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7279条记录
基于CiteSpace的鳞翅目昆虫转录组学研究态势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CSCD

摘要:基于《中国知网》和PubMed平台,通过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分析鳞翅目昆虫转录组学文献数量、年代分布、国家、作者信息、出版刊物及研究内容等信息,并采用CiteSpace V可视化软件进行作者聚簇、关键词共现和研究热点分析.《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检索出科技文献10篇,研究机构9个,发文作者9位,来源期刊8种.PubMed数据库共检索出科技文献927篇,发文作者690位,来源期刊162种.2015-2020年鳞翅目转录组学的研究热度很高.其中,夜蛾科、蚕蛾科、螟蛾科、粉蝶科,菜蛾科5个科的资料在CNKI和PubMed数据库相对其他科鳞翅目昆虫更为全面和详细.研究内容涉及高通量测序、基因表达、体外微环境、合成通路蛋白、基因家族、激素、遗传调控、转录应答等方面.研究热点有嗅觉受体、家蚕、毒性、氧化脂类、节肢动物触角、性引诱剂、病毒学、免疫学、核酸分子杂交等.客观总结了国内外的鳞翅目昆虫转录组学的研究现状,分析汇总出研究的热点以及薄弱点,可为昆虫学科研人员提供数据参考.

关键词: 鳞翅目 转录组学 CiteSpace CNKI PubMed 研究态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猪圆环病毒3型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概况

动物医学进展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6年,一种新的圆环病毒在美国被发现,该病毒被命名为猪圆环病毒3型(Porcine circovirus 3,PCV3),PCV3感染可造成临床猪只呼吸、消化、生殖等多系统炎症。目前,PCV3的致病机制尚不清楚,但人们对PCV3分子流行病学的研究却在不断深入。为了解我国PCV3分子流行病学情况,作者通过对GenBank中我国上传的426条PCV3全基因序列进行整理,借助分子生物学软件对PCV3各基因型统计分析,并统计了我国PCV3分子流行病学相关文献,回顾了我国近年来PCV3流行及其分型研究进展。通过对我国PCV3分子流行病学进行综述,旨在为进一步做好PCV3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猪圆环病毒3型(PCV3) 基因分型 分子流行病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苦瓜新品种'俏绿珍珠苦瓜'

园艺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苦瓜新品种‘俏绿珍珠苦瓜’是以雌性较强的自交系LCP90-11为母本,早熟优质丰产油瓜自交系M5-2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第1朵雌花着生节位春季16.3节、秋季16.5节,第1坐瓜节位春季17.8节、秋季18.0节。瓜长圆锥形,瓜皮绿色,圆瘤为主,间有条瘤。瓜长27.9~30.6 cm,横径5.64~6.34 cm,肉厚1.11~1.12 cm。单瓜质量355.0~442.3 g,单株产量1.36~1.99 kg,一般栽培产量约37 500 kg·hm-2。适宜广东、广西、海南和福建等地春、秋季种植。

关键词: 苦瓜 一代杂种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粤港澳大湾区1990-2020年农作物种植结构时空演变

广东农业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农作物种植结构的时空变化反映区域农业的供需格局变化,是政府制定未来一段时间内农业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依据。探究粤港澳大湾区过去30年的农作物种植结构时空变化规律,为下一步合理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和农业布局提供基础依据。【方法】利用区县级农作物种植数据,综合运用时序变化趋势、空间集聚分析等方法,从种植结构类型和种植面积占比变化趋势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县域种植结构的时空特征。【结果】1990—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82%县市调整了种植结构,粮食和油料、糖蔗等重要农作物的种植比重逐步下降,而蔬菜、水果等高收益作物显著增加,且农作物种植类型丰富度增加。种植结构类型上,以2010年为分界,粤港澳大湾区从水稻为主型的种植结构转变为蔬菜为主型占半数,水稻-蔬菜-水果组合型为辅,水稻为主型、水果为主型和蔬菜-水果组合型三类平衡的格局。空间上,不同种植结构类型变化的空间聚集格局有所差异,其中蔬菜和水稻种植在城镇化发展水平相对更高的“广佛”地区呈现空间聚集特征。【结论】过去30年,粤港澳大湾区种植结构变化呈现从粮食生产为主向多元种植演变、进一步集中在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的演变趋势。在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增强的背景下,如何守住耕地红线,提高农业综合服务水平,进一步满足城镇居民对高质量农产品的需求,是下一步粤港澳大湾区种植结构调整的关键。

关键词: 农作物 种植结构 时空变化 空间特征 粤港澳大湾区 县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物基因上游开放阅读框的研究进展

生物技术通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上游开放阅读框(upstream open reading frame, uORF)是一类能够精确控制蛋白质翻译的mRNA元件,位于mRNA的5’端前导区,主要通过抑制翻译起始来调节下游主体开放阅读框(main open reading frame, mORF)的翻译。目前对植物uORF的预测和鉴定主要集中于生物信息学和翻译组学鉴定技术。植物uORF广泛参与调节生长发育、营养代谢、抗病免疫等多个生命活动过程。本文对植物uORF的分类、功能机制、预测和鉴定方法、植物规避uORF的方式以及植物uORF的工程应用等进行综述归纳,旨在更系统和深入地理解植物uORF的功能与机制,并为uORF应用于作物分子育种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uORF 翻译调控 核糖体 生长发育 作物育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控释尿素与尿素配施对甜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揭示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一次性配施对春播甜玉米生物量累积和氮素吸收累积量的影响,探明其对甜玉米生长、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为甜玉米化肥增效减施提供参考,2017年在广东省博罗县和惠阳县以甜玉米品种粤甜28号开展田间试验,试验设4个处理,分别是不施氮(CK)、常规分次施氮(U100,分3次施用)和2个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一次性配施处理(CCU100和CCU80,较U100分别减氮0%和20%),CCU100和CCU80处理中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的配施比例为7∶3。结果表明,在广东省春播甜玉米生长季节,控释尿素在土壤中的氮素释放特征近似于“S”线,氮素累积释放率达85%以上,氮素累积释放量随着土壤积温的提高而提高,呈显著正相关关系。CCU100的生物量和氮素累积量高于常规尿素分次施氮处理(U100),生物量的平均增幅分别为4.68%(博罗)和6.75%(惠阳),氮素累积量的平均增幅分别为2.74%(博罗)和6.20%(惠阳)。在减氮20%条件下,CCU80处理的生物量与U100处理相比差异不显著,而氮素吸收累积量低于U100处理,其中博罗试验点甜玉米收获期的氮素累积量较U100处理降低了10.02%(P<0.05)。与U100处理相比,CCU100和CCU80处理的产量无显著减产,CCU80处理显著提高了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吸收利用率(P<0.05),氮肥农学效率的增幅为14.20%(博罗)和10.16%(惠阳),氮肥吸收利用率的增幅为4.92%(博罗)和22.03%(惠阳)。甜玉米收获时期,施氮处理显著提高秸秆和果穗的氮含量,而不同施氮处理的秸秆和果穗氮、磷、钾含量无显著差异。综上,在广东省春播甜玉米生产上,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一次性配施可满足春播甜玉米氮素吸收累积需求,确保充足的生物量积累,最终实现稳产高产,提高了氮肥施用效率,达到轻简化施肥、化肥增效减施的目的。

关键词: 甜玉米 控释尿素 产量 一次性施肥 氮肥利用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假茄科雷尔氏菌引起向日葵青枯病在中国的首次报道

植物保护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茄科雷尔氏菌复合种侵染引起的青枯病是众多作物上的毁灭性病害。2020年笔者首次在广东省东莞市发现向日葵青枯病,并对其病原菌进行了鉴定。室内人工接种试验、16S rDNA序列比对和演化型鉴定结果表明,引起向日葵青枯病的病原菌为假茄科雷尔氏菌Ralstonia pseudosolanacearum。生理生化特性和致病性鉴定结果表明,分离自向日葵的15株假茄科雷尔氏菌为1号生理小种和生化变种3。egl基因部分序列系统进化分析表明,15株假茄科雷尔氏菌分属4个序列变种,其中8株菌株为序列变种17,5株菌株为序列变种13,其余2株菌株分别为序列变种14和序列变种54。本文是我国首次报道假茄科雷尔氏菌侵染引起向日葵青枯病。

关键词: 向日葵 假茄科雷尔氏菌 致病性 分子鉴定 序列变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赖氨酸的应用及其需要量的研究进展

中国畜牧兽医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赖氨酸作为猪饲粮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也是构建理想蛋白质模型的关键。赖氨酸能够影响猪的生长性能、养分消化率、机体免疫、肠道健康、体内蛋白质的合成。赖氨酸缺乏或者过量都会对猪各方面产生影响。所以,探究饲粮中赖氨酸添加水平及赖氨酸需要量对猪的生产性能及各项指标的影响极为重要。作者基于国内外近年来对猪赖氨酸相关的研究发现,饲粮赖氨酸水平比推荐量低15%时会诱导炎症。而适量的赖氨酸可增强猪的细胞免疫,进而影响猪肠道健康,促进肠上皮细胞增殖,增强细胞活力,提高猪的养分消化率,并可通过调控卫星细胞促进骨骼肌合成;作者同时总结了仔猪、育肥猪、公猪、母猪以及低蛋白质饲粮条件下赖氨酸的需要量,以期为赖氨酸在动物生产中的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赖氨酸 需要量 动物生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豆野螟的生物防治研究进展与展望

环境昆虫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豆野螟Maruca vitrata是豇豆等豆类作物的世界性重要害虫,常年在亚热带地区严重发生,防控难度很大.传统的化学防治方法难以对其进行长久且有效的控制,因而造成害虫抗药性增强、超范围使用化学农药等诸多不良现象,严重威胁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与生态安全.而生物防治作为减少化学农药用量与残留的关键技术之一,在当前我国绿色农业高速发展期更应引起研究人员的高度重视.因此,本文围绕豆野螟生物防治的研究现状与进展,分别从昆虫性信息素、天敌昆虫资源、昆虫病原物、植物源农药等4个方面进行了概述,并深入探讨了我国豆野螟生物防治领域的研究前景与方向,为豆野螟绿色防控体系的全方位建设提供参考,助力我国绿色农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豇豆荚螟 害虫绿色防控 豇豆 农药残留治理 综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交一代菜薹新品种'粤翠1号菜心'

园艺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粤翠1号菜心’的母本为优良菜薹细胞质雄性不育系18-9-5A,父本为高代自交系18-9-7,经杂交育成的杂交一代新品种。植株生长势强,菜薹粗壮。株高37 cm,薹高28 cm,薹粗1.7 cm,单薹质量71 g。中早熟类型,播种至初收为33~37 d。抽薹整齐一致。适应性广,抗逆性强,适宜南方地区春、秋栽培。产量可达17 850 kg·hm-2

关键词: 菜薹 杂交一代 中早熟 丰产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