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被引量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6882条记录
我国水环境有机污染现状与控制对策

水利技术监督 2002

摘要:介绍了一些国内外河水及沉积物中有机污染现状及我国部分河流受到有机氯和多环芳烃类等有机物的污染情况。提出了加强我国水环境有机污染的控制对策,重点讨论了进一步完善有机污染监测体系和加强有机污染控制等问题。

关键词: 水环境 有机污染 控制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半滑舌鳎繁殖生物学及繁育技术研究

海洋水产研究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论述了近几年我国半滑舌鳎繁殖生物学及人工繁育技术研究的现状和进展,从生理、生态、繁殖发育生物学及苗种培育技术等方面较详细介绍了半滑舌鳎亲鱼性腺发育规律及调控产卵技术、染色体核型、早期形态及生长发育特征、摄食习性、人工孵化及工厂化育苗技术等基础理论和生产实践的研究成果,并对存在问题、今后研究方向和开发前景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半滑舌鳎 繁殖生物学 繁育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养殖大菱鲆溃疡症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系统发育分析

微生物学报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04年夏季山东海阳一带养殖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L.)暴发溃疡病。症状主要表现为体表病灶部位出血、肌肉溃烂、眼球凸出等,解剖可见鳃丝贫血,肝脏充血,肾脏和胆囊肿大,肠壁充血并呈透明状,从出现发病症状起,大约一周后开始出现死亡。从病鱼体表溃疡部位及内脏分离出优势菌并命名为H1,经人工感染证实H1即为引起本次养殖大菱鲆体表溃疡症的病原菌。对病原菌进行鉴定揭示该菌革兰氏染色阴性,菌体呈短杆状,极生单鞭毛。综合该菌在形态、生理生化、API20NE与API20E自动鉴定结果、16S rDNA同源性等方面的特性,确认H1为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该菌对呋喃妥因、菌必治等多种抗生素敏感。哈维氏弧菌是海水养殖鱼类的常见致病菌,但作为养殖大菱鲆的病原菌属首次报道。

关键词: 哈维氏弧菌 大菱鲆 溃疡症 病原菌 16SrDNA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用RAPD技术研究3种鳗鱼的种质鉴定

中国水产科学 200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RAPD技术从32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20个引物,对日本鳗(Anguillajaponicus)、欧洲鳗(Anguillaanguilla)和美洲鳗(Anguillarostrata)的DNA进行扩增,均得到1~13条大小不等的DNA片段,长度大部分在500~2300bp,其中14个引物共扩增出37个特异性标记,可用来区分这3种鳗鱼。日本鳗和欧洲鳗和美洲鳗种群内相似系数分别为0.885,0.717,0.686;种间遗传距离分别为:日本鳗和欧洲鳗0.747,日本鳗和美洲鳗0.668,欧洲鳗和美洲鳗0.211。这与形态学分析的结果相一致。

关键词: 日本鳗 欧洲鳗 美洲鳗 RAPD 种质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 L)养殖现状与可持续发展

中国工程科学 2005 CSCD

摘要:大菱鲆(ScophthalmusmaximusL)的良种优势地位已在我国确立,工厂化养殖的初级模式已经形成并获得普遍推广;规模化养殖和成鱼市场的不断扩大,将我国推进到世界大菱鲆养殖和消费大国行列;“大菱鲆效应”对我国海水工厂化养殖发展和沿海“三农”经济的拉动作用很大,也为我国海水工业化养殖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当前由大菱鲆养殖产业的迅速发展而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正推动着我国海水工厂化养鱼朝良种化、规范化、国产化全封闭式的高级阶段攀登。

关键词: 大菱鲆 养殖现状 可持续发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鳜暴发性传染病病原研究

水产学报 1997 北大核心

摘要:经分级离心提取,电泳分析,发现患暴发性传染病的鳜内脏组织内存在一种分子量约为1.45×107道尔顿的外源性核酸。病原类型及其相关的病症分析和人工感染试验结果显示,外源核酸与鱼发病密切相关。电镜观察到病鳜脾脏细胞内有大量截面呈六角形,直径约150nm的球状病毒颗粒,认为这种外源核酸源自病毒,由此确认病毒是鳜暴发性传染病的主要致病原。

关键词: 暴发性传染病 病原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温度对鱼类生存的影响

渔业现代化 2005

摘要:鱼类进化发展至今,分布在全世界各个水域中的鱼类形成了能够在不同水温环境条件下生存的各种类型:如温水性鱼类、广温性鱼类、冷水性鱼类/耐低温鱼类和暖水性鱼类/耐高温鱼类。水温的变化不仅导致鱼类的夏眠和冬眠,而且还影响鱼类的繁殖和水体溶氧量,是与鱼类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关系最为密切、并进而影响鱼类生存的重要环境因子之一。

关键词: 鱼类 温度 耐低温 耐高温 休眠 繁殖 溶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温度对鱼类生存的影响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鱼类进化发展至今,分布在全世界各个水域中的鱼类形成了能够在不同水温环境条件下生存的各种类型:如温水性鱼类、广温性鱼类、冷水性鱼类/耐低温鱼类和暖水性鱼类/耐高温鱼类。水温的变化不仅导致鱼类的夏眠和冬眠,而且还影响鱼类的繁殖和水体溶氧量,是与鱼类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关系最为密切、并进而影响鱼类生存的重要环境因子之一。

关键词: 鱼类 温度 耐低温 耐高温 休眠 繁殖 溶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罗非鱼特定腐败菌生长动力学模型和货架期预测

水产学报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有氧冷藏养殖罗非鱼为研究对象,建立和验证了用于预测冷藏罗非鱼微生物学质量和剩余货架期的特定腐败菌生长动力学模型。感官、总挥发性盐基氮(TVBN)评价和微生物生长动态分析表明,罗非鱼在0~15℃贮藏中的特定腐败菌为假单胞菌,在0、5、10、15℃,感官货架期终点的假单胞菌数平均值为7.70±0.11log10cfu·g-1。假单胞菌在0、5、10、15℃的生长实验值用于建立生长动力学模型表明,Gompertz方程能很好地描述假单胞菌在0~15℃温度区域的生长动态。Nmax(最大菌数)受贮藏温度的影响不大,在4种温度下平均值在8.85±0.18log10cfu·g-1。温度对μmax(最大比生长速率)和Lag(延滞时间)的影响,采用Belehradek方程描述呈现良好线性关系。用贮藏在3、8℃假单胞菌的生长实验值,验证建立的模型,偏差度为0.97~1.01,准确度为1.02~1.04,货架期预测值和实测值的相对误差分别为3.47%和-7.91%,显示建立的模型可以快速可靠地实时预测0~15℃贮藏罗非鱼的微生物学质量和剩余货架期。

关键词: 尼罗罗非鱼 冷藏 假单胞菌 生长动力学模型 微生物学质量 货架期预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江口河口锋区浮游动物生态研究Ⅰ生物量及优势种的平面分布

中国水产科学 1995

摘要:据1988年及1989年于长江口羽状流锋区调查及东海水产研究所多年调查资料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浮游动物生物量在丰水期(1988年8月)的平均生物量为438毫克/米 ̄3,变异系数为0.78;1989年8月平均生物量为350毫克/米 ̄3。生物量分布呈现自西北向东南部水域递增的趋向。高生物量主要分布于122°20′─122°50E,30°50′─31°20′N范围内,平均生物量高达962毫克/米 ̄3,变异系数为0.32。生物量分布趋势与常年相同。而枯水期(1988年12月)的平均生物量低,仅为68.38毫克/米 ̄3,变异系数为1.5,高生物量区较小分布不均匀。优势种中华哲水蚤Calanussinicus、乌啄尖头Peniliaavirostris、肥胖三角Evadnetergeslina、真刺唇角水蚤Labidoceraeuchaeta、背针胸刺水蚤Centropagesdosispinatus、太平洋纺锤水蚤Acartiapacifica、虫肢歪水蚤Tortanusvermiculus、肥胖箭虫Sagittaenfla─ta、海龙箭虫Sagittanagae等多种浮游动物为长江口外的优势种,并对其数量分布进?

关键词: 长江口,河口锋区,浮游动物,生物量,优势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