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苦荞新品种选育及栽培关键技术集成研究与应用

文献类型: 获奖成果

作者:

作者机构:

获奖名称: 科技进步奖

获奖等级: 二等奖

第一完成单位: 成都学院(成都大学)

获奖时间: 2017

摘要:   项目针对西南区苦荞生产品种单一、混杂、退化严重,栽培技术落后,管理粗放,致使倒伏严重,产量低而不稳,品质无法保障等生产实际问题,经过十余年研究,在苦荞新品种选育、栽培关键技术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和显著成效。本成果性能要点主要包括:   1.通过辐射诱变和系统选育,成功选育出突破性苦荞品种5个。其中,黔苦5号、西荞4号和西荞5号兼具高黄酮和高产;黔苦3号和黔苦7号产量高适应性广。这些品种的成功选育和应用,极大地丰富了苦荞的品种资源,为苦荞的高产优质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研究明确了苦荞播期密度调节、化学调控、平衡施肥、内生菌多糖诱导等关键栽培技术,创新集成了关键栽培技术体系,在四川、云南和贵州开展大面积展示、示范与应用,提高了苦荞的产量和品质。   3.揭示了苦荞抗倒伏的生理机制,明确内源激素调控可提高茎秆机械强度和粗度,增强苦荞抗倒伏能力;发现苦荞高黄酮品种籽粒形成过程中关键酶基因FtPAL的表达量较高,黄酮合成关键酶活性较高,促进了黄酮的合成与积累。对苦荞产量及品质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4.成功研发小型苦荞播种机,建立了配套的农机农艺技术体系,推动了西南区苦荞机械化进程,提高了生产效率。   5.相关研究结果发表论文80篇,其中SCI收录8篇,出版专著4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4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与企业合作建立苦荞有机种植基地3个。   该成果创新性突出,实用性强,总体技术达国际同类研究先进水平。新品种、新技术在四川、贵州和云南等地累积推广1351万亩,新增经济效益10.89亿元。提升了西南区苦荞整体种植水平,增加苦荞产量,提高农户种植积极性,带动了项目区农民增产增收,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了我国苦荞麦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 相关文献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