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7279条记录
不同品种稻米维生素B_1、B_2品质分析

作物学报 1991 CSCD

摘要:测定不同类型25个水稻品种维生素 B_1、B_2品质的结果,维生素 B_1含量糙米0.299—0.436毫克/100克,精米0.087—0.195毫克/100克;维生素 B_2含量糙米0.068—0.092毫克/100克,精米0.029—0.043毫克/100克。在籼稻中,糙米维生素 B_1含量白米高于红米。糙米维生素 B_1、B_2含量随贮藏年限增加而递减,贮藏1年 B_1下降率为0—11%,B_2为0—9%,充氮贮藏可有效地保存稻米 B 族维生素的营养成份,可提供食品加工及营养保存作参考。

关键词: 品种 维生素B_1、B_2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花生褐斑病菌培养基筛选及生理性状和致病性研究

植物病理学报 1991 CSCD

摘要:花生褐斑病菌(Cercospora arachidicola Hori)在花生秆培养基上的产孢量优于前人推荐的3种培养基。在6种供试培养基中,菌丝生长量则以前人推荐的花生叶斑病尾孢菌培养基最大。培养过程中,不同光照处理对病菌生长和产孢不敏感;不同温度处理产孢量有显著差异。2%葡萄糖液有促进孢子萌发作用。病菌经人工培养不失其致病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香蕉镰刀菌冠腐病的研究

植物保护学报 1991 CSCD

摘要:香蕉镰刀菌冠腐病由半裸镰孢(Fusarium semitectum)、串珠镰孢(F.moniliforme)、亚粘团串珠镰孢(F.moniliforme var.subglutinans)及双胞镰孢(F.dimerum)引起,其中半裸镰孢致病力最强。4种镰刀菌均由伤口侵染,香蕉在采收、包装、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机械伤是本病发生的主要诱因。香蕉冠腐病原镰刀菌不存在潜伏侵染。目前利用聚乙烯袋进行香蕉常温防腐保鲜,冠腐病严重发生不仅和机械伤、温度有关,而且与袋内湿度、CO_2浓度高低也有密切的关系。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或多脂介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高脂膜水乳剂:水为1:5:1000)浸蕉梳1分钟,防效高达90—100%。

关键词: 香蕉冠腐病 镰刀菌 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栽培番茄的耐盐筛选

园艺学报 1990 CSCD

摘要:组织培养耐盐筛选技术可为抗逆性基因选择提供另一种方法。本研究采用9个番茄栽培品种,以不同浓度NaCl对子叶外植体、种籽发芽和植株作盐协迫处理。研究结果,21个试验设计均反映出基因间差异。经各指标测定结果,参试品种‘罗城1号’耐盐力最强,‘方茄’最弱。二品种在子叶离体培养,NaCl浓度为10g/l,一周后便可显出差异。同一浓度处理的愈伤组织芽分化亦较易反映品种间耐盐力高低。

关键词: 栽培番茄 盐迫 组织培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香蕉刺盘孢及其所致香蕉炭疽病的化学防治

植物病理学报 1990 CSCD

摘要:广东中山省未成熟“中把”蕉果发生的炭疽病,是由香蕉刺盘孢的一个强毒力菌系所致。该菌系在田间明显为害青蕉,在六至七成肉度的果指上引起深褐色、中央纵裂的梭形大斑。人工接种可使有伤口的苹果发病,轻微为害有伤口的橘子,但不为害甜橙和椪柑谀仕犸ё龅吹呐嘌仙ち己谩7稚咦釉诠ぶ褐忻确⑹笨闪蕉嗣确ⅰ?农用高脂膜水乳剂200倍液与多菌灵1000ppm混用,有很大的增效作用。从抽蕾开花期起开始喷药,每隔10天1次,连喷4次,只喷果穗,可有效减轻香蕉炭疽病的为害,货架期第5天的防效达90.12%。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珠江三角洲水稻白叶枯病流行模型的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 1989 CSCD

摘要:本文对珠江三角洲50年代中期至今的水稻白叶枯病的流行变动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和分析。用多元回归和逐步回归法在IBM-PC/XT电子计算机上建立了5个多因子流行模型,用X~2-法检验模型的理论值和实测值的拟合概率均达99.5%,经1986、1987年的实际数据检验,效果相符。

关键词: 水稻白叶枯病 流行模型 逐步回归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广东野生蕉的初步调查研究

园艺学报 1989 CSCD

摘要:经1980-1987年对广东省北纬18°13′-25°30′范围内9个地区,25个县市,近二百个点进行野生蕉调查发现,广东野生蕉广泛分布于所调查的热带、亚热带县市。其中,琼中百花岭有连片约35公顷的野生蕉。广东野生蕉主要生长在向阳、湿度大的生态环境中,植被构成简单。海拔高度从几十米至一千七百米均有分布。 按Simmonds的分类法鉴定,广东野生蕉属Musa acuminate×Musa bal-bisiana,它不同于另一种少量分布的野蕉M.balbisiana以及云南的小果野蕉M.acuminata。广东野生蕉类型繁多,按果实和花蕾颜色,可分为五个基本类型:青果红蕾、青果绿蕾、青果黄蕾、红果红蕾、黄红果红蕾。 广东野生蕉的染色体数2n=22,有两号样本的染色体臂比例略有差异。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带7-8条,和其它野生蕉及栽培蕉类不同。本文讨论了广东野生蕉和各种栽培蕉类的亲缘关系。 利用野蕉M.balbisiana作父本与大蕉进行杂交,获得了四倍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蝴蝶兰的快速无性繁殖

园艺学报 1989 CSCD

摘要:以蝴蝶兰(Phalaenopsis)的花梗侧芽及花序顶端为外植体,在Kyoto或MS+BA3ppm培养基中诱导出营养芽。以试管植株的茎尖、茎段、叶片在MS+BA0.5-5ppm或MS+BA0.5-5ppm+NAA1ppm的培养基中,诱导出不定芽或原球茎状体(Protocorm-Like-Body,PLB.)。在附加BA_5+NAA_1的培养基里,茎段不定芽诱导率为65%,叶片PLB诱导率为16.7%,用MS+BA1ppm进行PLB继代培养可获得大量群体,进一步培养可形成完整小苗。 由蝴蝶兰花梗侧芽而来的白花无性系品种[Phal.(phyllis key ×bandleader)× Celebration]已大量出瓶移栽。在广州地区,蝴蝶兰出瓶苗种植2-3年即可开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广东省小麦生态区划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 1989 CSCD

摘要:根据广东省大陆小麦生育期间20年的气候资料和29个品种2年生态学试验数据,用计算机以聚类法定量分区,将隶属华南早熟麦区的广东省划归为6个小麦生态亚区。指出各区主要农艺和产量性状控制指标,为小麦生产发展、品种布局及栽培技术改良提供理论依据。井探讨了小麦生态区划的若干原则、聚类法的应用要求和指标选择依据。

关键词: 小麦生态区划 生态亚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725726727728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