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重庆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玉米秸秆固态和液态厌氧发酵产气性能与微生物种类比较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蒋滔 1 ; 韦秀丽 1 ; 肖璐 1 ; 刘科 1 ; 张凯 1 ; 李平 1 ; 王冰 1 ;

作者机构: 1.重庆市农业科学院;农业部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南方科学观测实验站

关键词: 秸秆;发酵;甲烷;玉米秸秆;固态厌氧发酵;液态厌氧发酵;微生物群落

期刊名称: 农业工程学报

ISSN: 1002-6819

年卷期: 2020 年 36 卷 03 期

页码: 227-235

收录情况: EI ;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厌氧发酵产沼气是中国绿色农业发展过程处理农业废弃物的重要手段,该文以玉米秸秆为研究对象,开展液态、固态厌氧发酵产气性能、微生物系统多样性及演替规律的比较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固态发酵总固体(TS)产气率及甲烷转化率略低于液态发酵,发酵结束后,前者沼液中N、P、C的含量要低于后者;乙酸是两发酵体系挥发性脂肪酸(VFAs)的主要组成,占总VFAs的70%以上。高通量测序结果发现,2个发酵系统中细菌主要以Bacteroidetes、Firmicutes、Proteobacteria、Cloacimonetes、Synergistetes及Verrucomicrobia为主,这6类菌群占总克隆数的80%以上。而Methanosaeta,Methanospirillum,Methanocorpusculum以及Methanoculleus是两系统优势古菌,并且随消化过程的进行,古菌群落呈现由乙酸型向氢营养型转变的趋势。发酵结束后,上述2类古菌在群落中的占比基本持平。对微生物多样性的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发酵第4天和第8天后,2个系统中细菌与古菌群落结构的差异逐渐明显。进一步分析表明,影响玉米秸秆液态发酵微生态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为乙酸,秸秆纤维素水解可能是制约物能转化率的关键过程;总磷(TP)是影响固态发酵系统微生态结构的关键环境因子,而如何增加产甲烷古菌的生物量是提高原料产气率的关键。该研究结果为调控玉米秸秆厌氧发酵过程、提高其生物降解效率提供了科学依据。

  • 相关文献

[1]猪粪与玉米秆混合半连续厌氧发酵条件优化研究. 邓松,杨志敏,黄磊,陈玉成,蒋滔. 2018

[2]不同预处理方式对玉米秸秆结构及产气特性的模拟研究. 李萍,韦秀丽,蒋滔,李平,郑吉澍,高立洪. 2014

[3]粪秆混合厌氧发酵渗滤床工艺的消化性能. 韦秀丽,蒋滔,李平,刘科,高立洪,郑吉澍,董毛村. 2017

[4]餐厨垃圾与玉米秸秆混合中温发酵产气效果模拟. 蒋滔,李平,任桂英,高立洪,韦秀丽,刘科,李萍,向远勇. 2015

[5]不同预处理方式对玉米秸秆产气效果的影响. 李平,蒋滔,李萍,刘科,韦秀丽. 2014

[6]循环经济视域下秸秆综合利用的SWOT分析及对策——以重庆市南川区秸秆综合化利用为例. 高立均,王妍,皮竟. 2009

[7]秸秆-膨润土-PAM改良材料对不同类型土壤中腐殖质含量的影响. 刘华强,廖敦秀,刘剑飞,朱金山. 2015

[8]不同预处理方式下水稻秸秆厌氧消化性能比较. 李平,龙翰威,高立洪,韦秀丽,蒋滔,刘科,董毛村. 2015

[9]制茶工艺对工夫红茶感官品质的影响研究. 钟应富,杨娟,罗红玉,张莹,袁林颖. 2015

[10]柑橘皮渣生产乙醇工艺流程及前景展望. 杨丽,周心智,郭爱民,弓亚林,张云贵. 2012

[11]柑桔皮发酵生产柠檬酸. 张迎君,曾顺德,眭顺照,黄健. 2004

[12]基于功能组分提升的药渣滤液培养技术研究. 陈霞,胡留杰,聂铭,孙志洪,谢永红. 2018

[13]甘薯渣的发酵利用研究进展. 曾小峰,曾志红,曾顺德,高伦江,刁源,尹旭敏. 2017

[14]青脆李果酒发酵及澄清工艺研究. 曾顺德,商桑,高伦江,曾小峰,尹旭敏,刁源,曾志红.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