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EI(精确检索)
46条记录
2BH-3型玉米行间播种机设计与试验

农业机械学报 2015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玉米等行距留茬覆盖行间(沟台)互作种植模式的农艺要求,设计了2BH-3型行间播种机,可在行间一次完成施肥、播种、覆土和镇压等作业。为了解决行间播种机纵向尺寸过大的问题,设计了多功能行走轮,可同时实现仿形、限深、传动、覆土、镇压和碎土等功能。应用EDEM软件对内倾面光滑和有"V"型凸起的行走轮镇压效果进行离散元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内倾面有"V"型凸起的行走轮接地压力更大,镇压过的土壤孔隙率相对缩小6.38%~6.93%。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播种的粒距合格率为89.8%,漏播率为2.3%,重播率为7.9%,种肥垂直距离为3.99 cm,排肥量不稳定性变异系数和各行不一致性变异系数分别为2.35%和1.62%。

关键词: 玉米 行间播种机 多功能行走轮 仿真 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干扰环阿乔醇合成酶基因的表达对人参皂苷含量的影响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201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RNA干扰技术(RNA interference,RNAi)调控人参发根中环阿乔醇合成酶(CS)的表达,实现了在分子水平上对人参皂苷合成途径进行调控,并获得了人参总皂苷含量提高82.17%的可遗传人参发根系。同时,证明了RNAi可成功调控植物次生代谢产物。

关键词: 生物工程 人参皂苷 RNAi 环阿乔醇合成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多时相HJ-CCD遥感影像监测玉米粘虫灾情空间分布

农业工程学报 2013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索运用遥感技术监测玉米粘虫灾情的方法,该文通过分析粘虫发生前期、中期和后期的多时相环境减灾卫星CCD影像和野外定位观测的叶片生物量数据,计算并比较了多种植被指数与叶片生物量的相关关系,最终构建了基于重归一化植被指数(re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RDVI)多时相的叶片生物量定量模型,并采用野外另一组样本对监测结果进行精度验证。结果表明,玉米叶片生物量遥感监测模型的决定系数为0.7376,均方根误差为43.26g/m2。根据叶片生物量与粘虫灾害严重度的关系,进行玉米粘虫灾情严重度及空间分布监测,结果与当地农业部门实际调查结果基本一致。因此,运用多时相HJ-CCD遥感影像可以实现玉米粘虫灾情程度及空间分布的有效监测,为农业部门客观评价玉米粘虫灾害损失提供了方法支持。

关键词: 遥感 监测 虫害 环境减灾卫星 玉米 粘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松辽平原中部地区应对气候干旱变化的土壤耕作技术

农业工程学报 201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近30a松辽平原中部地区气候变化显著,该地区玉米生产干旱风险增加。论文利用四平、长春等7个站点的逐日气候数据,分析了近30a松辽平原中部地区玉米季(5-9月)气候变化情况,研究发现该地区玉米季降雨量呈现减少趋势,平均温度、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均呈增加趋势;整体上玉米季干旱风险加剧,近10a发生频率为60%,增加幅度尤为明显。在此基础上,该文从土壤耕作技术应对角度分析了免耕(NT)、旋耕(RT)、翻耕(CT)和宽窄行(DL)等技术对土壤蓄水能力、透水性和紧实度的影响,探讨了不同耕作措施对土壤耕层结构的影响,比较了不同耕作技术下玉米产量差异,分析了土壤耕作措施对气候干旱变化的适应性。结果表明:以免耕和宽窄行技术为核心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是松辽平原中部地区应对干旱气候最为合理的土壤耕作技术,对于减小该地区玉米季干旱风险,提高玉米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干旱 风险评估 玉米 土壤耕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耕作方式对东北春玉米农田土壤水热特征的影响

农业工程学报 201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东北春玉米农田春季低温冷害和季节性干旱发生频率高的问题,于2009年-2010年设置3种耕作处理,即传统垄作(LL)、平作播种中耕起垄(PL)和全生育期平作(PP),研究大田条件下耕作方式对土壤水分、土壤温度和玉米产量的影响。2a试验结果表明,耕作方式对0~40cm土层储水量有显著影响,其中PL和PP处理播种时的初始储水量比LL处理高8.7和6.0mm,而苗期则分别高4.1和3.4mm;玉米生育中后期PL和LL处理储水量则呈高于PP处理的趋势。3种耕作方式下土壤温度的差异以苗期为主,即5cm土层的平均温度PL和PP处理显著低于LL处理,但最低温度则以PL和PP处理显著高于LL处理,分别高1.6和1.2℃。总体来看,PL处理不仅可提高玉米苗期土壤的最低温度和耕层土壤储水量,而且可增加中后期土壤积蓄雨水量,促进作物生长发育,因而籽粒产量比LL和PP处理分别高7.6%和6.4%。

关键词: 土壤 土壤水分 温度测量 耕作方式 春玉米 产量

紫花苜蓿幼苗耐盐性的近红外光谱鉴定

农业工程学报 2010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紫花苜蓿幼苗耐盐性快速鉴定对于耐盐种质资源筛选和耐盐新品种选育具有重要意义。脯氨酸和丙二醛是表征植物耐盐性的两种重要生化指标。研究应用便携式近红外仪和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结合偏最小二乘回归法,研究了40个不同紫花苜蓿品种幼苗耐盐性的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建立了新鲜样品和干燥样品的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定量分析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脯氨酸、丙二醛的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分析效果均较好,校正模型决定系数R2和验证集样品预测值与常规分析测定值的验证决定系数r2都大于0.85,两种样品脯氨酸的相对分析误差RPD值分别为1.72%和2.04%,丙二醛的相对分析误差RPD值分别为2.38%和3.97%。方差结果表明,两种状态样品的测定结果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12个紫花苜蓿品种苗期耐盐性的鉴定验证结果表明,脯氨酸和丙二醛的近红外光谱模型能快速、准确地进行紫花苜蓿幼苗耐盐性鉴定。

关键词: 近红外漫反射光谱 紫花苜蓿 脯氨酸 丙二醛 幼苗耐盐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保护性耕作模式对黑土有机碳含量和密度的影响

农业工程学报 2010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公主岭市长期(10a)保护性耕作定位试验为研究对象,分析与传统耕作模式相比的几种保护性耕作模式对黑土固碳效应的影响。共设4种耕作模式,即秋翻秋耙匀垄、秋灭茬匀垄、全面旋耕深松和宽窄行交替休闲(又叫松带、苗带交替休闲)(后3种视为保护性耕作)。结果表明,经过10a的耕作试验,不同的耕作模式对土壤有机碳有显著的影响。表层0~20cm秋翻秋耙匀垄和秋灭茬匀垄模式的土壤有机碳含量最低,深层30~50cm全面旋耕深松模式的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显著低于其他耕作模式13.49%~25.14%;0~50cm耕层中宽窄行交替休闲的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高于其他耕作处理0~33.58%。宽窄行交替休闲模式下的宽窄行松带活性有机碳质量分数及缓性有机碳质量分数分别高于其他模式8.06%~48.87%和0~33.83%。全面旋耕深松模式与宽窄行交替休闲模式下的宽窄行苗带土壤有机碳密度分别低于和高于秋翻秋耙10.95%、17.13%;>20~50cm宽窄行苗带的活性有机碳密度及缓性有机碳密度分别高于其他耕作模式2.20%~18.85%和17.00%~29.19%,不同耕作模式的土壤惰性有机碳密度没有显著性差异。相对秋翻秋耙的传统模式,不同的保护性耕作模式能够增加土壤有机碳密度也能够降低土壤有机碳密度,宽窄行交替休闲主要通过增加土壤活性有机碳及缓性有机碳密度来增加其土壤有机碳密度,是东北地区固定土壤有机碳、提高土壤有机碳质量的有效耕作方式。

关键词: 土壤 有机碳 土壤测试 保护性耕作 活性碳 缓性碳 惰性碳 土壤有机碳密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保护性耕作模式的技术特征值及其量化分析

农业工程学报 2010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当前中国保护性耕作技术发展模式类型多样,缺乏统一的界定标准问题,从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三少两高"(即少动土、少裸露、少污染、高保蓄、高效益)的基本原理出发,确定了保护性耕作模式的共性技术特征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吉林省粮食主产区4种玉米保护性耕作模式进行案例研究。结果表明,4种模式的与传统的生产方式对比,均表现出一定的"保护性"效果,但综合保护度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其中玉米留茬直播种植技术模式的综合保护度最高,为26.65;其次是玉米留茬垄侧种植技术,为25.37;玉米宽窄行交替休闲种植技术的综合保护性显著低于前两种模式,为16.01;玉米灭高茬深松整地种植技术模式的综合保护度最低,为13.45。因此,在技术推广示范的选择上应该优先选择综合保护度相对高的模式,对于综合保护度较低的模式,应该进一步加强技术研究以完善该技术模式。

关键词: 保护 技术 耕作 保护性耕作 技术特征 评价指标 量化分析 吉林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紫外-真空紫外空间遥感仪器漫反射板的制备

光学精密工程 2009 EI 北大核心

摘要:在铝制漫反射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提出了紫外-真空紫外遥感仪器使用的铝制漫反射板物理磨砂和化学磨砂的新工艺与检测方法,并搭建了主要测试装置。测试结果表明,新工艺的朗伯余弦辐射特性得到明显改善,在0°与45°入射时,归一化曲线接近标准余弦曲线;300nm处半球反射率均匀度从0.77提高到0.98;200~400nm处半球反射率平均提高33%;将其应用于紫外-真空紫外遥感仪器上进行了角度响应测试,漫反射特性明显优于美国2002年发射的同类仪器SBUV/2。

关键词: 紫外-真空紫外遥感 漫反射板 散射特性 碱蚀磨砂 半球反射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BP神经网络的非线性组合预测模型在粮食物流需求预测中的应用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2008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鉴于单项预测模型的局限性,在确定粮食物流需求量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非线性组合预测模型,并把这一模型应用于长春市粮食物流需求的预测。误差分析表明,该预测模型可以有效地提高粮食物流需求量的预测精度。

关键词: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 粮食物流 需求预测 非线性组合预测模型 BP神经网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