功能化修饰。通过单因素实验对增强基底添加量、地虫磷添加量、凝聚剂种类等实验条件进行优化,以确定最佳实验条件。结果该基底表现出优异的增强效果,1071 cm-1可作为其特征峰。地虫硫磷的检出限为0.02 mg/L,线性范围是0.02~0.50 mg/L,相关系数r~2=0.9667,回收率为69%~112%,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s,RSDs)为7%~8%。结论该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稳定性较好,可用于百合中地虫硫磷的快速检测。

关键词: L-半胱氨酸 金纳米粒子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法 百合 地虫硫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微流控分子印迹纳米纤维膜富集玉米赤霉烯酮的研究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 集成分子印迹技术、静电纺丝技术和微流控技术构筑分子印迹微流控芯片,设计能够承载纳米纤维膜的微流控芯片,并研究其在玉米赤霉烯酮前处理富集中的应用。方法 以沉淀聚合法合成玉米赤霉烯酮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粒,通过分子印迹材料与聚丙烯腈纺丝液的比例优化,筛选距离、电压、流速等静电纺丝条件,最终在纺丝距离15 cm、纺丝电压17 kV、流速控制30μL/min等纺丝条件下,制备了对目标物具有特异性识别的分子印迹纳米纤维膜;结合AutoCAD设计、雕刻机铣削加工等制膜条件,获得分子印迹微流控芯片,通过恒流泵将样品样液匀速通入芯片,利用芯片内部分子印迹纳米纤维膜进行富集。结果 微流控分子印迹纳米膜对玉米赤霉烯酮及其代谢物的富集可达75.56%~94.50%,相对标准偏差在0.43%~2.66%。结论 该芯片对目标物具有很好的吸附效果,能够应用于玉米中玉米赤霉烯酮的富集与净化。

关键词: 玉米赤霉烯酮 分子印迹 静电纺丝 微流控芯片 富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促生菌接种对青稞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本研究探讨了促生菌浸种处理对青稞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菌群多样性的影响,旨在为促生菌在青稞生产中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前期筛选出的2株促生菌TSXJ4与GSXJ进行浸种处理,于青稞灌浆期采集根际土壤样品,采用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鉴定青稞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菌群多样性。【结果】促生菌浸种改变了青稞根际土壤中细菌及真菌的群落结构,真菌群落结构的变化较为明显。根际土壤细菌丰富度和多样性表现为GSXJ4>TSXJ4>CK,真菌丰富度和多样性结果与细菌相反;细菌群落中影响较大的为Actinobacteria及Sphingobacteriia,通过浸种处理,Actinobacteria数量明显上升,而Sphingobacteriia数量明显下降;在真菌群落中影响较大的为Agaricomycetes及Pezizomycetes,通过浸种处理,Agaricomycetes数量明显下降,而Pezizomycetes,数量明显上升。【结论】促生菌浸种提高了青稞根际土壤中细菌的丰富度和多样性,而降低了真菌的丰富度和多样性;青稞根际土壤放线菌纲微生物反应对促生菌浸种较为敏感,且真菌各菌群数目变化波动较大;促生菌浸种使青稞根际土壤细菌种群多样性增加,但优势菌群种类及数量较稳定,且真菌种类变化较细菌明显。

关键词: 促生菌接种 青稞 根际土壤 微生物群落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绿肥毛叶苕子养分积累量及碳释放规律研究

青海农林科技 2021

摘要:以绿肥毛叶苕子为材料,研究不同处理下绿肥养分积累量变化;并采用网袋法模拟研究绿肥腐解率及碳的释放规律。结果表明:毛叶苕子在7-42d之间腐解迅速,腐解率到达60%左右,42-98d内腐解速度逐渐缓慢,到了154d腐解率高达85%左右趋近平缓;毛叶苕子碳释放率与腐解规律相似,均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154d时碳累计释放率由0.7%上升到60%左右,碳储量由38.86g/kg下降到16.69g/kg;毛叶苕子中各养分积累含量存在显著差异,F70+G处理下毛叶苕子中碳、氮、磷、钾含量保持最高。

关键词: 绿肥 养分积累量 腐解率 碳释放规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肥和混作对青海省绿肥生长、养分吸收和水氮利用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协调绿肥养分的供应和分配,优化麦后复种绿肥模式.在青海省开展大田试验研究化肥添加(不施肥F0、施肥F1)和种植方式(单作箭筈豌豆MC、单作油菜MR、混作箭筈豌豆和油菜MCR)对绿肥生物量、水分利用效率、养分吸收、土壤硝态氮残留以及系统表观氮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不论施肥与否,绿肥的总生物量、氮磷钾吸收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表现为MC>MCR>MR.施肥显著提高了MCR的生物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了 65.01%和 83.00%;显著提高了MC的钾素吸收量和MCR的氮磷钾吸收量,分别提高了 25.97%、79.73%、74.52%和 70.96%.各处理的土壤硝态氮残留量在 0~60 cm层均随土层深度呈逐渐增加的趋势,施肥下MC、MR和MCR均主要利用了 0~20 cm土层土壤硝态氮,MC和MR施肥均会导致硝态氮向下层土壤淋溶.不同种植方式下表观矿化氮表现为MCR>MC>MR,施肥显著提高了MCR生物固氮和作物吸收氮,分别提高了124.6%和 79.7%.本研究可为青海省绿肥种植技术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参考.

关键词: 混作 养分吸收 硝态氮残留 水分利用效率 表观氮平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共和盆地沙化土地青杨林恢复规律及影响因素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比较青海高寒区不同恢复年限沙化土地青杨林恢复效果,为沙化土地人工林持续发育及脆弱生境生态修复提供理论依据.以共和盆地东缘贵南县黄沙头青杨群落为研究对象,对丘间低地造林后 5、10、15、20 a和 25 a的人工建群种林分结构、群落组成、植物和微生物细菌多样性、土壤理化性质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共和盆地沙化土地青杨人工林经过 25 a发育,林木衰退明显,径级结构和高度级结构表明,25 a青杨林生长滞后,林下无更新,不具备持续发育的潜力.2)随着造林时间的推移,灌木层Simpson、Shannon-wiener、Pielou指数、土壤细菌丰富度及多样性指数先增大后减小;草本层Simpson先减小后增大,Shannon-wiener减小.3)随着恢复年限的增加,土壤养分水分可以达到比较稳定状态,但在 20 a后增加不明显.4)冗余分析(RDA)表明,速效N、土壤含水率是影响共和盆地人工林土壤细菌结构多样性和林分特征的主要环境因子.未来该区域人工林植被恢复中,应尽量避免青杨纯林的营造,现有青杨林应该通过引进乡土乔灌草,增加群落丰富度及多样性,完善群落复层结构,抚育改造成稀疏混交林,提高生态防护效益.

关键词: 共和盆地 青杨林 不同恢复年限 群落结构 物种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生物炭施用水平对沙质土壤氮素淋溶和持水特性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研究不同生物炭用量对青海省沙质土壤氮素淋失和水分保持的影响,通过室内土柱模拟淋洗试验,设置B0(0 kg/m~2)、B2(2 kg/m~2)、B4(4 kg/m~2)、B6(6 kg/m~2)4个生物炭施用水平。结果表明,生物炭添加能够有效减少土壤水分渗漏,B4处理的水分累积渗漏量最小,与B0相比减少了14.1%。相比B0处理,B4处理显著降低土壤的NO-3-N和NH+4-N淋失,分别降低了20.7%和59.9%;土壤氮素主要以NO-3-N的形式淋失,淋失量占矿质氮累积渗漏总量的84.9%~93.4%。添加生物炭可显著增加氮素在土壤中的贮存,土壤NO-3-N含量在B4处理达到最大,为3.45 mg/kg;土壤NH+4-N含量在B6处理达到最大,为3.38 mg/kg。在各离心吸力下,体积含水率随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在B6处理达到最大;土壤田间持水量、凋萎系数和有效水含量均随生物炭用量的增加而增加,生物炭用量从0 kg/m~2增加到6 kg/m~2时,各水分常数分别增加了51%、110%和14%。本研究表明,4 kg/m~2生物炭能有效提高沙质土壤的水分、养分在土壤中的存留,在青海省土壤改良方面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生物炭 氮素淋失 水分特征曲线 水分常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