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辽宁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4808条记录
适于我省栽培的大白菜品种

新农业 1981

摘要:大白菜是我省主要栽培蔬菜.栽培面积、总产量、商品量以及供应市场期限都居首位.建国以来,先后在生产上应用的有80多个品种,当前用于生产上的仍有50多个.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拱棚前期覆盖辣椒的增产效应

中国蔬菜 1981

摘要:一、前言 辽宁省大部分地区辣椒于五月中旬定植,此时经常出现低温,辣椒定植后生长缓慢,不易长新根、新叶,植株矮小,不发棵。进入夏季高温时不能封垅,当六、七月份太阳暴晒,土温过高,根系易受害。高温加上暴雨冲洗,使植株生长不良;在夏季高温干旱的条件下,病毒发生发展快。不少地区辣椒从亩产五、六千斤(1965年)下降到五、六百斤(1076年)。 在辣椒定植后用塑料小拱棚覆盖,能提高气温、地温,保持土壤水分,使植株在高温来临前生长健壮,提高抵抗不良环境条件的能力,就能获得丰产。为此,我们于1978年进行了小拱棚覆盖辣椒试验。结合农村调查,取得了较好的成果,提高了辣椒的单位面积产量。 二、覆盖方式 (一)覆盖辣椒前先盖一茬小白菜(或芹菜,即小白菜→辣椒)。 (二)水稻育秧撤膜后覆治辣椒(水桐一辣椒)。 (三)优韭菜撤下来的薄膜百沛椒(ZgZ菜一辣椒)。 仆[l)淑伽揭膜后&税黄瓜(辣椒一黄瓜)。 多次利用薄膜,可降低成本。除了前期覆盖外,还可于九月后覆盖延后蔬菜,效果也很显著。 辽宁省大部分地区辣椒干五月中旬定植,覆盖小拱棚者,必须提前于4月20—30日将适龄壮苗定植于露地,随即扣棚,一盖二激,城长一般为5米左右为宜,棚中心高70—80公分。定值时水分要浇足,棚温超过30”C时要及时放风。低温时加盖草帘,5月20一30n揭股。 三、覆盖效果 (一)气温与地温的变化 经覆盖小棚后,棚内平均气温与地温都提高了。气温提高2.loC,上温提高1.8”C,有利于植株生长与发育(表1)。 (二)对土壤水分和结构的影响 小棚覆盖辣椒后,土壤容重低于对照;孔隙率高于对照;久。k%雨后2天低于对照,雨后4天则高于对照,可见6郎8覆盖有减少I:壤水分蒸发的作用(表2)。 (S)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小棚覆盖主要是使氨态氮,速效磷和速效钾比对照者增加,而对全氮、全磷和全钾并没有明显的影响(表3)。 (四)对植株生长状况的影响 遭盖后棚内温度较高,养分的转化与利用良好,N此辣椒的根系,株高,茎粗等均比不覆盖的好,也增加了开花的百分率(表4)。 (五)对病毒发生的影响 覆盖棚内的辣椒,由于植株生长比较健壮,降低了病毒的发病率。根据我们的调查,覆盖比对照发病率降低14.6%(表5)。 (六)对产量的影响 覆盖小棚后,辣椒普遍增产,不但提高了前期产量,也增加了总产量。此外,4月30日覆盖一个月比5月12日开始覆盖到5月底者,其增产效应尤为显著(表6)。 四、结论 综上所述,可以明显地看出小棚早期覆盖辣椒,有效地起了防风、保温、增温、增肥的作用。促进养分的分解,使土壤中硝态氮增加33PPm,氨态氮增加 2 PPm。根系生长和植株发育都比不覆盖者快,增强了抗病能力,因而减轻了病毒病的发生,增产显著。不I巳提高了早期产量,也增加了总产量。 目前辽宁省各地小棚覆盖辣椒的面积不断扩大。覆盖一个月者比覆盖20天或20天以下者增产效果更好。如营口市柳树公社小桥四队13亩茄门椒覆盖31天,亩产达13,176斤,产值达1583.9元。其他地区高产的生产队也不断出现,是值得推广的一项栽培技术措施。小拱棚前期覆盖辣椒的增产效应@李惠清$辽宁省农科院园艺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苹果树氮肥施用时期的研究

园艺学报 1981

摘要:本文阐明了苹果树施用氮肥的适宜时期,认为苹果树施用氮肥的最大肥效时期是在花芽分化前(6月中旬)。此时施用氮肥增产效果最大,对提高果实产量和树体营养水平都起到良好的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试论马家楼流域的综合治理

水土保持 1981

摘要:为了摸清建平县北部风沙丘陵区的水土流失规律,探讨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途径、措施和治理效益,1979年10月,辽宁省科委下达了“建平县八家崩河流域以水土保持为中心的综合治理试验”的研究项目。随后,辽宁省水保所协同县、公社有关部门制订马家楼流域综合治理五年规划(下简称《规划》),并在该流域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试验研究工作。 马家楼流域位于崩河的上中游,在建平县北部有一定代表性。流域面积67.9平方公里,3289人,包括三个生产大队和一个公社林场。这里干旱多风。年降水量456.7毫米,多集中在七、八两月,无霜期133天。其地形属丘陵区,海拔630米—960米;多为丘陵漫岗,坡面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感染潜育期的研究

蚕业科学 1981

摘要:多角体新毒蚁蚕食下感染,主要在一、二龄发病。经药剂和自然致弱的病毒多角体,蚁蚕食下感染潜伏期明显延长,能跨过三个龄期,造成4—5龄暴发脓病。游离病毒新毒给蛹体接种,病毒增殖可分四个时期:减少期、潜隐期、高速增殖期和平稳期。在25℃条件下潜育期为8天;但经0.5%福尔马林处理致弱的病毒,体皮接种的潜育期为17天,主要是潜隐期明显的延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改进柞蚕纸面产卵方法试验报告

蚕业科学 1981

摘要:辽宁省是二化性柞蚕区,每年放养春、秋两季蚕。过去,秋蚕制种一直沿用山上拴蛾方法,常因风、雨、鸟、兽、虫害威胁,蚕茧产量低而不稳。 1965年,我们曾用铅圈、木框等方法探索过纸面产卵方法,1966年因受干扰而中断。 1971年,黑龙江省蚕业科学研究所“纸上产卵,挂纸上山收蚁法”发表后,我们索取了材料并派人去学习过。在此基础上,从1971年秋蚕开始,我们除了作验证试验外,又根据辽宁省的具体情况,从生产实际出发,对我省秋蚕应用纸面产卵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试验和改进。因我省秋蚕收蚁时正是雨季,挂纸方法不改进,会因风雨造成落地遗失。另外,我省是二化蚕区,秋蚕系室内第二次制种,与年放一次蚕或春蚕不同。制种过程中,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柞树白粉病传染规律及防治的研究

植物病理学报 1981

摘要:柞树白粉病是柞树的主要病害,在我国的大部分有柞林的省份都有发生和危害,严重的影响柞树的生长发育和放养柞蚕。1977~1980年,我们对此病的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和传染规律及防治方法等进行了研究。本文报道的是病原菌形态观察、传染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和树种的关系、对柞树生长和养柞蚕的影响及有效的防治方法:6月下旬~7月上旬,往柞树上喷布0.05~0.1%浓度的霉锈净或甲菌定,大面积防治效果分别达到78.4~92.5%和75.5~87.5%,对柞树和柞蚕无药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敌敌畏熏蒸防治大豆蚜研究

农药 1981

摘要:大豆蚜近年来在我省一些地区猖獗发生,给大豆生产带来严重威胁。大豆蚜再猖獗与连年大面积使用农药有直接关系,因为目前使用的杀虫剂多为非选择性的,而且又多用喷雾或喷粉法防治,杀死害虫同时,害虫天敌也遭大量杀伤,破坏了生态系平衡,使天敌控制大豆蚜作用减弱。故急需既能有效地控制害虫,又能保护天敌的选择性杀虫剂。但筛选这样的杀虫剂难度较大。是否可以利用生态,农药的剂型以及施药方法的选择来达到消灭大量害虫,又较少地杀伤天敌,使化学防治和天敌保护利用有机协调起来,更好地发挥化学防治在综合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花枯萎病的一种寄主——苍耳

植物保护 1981

摘要:棉花枯萎病的寄主,据国内外过去的报导其范围比较狭窄,只有棉花和秋葵;近年来报导寄主较多,陈延熙等1978年从棉花枯萎病田未显症状的苍耳上分离到棉花枯萎病菌,并指出苍耳(Xanthium japonicum)也是棉花枯萎病的宿主之一。 我们于1980年通过室内、温室和田间试验,经过回接,证明苍耳表现明显枯萎病症状,确实为棉花枯萎病菌一种寄主。苍耳是棉田常见的杂草,值得注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机动喷粉器喷播牧草试验简介

水土保持 1981

摘要:为了加速荒山绿化,改良天然牧场,大面积地建设人工牧场,我们于1680年6月8日~8月11日曾五次用WFB—18型机动喷粉器(东方红18),在荒山、林地、沟坡进行了牧草种子喷播试验。现将试验结果介绍如下: 一、试验区的自然条件 试验地点在喀左县甘招公社西沟大队,为大凌河低山丘陵区,土质瘠薄,植被稀疏,属于半干旱草原类型,年平均温度8.3℃,无霜期140天,年平均降雨量500毫米,干燥度1.2。去年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干旱,甘招公社是全县旱情最严重的公社,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