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青海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3285条记录
小云斑鳃金龟性外激素简报

昆虫知识 1983

摘要:小云斑鳃金龟Polyphylla gracilicornis Blanch是青海省农业区重要的地下害虫之一。在用化学农药防治的同时,为了寻找新的防治方法,我所从1975年开始研究其雌虫对雄虫的性引诱问题。经测定,一头雌虫前翅腔内分泌的性外激素苯粗提液在7月中旬一夜可诱到110头雄虫。 通过1978—1980年的试验,证明了以下三个问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田野燕麦的发生与防除

植物保护 1983

摘要:一、野燕麦发生与危害: 野燕麦适应性强,繁殖蔓延快,控制不当,危害逐年加剧。估计全国约有6千万亩农田受害,每年损失粮食约15-20亿斤。 1.春麦区:西北、东北等春麦区,于3—4月小麦出苗后3—7天相继出苗;苗期生长慢,后期快,6月出穗,7—9月陆续成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蚕豆的性状相关及其通径系数分析

遗传 1983

摘要:本文研究蚕豆(Vicia faba)不同性状间的相关性及其通径系数,以便为亲本选配、性状选择和改进栽培措施提供依据。 材料和方法 (一)供试材料及试验设计 试验于1981年在青海省农林科学院作物所中等肥力的砂壤土进行。选取国内12个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马铃薯畸形花叶病的症状及其在阿根廷的传播

青海农林科技 1982

摘要:大约从1950年以来才被认识的马铃薯畸形花叶病(PDM),正在阿根廷大量传播,它在阿根廷的马铃薯主要产区所占的比重至少象马铃薯卷叶病毒和Y病毒一样重要。世界其它各地至今还不曾对此作过报道。其症状为大量不规则的褪绿斑,兼以叶部畸形。在老一些的植株上,可能发生一般褪绿和谈红的色变。如与X病毒混合侵染时即产生综合的症状;如与Y病毒共同侵染时,植株则显得矮小而细弱。初感染的植株,有些块茎发病,有些只是局部发病,但也有不发病的。发病与局部发病的块茎,邻近匍匐茎基部的芽眼比不发病的块茎好象还要健康。二次感染的植株,块茎偶而还可以出现一些不罹病的芽眼并能长出一些健康的植株。用机械方法或用三种蚜虫和叶螨传播病害的尝试都失败了。栽培品种的感病性是差异很大的,所以防治措施应以生产感染率低的那些种薯为目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灌水次数对蚕豆产量和产量构成的影响

青海农林科技 1982

摘要:在用机械提水进行灌溉的苏丹北部,蚕豆的种植面积很广,而在那些漫灌平原或河水(尼罗河)上涨时才能淹灌的盆地,蚕豆的种植面积却很有限,而且这里所种的蚕豆大都系补给性灌溉。灌溉费用则是随燃料价格的提高而提高的。因此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在不影响作物产量的前提下,对如何节约用水进行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原地区毛白杨组织培养的特点

北京林学院学报 1982

摘要:本文报导了青海西宁地区(海拔2300米)在高原大陆性气候条件下,进行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 Carr)组织培养的一些经验。(一)青海高原地高天寒,气候干燥,空气稀薄,毛白杨生长期约为130天左右(指西宁地区)、土壤偏碱、大田无性育苗限制因子较多,实行组培是科学培育良种壮苗的多快好省的新技术、新途径。(二)供试材料以当年生经人工促进半木质化枝条中、上部的健壮腋芽效果最好。(三)基本培养基以M_s配方最好;诱导愈伤组织以M_s+KT(1.0mg/l)+2.4-D(2.0mg/l)+蔗糖4%效果最好;此外还发现M_s+BAP(0.5—1.0mg/l)可促进外植体不经愈伤组织阶段直接诱导出绿苗。(四)高原虽具有自然日照长、光质好、辐射强的特点,但绿茅分化期仍需适当增加辅助光照时间和强度,试验表明:每日以增加辅助光照8—9小时为佳,光照强度以1800—2000勒克斯为宜。(五)高原终年气候干燥,冬长夏短,对组培极为不利,因此组培期间保持室内应有的和稳定的温度、湿度至关重要,试验证明:室温以保持25℃±3℃为宜,相对湿度必须在40%以上。(六)试管苗的移栽是组培成功的最后一关,关键要掌握栽植环境的温度和湿度,试验表明:气温以21℃左右为宜,相对湿度以60—70%为好。据此,西宁地区试管苗移栽时问以春末夏初的五月中、下旬至六月上旬为妥;如行试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兰型油菜“托尔”品种植株内果粒数和粒重的变异

青海农林科技 1982

摘要:为了研究甘兰型油菜“托尔”品种植株内每果粒数和粒重的变化情况,我们于1976年在萨斯卡通和1977年在斯维夫特卡伦特进行了大田试验。试验的结果是,主花序上的角果数最多,最下分枝上的角果数最少。每果粒数和粒重也是主花序上的最高。1976年还观察到,主花序下半部的角果,其果粒数和粒重比主花序上半部的为高。还有一个趋势是:终花至成熟期形成的角果,果粒数下降,而且下部分枝上发育不全的种子数增加。但在终花时,所有分枝上的角果内,正常发育的种子数基本相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辐射豌豆突变品系选育初报

核农学报 1981

摘要:豌豆在青海主要分布在山区,种植面积约60万亩,古农作物播种面积10%,在轮作中占重要地位。豌豆单产不高、不稳,品种生产潜力有限是其原因之一。为了育成新品种,我们采用钴-60γ射线照射豌豆干种子,以期获得优良突变品种。经过儿年的研究,选出了9个早熟、高产、抗旱豌豆突变新品系(种),有的突变品系已大面积用于生产,深受农民群众欢迎。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草型燕麦种的起源与鉴定

青海农林科技 1981

摘要:这篇燕麦种的起源与鉴定,主要是对一般杂草型燕麦种进行分类与鉴定.燕麦种类繁多,不可能一一谈及.现就其在农学上的地位与现状分下列三类叙述:(1)栽培型燕麦:包括普通燕麦(A.sativa)和伏毛燕麦(A.strigosa Schreb.)中的某些变种,也包括君士坦燕麦(A.byzantina C.koch)与莜麦(A.nuda L.).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磷、钾化肥与甘兰型油菜产量及油分品质关系

中国油料 1981

摘要:甘兰型油菜主要在我省海拔较低,无霜期较长并有灌溉条件的东部农业河谷地区及柴达木盆地的个别国营农场种植。由于它的品质好、抗逆性强、喜水耐肥、稳产高产,具有较大的增产潜力,因此,它在我省油料作物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研究氮、磷、钾化肥对甘兰型油菜的肥效及籽粒油分组成的影响,为制定我省甘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