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海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海南典型水稻土厌氧铁还原特征对DOM分子特性的响应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黄成 1 ; 吴月颖 1 ; 吉恒宽 1 ; 陈丽铭 1 ; 李倍莹 2 ; 符传良 3 ; 李建宏 4 ; 吴蔚东 1 ; 吴治澎 1 ;

作者机构: 1.海南大学热带作物学院

2.海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

3.海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土壤研究所/农业农村部海南耕地保育科学观测实验站/海南省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

4.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关键词: 水稻土;溶解态有机质;粒径分布;铁(Ⅲ)还原;冗余分析;Logistics模型

期刊名称: 生态环境学报

ISSN: 1674-5906

年卷期: 2021 年 005 期

页码: 957-96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探究海南典型水稻土不同粒径土壤中溶解态有机质(DOM)的含量组成对铁氧化还原特征的影响机制,分别采集海南5种成土母质发育的水稻土(玄武岩、花岗岩、砂页岩、海相沉积物、河流冲积物),利用紫外-可见光谱技术分析不同粒径土壤中DOM的碳含量及其光谱特征,利用Logistics模型对不同水稻土培养过程中Fe(Ⅲ)还原特征进行表征;采用冗余分析手段分析各水稻土在厌氧培养过程中,不同粒径土壤中DOM组分及光谱参数对Fe(Ⅲ)还原特征影响。结果表明,在厌氧培养过程中,不同母质发育水稻土Fe(Ⅱ)含量不同,其中玄武岩发育水稻土Fe(Ⅱ)含量最大(8.45 mg·g-1),根据Logistics模型发现不同母质发育水稻土的还原潜势(a)和Fe(Ⅲ)还原速率(vmax)存在差异且玄武岩发育水稻土的a、vmax最大。海相沉积物发育水稻土的溶解态有机碳(DOC)含量最高(0.712 g·kg-1),5种水稻土的DOC均在最小粒径(<1 kDa)含量最多,随着培养时间增长各类水稻土中DOC含量均下降,紫外-可见光谱结果显示5种母质发育的水稻土的芳香性和疏水性随着DOC粒径的减小而下降,三维荧光光谱结果表明,不同母质发育水稻土中各组分的荧光强度均随培养时间增长而增强,而在粒径0.45—0.7μm、1—10 kDa中各组分荧光强度增强;在粒径10 kDa—0.45μm、<1 kDa中各组分荧光强度降低;BIX、HIX、FI值均随着粒径的减小而增大。冗余分析结果显示,HIX、SUVA260、C1、C2组分可促进水稻土铁还原过程,不同的培养阶段下铁还原受不同DOM组分的影响,但是C1组分始终影响Fe(Ⅲ)的还原,小粒径的C3、C4组分(<1kDa)对铁还原有更大贡献。了解海南岛水稻土铁还原对不同分子量DOM的响应,对农业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 相关文献

[1]海南北部滨海区不同土地利用模式下土壤DOM粒径分布与光谱特性. 吴月颖,吉恒宽,吴蔚东,吴治澎,解钰,符佩娇. 2020

[2]临高县水稻土的养分特征与评价. 陈英泽,张冬明,潘孝忠. 2019

[3]澄迈县水稻土养分特征及其相关性研究. 李晓,潘孝忠,李博赈,张冬明.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