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青海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甘蓝型油菜与白菜型油菜杂种后代细胞学和分子标记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殷婷 1 ; 赵彤 1 ; 柳海东 1 ; 李开祥 1 ; 余青兰 1 ; 赵志刚 1 ;

作者机构: 1.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青海省春油菜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春油菜科学观测实验站/青海省春油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白菜型油菜;细胞学;分子标记

期刊名称: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ISSN:

年卷期: 2021 年 001 期

页码: 237-24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本研究选用甘蓝型油菜和白菜型油菜进行种间杂交,通过对杂交早期世代进行细胞学和分子标记研究,期望为甘白杂交快速获得新型甘蓝型油菜提供支撑。结果表明:甘蓝型油菜(2n=38,AACC)和白菜型油菜(2n=20,AA)杂交获得的F1植株表型偏母本甘蓝型油菜,染色体为预期的29条,且花粉育性较差。套纱帐获得的F2植株形态学和细胞学分析发现偏白菜型油菜,植株染色体数目为20,花粉母细胞(PMCs)染色体配对构型为1.64Ⅰ+9.11Ⅱ+0.04Ⅲ,中间型植株染色体数目介于24~28之间,偏甘蓝型油菜植株染色体数目介于29~38之间,其中染色体数目为38的植株较少且自交结实困难,PMCs中染色体配对构型为0.68Ⅰ+18.23Ⅱ+0.30Ⅲ。选择F2偏甘蓝型油菜植株自交,获得的F3后代均为偏甘蓝型油菜,F2中染色体数为35~36的F2植株产生的后代中约40.00%的植株2n=38。由此可知,对甘白杂交F2后代进行表型(偏甘蓝型油菜)及细胞学(2n≥35)选择可获得甘蓝型油菜类型后代。染色体数目为38的F3植株PMCs中染色体配对构型为0.59Ⅰ+18.30Ⅱ+0.26Ⅲ,二价体数目变化于16~19之间,以19Ⅱ为主,占58.62%,单价体数目变化在0~3个之间,且单价体和三价体数比2n=38的F2植株少。为研究甘白杂交后代亲本遗传物质的渗入,利用AFLP和SSR分子标记技术对甘白杂交F2、F3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杂交后代F2、F3中特早熟白菜型油菜A基因组渗入的同时,伴随了杂种后代A基因组和C基因组的双重变异。

  • 相关文献

[1]甘白种间杂交后代的形态学特征及细胞学分析. 殷婷,赵彤,余青兰,赵志刚. 2021

[2]甘蓝型油菜和白菜型油菜种间杂交后代的遗传分析. 殷婷,虎满林,余青兰,赵志刚. 2019

[3]芥菜型油菜和白菜型油菜种间杂种遗传分析. 牛妍,赵志刚,余青兰,星晓蓉,杜德志. 2013

[4]萝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研究进展及其在我省白菜型油菜上的利用设想. 唐国永,杜德志. 2003

[5]导入白菜型油菜遗传成分的新甘蓝型油菜保持系的应用潜力. 王艳花,姚艳梅,杜德志. 2015

[6]油菜抗旱性产量指标及品种筛选. 殷婷,余青兰,赵志刚. 2020

[7]青海大黄油菜粒色性状分子标记的开发和图谱整合. 赵会彦,肖麓,赵志,杜德志. 2014

[8]青海白菜型油菜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赵志,唐国永,余青兰,姚艳梅,李钧. 2019

[9]359份甘蓝型油菜品系有限花序位点鉴定. 吕诗颖,朱雪冰,李开祥,杜德志. 2023

[10]旱雀麦生物学特性、危害及防除. 魏有海,郭青云,辛存岳,郭良芝,翁华. 2006

[11]青海大黄油菜Brsc1基因的精细定位及图谱整合. 李新,肖麓,杜德志. 2015

[12]芥白种间杂种后代多个性状的变异规律研究. 赵志刚. 2014

[13]白菜型大黄油菜自交亲和性初步研究. 唐国永,徐青兰,王瑞生,李钧,杜德志. 2006

[14]白菜型油菜自交不亲和性及授粉方式的研究. 罗玉秀,杜德志. 2007

[15]芥菜型油菜与白菜型油菜种间杂交创建黄籽资源. 牛妍,赵志刚,余青兰. 2013

[16]青海大黄油菜粒色性状AFLP标记的筛选和SCAR标记转化. 赵会彦,肖麓,杜德志. 2013

[17]不同用量钾肥对白菜型油菜产量的影响. 徐仁海. 2007

[18]芥菜型油菜和白菜型油菜杂种后代自交亲和性研究. 牛妍,赵志刚,余青兰. 2013

[19]芥菜型油菜、白菜型油菜种间杂种的小孢子培养. 赵志刚. 2013

[20]甘白种间杂交选育新型白菜型油菜的研究. 赵志.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