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新疆畜牧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635条记录
多房棘球绦虫粪抗原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动物医学进展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多房棘球绦虫粪抗原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方法,为犬感染多房棘球绦虫的早期诊断提供技术支撑.以5E10H5杂交瘤细胞株腹腔接种Balb/c鼠制备的腹水作为包被抗体,多房棘球绦虫成虫可溶性抗原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的多克隆抗体血清作为检测抗体,HRP标记的驴抗兔IgG作为二抗,建立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检测试验犬(感染多房棘球绦虫)和阴性对照犬犬粪.结果显示,多房棘球绦虫成虫可溶性抗原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并能产生高效价抗体;对该方法的灵敏度进行检测,阳性粪样稀释至1:10000时仍显示为阳性;在感染动态分析中,该方法最早可在犬感染72 h后,最迟6 d后检测到多房棘球绦虫粪抗原.表明建立的方法可用于诊断犬多房棘球绦虫感染,为后期研制犬多房棘球绦虫粪抗原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试剂盒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多房棘球绦虫;双抗体夹心ELISA;粪抗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碱胁迫下冰草根系pH值与有机酸含量变化

新疆农业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塔乌库姆冰草耐碱性机理,分析根系分泌的有机酸与pH值在调控植物抗碱性之间的关系。【方法】将2种碱性盐Na2CO3、NaHCO3按摩尔比9∶1混合,人工模拟10、30、60、90、120 mmol/L天然碱性生境条件对塔乌库姆冰草幼苗进行碱胁迫,测定pH值与有机酸种类及含量,分析其对胁迫的生理响应。【结果】碱胁迫导致塔乌库姆冰草胚根、胚芽生长缓慢,其中胚根生长率仅为对照的0.40倍,受到明显抑制;随处理液浓度的增加,幼苗根系分泌以苹果酸、柠檬酸为主的有机酸,使植物根系内pH保持在6.65~6.68。冰草根系分泌的有机酸在碱胁迫过程中虽然明显增加,但不能阻止高浓度的pH对植物幼苗的伤害。【结论】碱处理液浓度为60 mmol/L,即pH为9.8时,有机酸分泌量为调控冰草根系pH最适宜浓度。

关键词: 塔乌库姆冰草 碱胁迫 pH值 有机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伊犁河谷地域虻的鉴定及其携带伊氏锥虫的检测

动物医学进展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伊犁河谷区域虻的分布及其携带伊氏锥虫的情况,通过对虻的形态学鉴定及其特异性基因(CO1)和携带病原18S rRNA基因扩增、测序、同源性比对,鉴定和检测了采自伊犁河谷区域的虻及其携带病原情况。结果显示,所采集的虻为原虻属秋季原虻种,PCR扩增虻CO1基因和马伊氏锥虫18S rRNA基因序列分别为653 bp和205 bp。结果发现,秋季原虻的CO1基因与已发表的丹麦株(MT584147.1)同源性为98%,与形态学鉴定结果一致。在156只秋季原虻中携带伊氏锥虫的有9只,阳性率为5.7%(9/156),其阳性条带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已发表的伊氏锥虫基因同源性为99%。试验结果表明,结合形态学分类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虻样品进行鉴定操作简单、准确度高。

关键词: 秋季原虻 形态学 聚合酶链反应 伊氏锥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围封对准噶尔荒漠植物和土壤恢复的影响(英文)

资源与生态学报(英文版) 2021 CSCD

摘要:封育是恢复退化草地最常用的方法之一,然而封育在草地植物及土壤恢复中的作用尚存争议,尤其在荒漠中,为了进一步评估封育对荒漠植物和土壤性质的影响,本研究以准噶尔荒漠3种典型的植物群系为研究对象,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系统分析了封育前后植物、土壤的差异。结果表明,3种荒漠植物群系的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封育后有一定的增降变化,但差异不显著;封育后伊犁绢蒿群系植物高度、盖度、地上生物量和物种丰富度分别提高了58.99%、59.35%、33.29%和51.21%;白梭梭群系分别提高了15.49%、33.52%、20.85%和5.13%;盐生假木贼群系分别提高了83.80%、31.51%、76.66%和33.33%。封育后3种植物群系细菌多样性也存在差异,其中伊犁绢蒿群系平均OTU数量和Shannon-Wiener指数显著增加了12.74%和2.92%;白梭梭群系平均OTU数量和Shannon-Wiener指数均显著升高了17.08%和3.17%;盐生假木贼群系平均OTU数量和Shannon-Wiener指数均封育后虽有高低变化,但差异不显著。封育显著增加了荒漠植物、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以及荒漠植物群系群落生产力,但封育后荒漠土壤养分含量有一定的增加,但差异不显著。这些研究表明,封育是恢复荒漠生态的有效方法,但可能对土壤养分的固存意义不大。

关键词: 多样性 植物群落 土壤细菌 土壤养分 准噶尔沙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瘦素对西门塔尔牛屡配不孕的影响及与生殖激素相关性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探究瘦素对西门塔尔牛屡配不孕的影响及瘦素与生殖激素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健康牛16头,屡配不孕牛3头,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对产后恢复期、第1个发情期、第2个发情期和第3个发情期的血清中瘦素及相关生殖激素进行检测。【结果】(1)4个时期中健康组的LEP浓度均高于屡配不孕组的LEP浓度,且产后恢复期的健康组和屡配不孕组的瘦素浓度最高;(2)在健康组中,LEP与GnRH和E2显著正相关(r=0.447,r=0.535,P<0.05),与PROG极显著正相关(r=0.615,P<0.01)。在屡配不孕组中,LEP仅与PROG显著正相关(r=0.574,P<0.05)正相关正相关正相关。【结论】LEP可能是影响西门塔尔牛屡配不孕的一个内分泌因素,LEP浓度不足可能导致西门塔尔牛屡配不孕,LEP与屡配不孕组的PROG呈正相关(P<0.05),说明LEP影响PROG的合成及分泌,因此,检测LEP可为预防及治疗西门塔尔牛屡配不孕作出相关性指导,降低养牛业的经济损失。

关键词: 西门塔尔牛 屡配不孕 瘦素 相关性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EgM123重组蛋白抗血清对多房棘球绦虫原头蚴体外发育的影响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EgM123重组蛋白抗血清对多房棘球绦虫原头蚴体外发育的影响。方法采集新鲜活力强的多房棘球绦虫原头蚴,体外培养48 h,经1%亚甲基蓝染色计数,原头蚴存活率>90%,将原头蚴按150~200枚/孔加入24孔板。实验分三组:实验组pET41b-EgM123抗血清组和pET28a-EgM123抗血清组以及对照组,实验组设有50、100、200μl 3个不同剂量。按分组加入不同血清,于37℃、5%CO2培养箱中培养3~6 d,期间定时观察原头蚴存活情况,计算原头蚴死亡率。结果体外培养3 d,对照组的原头蚴死亡率为7.74%,pET41b-EgM123组(50、100、200μl)的原头蚴死亡率分别为35.56%、40.67%和62.98%,pET28a-EgM123组(50、100、200μl)的原头蚴死亡率分别为63.9%、85.84%和97.11%;培养6 d,对照组的原头蚴死亡率为7.2%,pET41b-EgM123组(50、100、200μl)的原头蚴死亡率分别为21.55%、26.21%和52.29%,pET28a-EgM123组(50、100、200μl)的原头蚴死亡率分别为80.98%、77.16%和98.64%。pET41b-EgM123和pET28a-EgM123抗血清与对照组相比,对原头蚴杀伤效果显著(P<0.01),pET28a-EgM123抗血清与pET41b-EgM123相比,杀伤效果更显著(P<0.05),抗血清浓度与原头蚴的被损伤程度和死亡率成正比。结论 EgM123抗血清对多房棘球绦虫原头蚴有杀伤作用,以pET28a-EgM123抗血清杀伤效果更显著,可能与抗血清介导的补体经典激活途径有关。

关键词: 多房棘球绦虫原头蚴 体外培养 免疫杀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细粒棘球绦虫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建立高效、特异的细粒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granulosus,Eg)检测方法。方法本研究设计了一组基于Eg线粒体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和TaqMan探针,通过反应体系及条件的优化,建立了Eg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结果该方法线性关系好,灵敏度高,在109~102拷贝/μL相关系数达0.998,灵敏度达102拷贝/L;在特异性试验中,与其他病原虫株无交叉反应,特异性较好;重复性试验变异系数均低于3%。应用该方法对50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发现6份为Eg感染阳性。结论由此可见,建立的荧光定量PCR方法可快速、灵敏、特异地检测细粒棘球绦虫,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关键词: 细粒棘球绦虫 TaqMan探针 实时荧光定量PC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羊脑包虫病CT、MRI影像特征

畜牧兽医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旨在观察羊脑包虫病CT、MRI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选择3只表现出脑包虫病典型症状的新疆细毛羊进行神经学检查及血常规、血清生化检查。对其中2只羊头部进行CT和MRI扫查。最后进行病理剖检,观察病理解剖变化。动物神经学检查发现动物出现眼球震颤,双侧眼睑反射、角膜反射减弱,动物的翻正反应、双侧独轮车反应存在异常;血常规和血清生化检查结果无明显异常;CT影像可见颅内数量不等囊性低密度影,内部CT值与脑脊液相近,边界清晰,有占位效应,囊壁分布大量点状中等到高密度的原头节影像,其余脑组织未见明显异常密度影像。MRI影像可见颅内数量不等囊性病灶,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与脑脊液信号相近,可见沿囊壁分布大量点状T1等信号,T2低信号的原头节影像,病灶周围未见明显异常信号。病理剖检可见充满澄清囊液的寄生虫包囊,内含有数量不等的原头节。寄生虫包囊位置与影像学检查结果一致。结果说明羊脑包虫病具有特征性的CT和MRI影像学表现,影像学诊断方法可准确定位寄生虫包囊数量和位置,显示病灶累及周围组织的情况,有助于手术治疗计划的制定。

关键词: 脑包虫病 CT MRI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粮草轮作对北疆平原荒漠灌区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草原与草坪 2021 CSCD

摘要:研究北疆平原荒漠区小麦-苜蓿轮作下土壤理化性质的动态变化,揭示粮草轮作过程中土壤盐碱度和养分的消长规律,旨在为该地区种植结构的调整和农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在小麦轮作苜蓿的中低产田中,连续5年调查土壤全盐量、pH值、有机质和氮磷钾。结果表明:小麦地轮作苜蓿有效降低了土壤含盐量和pH值,轮作第4年土壤含盐量由轮作前0.79 g/kg降低到0.63 g/kg,土壤pH值平均降幅为6.64%,土壤有机质平均增幅为19.07%;土壤中全氮含量增加,由轮作前0.52 g/kg提高到0.65 g/kg,水解性氮含量较轮作前显著降低;磷含量呈上下波动,轮作4 a全磷由0.98 g/kg降至0.93 g/kg,有效磷由6.18 g/kg降至2.97 g/kg;土壤速效钾含量呈先减少后增加的态势,轮作后速效钾含量的最低值为260.44 mg/kg,处于富钾状态。在北疆平原荒漠区的粮食耕作系统中引入苜蓿可有效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全氮的储备量,降低盐碱度。在苜蓿生长第4 a需适当补充氮肥和磷肥,无需施入钾肥。

关键词: 平原荒漠区 粮草轮作 土壤含盐量 土壤pH值 土壤养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绒细度的西藏绒山羊皮肤组织miRNA分析与鉴定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 miRNA)作为重要的基因调控元件,在多种哺乳动物皮肤及毛囊中均有表达,并在转录后水平调节皮肤和毛发的生长和发育过程。本研究旨在对西藏绒山羊(Capra hircus)皮肤组织miRNA进行分析与鉴定,探讨miRNA在绒毛纤维直径性状中可能发挥的作用及调控机制。分别选取细绒(平均纤维直径(12.04±0.03)μm)和粗绒(平均纤维直径(14.88±0.05)μm)的西藏绒山羊各4只,对肩胛部皮肤组织提取RNA建立文库进行高通量测序。对原始序列进行过滤,并与参考基因组(ARS1)比对;根据miRBase中已知miRNA和参考基因组中其他非编码RNA (non coding RNA, ncRNA)的位置信息,对miRNA和其他小RNA进行鉴定,筛选出不同绒毛细度的西藏绒山羊皮肤组织差异表达miRNA,并进行靶基因预测及功能分析;进一步利用qPCR验证5个miRNAs与测序结果的一致性。结果表明,每个样本至少获得20.09 M条原始读长,过滤后至少得到19.46 M条有效读长(clean reads),共鉴定出426个已知miRNAs和119个新miRNAs;筛选获得12个差异表达miRNAs,其中5个miRNAs在细绒型西藏绒山羊皮肤组织中显著上调表达,7个miRNAs显著下调表达;差异表达miRNAs共预测到621个靶基因,KEGG分析显示靶基因富集到B细胞受体信号通路、FcεRI信号通路、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等生物学通路中;同时,选取的5个miRNAs的qPCR验证结果与测序分析的表达趋势一致。本研究结果提示,西藏绒山羊的绒细度可能受不同miRNAs调控,这些miRNAs进一步影响靶基因的表达并参与调控不同的信号通路。本研究为深入揭示调控山羊绒细度的miRNAs和相关信号通路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西藏绒山羊 绒细度 miRNA 靶基因 信号通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