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青海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3285条记录
出芽短梗霉菌株PA-2侵染藜叶片的转录组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藜(Chenopodium album)是一种极具竞争力的一年生世界性杂草。为了探究出芽短梗霉(Aureobasidium pullulans)菌株PA-2侵染藜的分子机制,利用RAN-seq技术分析PA-2侵染藜叶片0 (CK)、1 (T1)、3 (T3)、5(T5)、7 (T7) d的转录组差异。基于转录组数据组装,共得到69 404条Unigene,其中50.13%的序列在KEGG、NR、COG以及SwissProt四大数据库中得到注释。利用GO数据库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质体、类囊体、叶绿体、细胞膜以及氧化还原酶活性等方面。利用KEGG数据库对差异表达基因影响的通路进行注释后发现,PA-2侵染主要影响了植物MAPK信号通路、植物病原体相互作用、苯丙烷生物合成和植物激素信号转导等途径中关键基因的表达水平。经PA-2处理后,通过转录组测序筛选出与叶绿体相关的差异基因主要集中在光系统Ⅱ(PSⅡ),分别是psbY、psbB以及psbO基因,其次是与碳固定过程紧密相关的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B)和果糖二磷酸醛缩酶(FBA3)的基因,影响叶绿体膜流动性的乙酰辅酶A羧化酶(BCCP1)以及影响可溶性糖含量的葡聚糖水二激酶(GWD1)。研究结果初步明确了菌株PA-2防除藜的分子机制,为PA-2生物除草制剂商品化以及杂草的生物防治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 出芽短梗霉菌株PA-2 转录组分析 差异表达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农作物秸秆腐解规律及模型预测评价

核农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青海省东部农业区气候干旱冷凉、土壤肥力低,导致该地区有机物料腐解规律与其他地区不同。因此,明确该地区农作物秸秆腐解规律变化特征对于青藏高原地区有机物料还田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采用尼龙袋填埋法,以马铃薯秸秆(MLS)、油菜秸秆(YC)、菊芋秸秆(JY)、小麦秸秆(MG)和绿肥毛叶苕子(MS)为试验材料,研究物料还田后的腐解规律,并利用有机组分含量预测腐解方程的特征参数。结果表明,各处理的腐解残留率均表现出前期(0~42 d)快速下降,后期缓慢下降的特征。至腐解结束,MLS、YC、JY、MG、MS的腐解残留率分别为37.86%、40.75%、47.18%、48.35%、18.08%。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腐解率分别为63%~84%、53%~69%、23%~40%。相关系数矩阵分析结果显示,物料腐解速率与纤维素含量、半纤维素含量、木质素含量、土壤温度、气温、降水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与土壤湿度呈极显著正相关。物料质量残留率与腐解时间的关系可用双库指数衰减模型模拟,方程的决定系数均大于0.96。通过多元逐步回归得到该地区有机物料的腐解方程,且物料的初始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可以很好地预测腐解方程的特征参数易分解部分比例和易分解部分的平均周转天数。作为还田物料,绿肥毛叶苕子腐解效果要好于其他农作物秸秆。本研究结果可为青藏高原农业区有机物料还田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关键词: 有机物料 腐解规律 相关系数矩阵 双库指数衰减模型 模型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秸秆与氮肥配施下土壤碳库周转和稳定性研究进展

现代农业科技 2023

摘要:为了解秸秆与氮肥配施对土壤碳库周转和稳定性的影响,本文综述了秸秆与氮肥配施对土壤CO2 排放、碳固持和周转、有机碳库稳定性的影响.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可调节土壤碳氮比,具有激发效应,土壤CO2 累积释放量较高;配施氮肥可促进还田秸秆的腐解,提高土壤碳库中新碳储量,影响土壤有机碳固持和周转;秸秆腐解后以不同组分的形式存在于土壤,配施氮肥可以增加土壤有效养分,影响土壤有机碳变化,有利于土壤有机碳库的稳定性.

关键词: 秸秆还田 配施氮肥 碳库周转 碳库稳定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选育甘蓝型油菜有限花序新品种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提高品种的抗倒性,以甘蓝型有限花序品系4769为供体亲本,分别与早熟甘蓝型油菜保持系144B和优良恢复系111R、122R、361R、536R杂交,并利用与有限花序基因Bnsdt1和Bnsdt2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进行甘蓝型油菜有限花序性状的辅助选择育种。结果表明,共筛选到4个与Bnsdt1和Bnsdt2紧密连锁的共显性分子标记(S02、Indel02、BnW09和BnW18),可用于回交转育过程中的分子标记辅助选育,最终培育出具有有限花序性状、抗倒性明显增强的保持系Y144B、不育系Y144A、优良恢复系Y111R、Y122R、Y361R、Y536R;经杂交组配和区域试验选育出一个甘蓝型油菜有限花序新品种青杂有限1号,株高适中,分枝低,抗倒伏性提高。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有限花序 抗倒伏性 品种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青稞品种的专用化鉴定与综合评价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青稞是我国青藏高原地区藏族同胞的主要粮食作物,青稞产业健康发展事关藏区的粮食安全和繁荣稳定。青稞秸秆是牦牛的主要饲草来源,因此藏区青稞育种需要同时兼顾粮、草生产。为寻求粮草双高型青稞品种的评价方法,筛选出适宜的优良青稞品种,缓解藏区粮草短缺的问题,本研究选取15个青稞品种,于2020和2021年度在西藏昌都和青海海西主产区开展小区试验,调查生育期及产量相关农艺性状15个,观察系列品种对5种主要病害的田间自然发病表现,并测定15个全株饲用品质指标。通过聚类分析、多重比较分析、主成分分析、灰度关联以及丰产稳产性分析,综合评价青稞品种的农艺性状和全株饲用表现。初步获得了一套完整的青稞品种评价方法,筛选出优质粮草双高型青稞品种1个(甘青9号)、籽粒高产型青稞品种1个(昆仑15号)、青贮型青稞品种2个(康青7号和藏青22)。

关键词: 青稞 大麦 粮草双高型 农艺性状 综合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本氏烟组蛋白H4与番茄斑驳花叶病毒外壳蛋白互作调控病毒侵染

江苏农业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番茄斑驳花叶病毒(Tomato mottle mosaic virus, ToMMV)外壳蛋白(Coat protein, CP)为研究对象,通过荧光素酶互补技术(Luciferase complementation imaging assay, LCI)研究ToMMV CP与本氏烟组蛋白H4在植物体内的互作情况。亚细胞共定位结果显示,ToMMV CP定位于细胞核和细胞质中,组蛋白H4定位于细胞核中,两者共定位于细胞核中。双分子荧光互补(BiFC)试验结果表明,ToMMV CP与组蛋白H4的互作位置主要在细胞核中。上述2种试验结果证明,烟草花叶病毒CP与本氏烟组蛋白H4在植物体内存在互作。采用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Virus-induced gene silencing, VIGS)技术沉默本氏烟烟草中的H4基因,对沉默H4基因的植株接种ToMMV,接种后第4 d,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检测系统叶的病毒含量,发现病毒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结果表明H4基因的沉默会影响ToMMV在植株中的复制,组蛋白H4可能是ToMMV侵染植株的本氏烟感病因子。病毒编码的CP可能与寄主组蛋白H4在细胞核内发挥作用,进而使病毒完成系统侵染。

关键词: 番茄斑驳花叶病毒 外壳蛋白 组蛋白 蛋白质互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麦芒型遗传研究进展

植物生理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芒作为大麦(Hordeum vulgare)重要的穗部器官,是大麦适应性进化的典型组织,对种子繁衍、麦穗蒸腾、籽粒灌浆、防鸟啄食及产量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大麦芒型表征有无芒、钩芒、直芒。本文对三种芒型性状表型、性状功能及遗传调控研究逐一综述,以期为芒型性状遗传机理解析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大麦 芒型 表型 功能 遗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青海省木里露天煤矿区生态修复技术现状及展望

青海农林科技 2023

摘要:本文针对青海省木里露天煤矿区地质环境现状、主要场地类型和生态修复难题,综述了露天煤矿区生态修复技术,包括地形地貌重塑技术、土壤重构技术、植被恢复技术和综合技术模式等,并对露天矿区生态修复做了进一步展望,为推动绿色矿区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露天矿区 生态修复 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翻压毛叶苕子对小麦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青海农林科技 2023

摘要:为了解麦后复种绿肥减施化肥对后茬作物小麦土壤微生物丰度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采用室内静态土壤培养的方法,监测翻压毛叶苕子对小麦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翻压毛叶苕子能提高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促进了土壤CO2、N2O的排放,部分抑制CH4的排放。麦后复种绿肥虽引起了GWP的增加,但也使小麦产量有较大的提高,保证田间产量的前提下翻压绿肥配施70%化肥GWP贡献最低,是本试验中促进小麦增产和实现温室气体减排双赢的最佳施肥措施。

关键词: 绿肥 土壤微生物 农田温室气体 冗余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30%氨氯·二氯·氯氨吡啶酸可溶液剂的除草活性评价

青海大学学报 2023

摘要:为筛选防除青海省农田恶性杂草的高效除草剂,采用茎叶喷雾法室内测定了30%氨氯·二氯·氯氨吡啶酸可溶液剂(SL)对密花香薷、藜、苣荬菜、地肤、野芥菜的除草活性。结果表明:30%氨氯·二氯·氯氨吡啶酸SL施药后7 d对供试的5种杂草株高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施药后14 d对杂草的抑制作用比施药后7 d明显增强。施药后21 d 30%氨氯·二氯·氯氨吡啶酸SL 45.0、67.5、90.0、112.5、135.0 g a.i/hm~2处理对密花香薷的鲜重防效分别为71.85%、75.87%、82.80%、89.81%、90.42%;对藜的鲜重防效分别为87.25%、100.00%、100.00%、100.00%、100.00%;对苣荬菜的鲜重防效分别为71.95%、72.14%、80.39%、85.84%、89.26%;对地肤的鲜重防效分别为68.48%、75.30%、78.33%、80.00%、85.76%;对野芥菜的鲜重防效分别为48.76%、66.56%、72.47%、78.22%、84.71%。30%氨氯·二氯·氯氨吡啶酸SL对密花香薷、藜、苣荬菜、地肤、野芥菜的ED90分别为130.27、33.36、161.38、241.20、185.49 g a.i/hm~2。说明30%氨氯·二氯·氯氨吡啶酸SL能够扩大杀草谱,有效防除青海省农田中的阔叶杂草,本研究结果可为青海省农田阔叶杂草防除提供参考数据。

关键词: 30 氨氯·二氯·氯氨吡啶酸SL 除草活性 株高抑制率 株防效 鲜重防效 阔叶杂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