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被引量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6602条记录
带状留茬间作对防治干旱地区农田风蚀沙化的生态效应

华北农学报 200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内蒙古阴山北麓旱农区不同类型耕地土壤风蚀及其影响因素的野外观察与室内分析,揭示了该地区风蚀气候侵蚀力的特点及风蚀作用对农田生态环境的主要危害。观察研究了粮草、粮薯和灌草带状间作及其残茬覆盖度对减轻农田土壤风蚀的作用,指出在农田防护林不完善的阴山北麓旱农区,采用带状留茬间作轮作具有良好生态效应,可以有效地控制农田风蚀沙化,减轻风蚀危害,进而明确了不同类型退化农田应采用的带状留茬间作轮作方式与增产增收配套技术措施。

关键词: 干旱区土壤 带状留茬间作 风蚀作用 生态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绵羊日粮不同碳水化合物比例对纤维物质在消化道不同部位流通量和消化率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1999

摘要:本试验采用18 头全部安装有瘤胃和十二指肠瘘管的内蒙古半细毛羊羯羊作为试验动物,利用食糜标记物连续灌注技术,研究了绵羊日粮中6 个不同的结构性碳水化合物(SC) 与非结构性碳化合物( NSC) 比例( 分别为3 .52 、3 .32 、2 .86 、2 .64 、2 .40和1 .88) 对日粮纤维物质在绵羊消化道不同部位流通量和消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绵羊日粮中SC:NSC 比例为2 .40 ~2 .64( 即NSC 占整个碳水化合物的27 .5 % ~29 .4 % ) 时, 不仅有利于日粮纤维物质在绵羊瘤胃内和后肠道的降解与消化, 而且能使纤维物质在绵羊整个消化道的消化率得以提高

关键词: 碳水化合物 纤维物质 流通量 消化率 绵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反刍动物营养检测

内蒙古畜牧科学 1997

摘要:介绍了两个放牧绵羊营养检测方案:一个是以对瘤胃生态环境和功能的检测为基础,应用系统科学理论和模糊数学方法以及计算机技术对羊的整体的能量和蛋白质营养状况进行检测的方案;另一个是将现有的矿物质营养检测方法加以系统组合形成的矿物质营养检测方案。同时还提出了一个对大范围内放牧绵羊矿物质营养进行检测的“核裂变”普查战略。这些方案曾在中国内蒙古地区成功地加以应用。从应用结果来看,这些方案要比传统的方案有明显地改进,不过,一些具体环节尚需今后进一步加以完善。

关键词: 营养检测 反刍动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发展反刍动物绿色营养技术

动物营养学报 1999

摘要:作者把以提高反刍动物对日粮营养物质的利用率和减少对环境污染为目标的一整套实用的营养技术称之为反刍动物绿色营养技术。本文从提高氮代谢利用率、提高日粮能量利用率和提高日粮矿物质元素利用率三个方面介绍了国际上在这些方面的研究进展和技术进步 ,并着重介绍了内蒙古畜牧科学院近年来在发展反刍动物绿色营养技术方面的研究成果。本文介绍的反刍动物绿色营养技术措施有以下九种 :(1)饲料蛋白质保护和尿素缓释技术 ;(2)激素调控氮代谢技术 ;(3)进入小肠食糜氨基酸平衡技术 ;(4)降低甲烷发散技术 ;(5)日粮营养结构平衡调控技术(利用代谢葡萄糖调控组织代谢层次C3+C6 能占ME摄入量比值技术) ;(6)提高低质粗饲料的营养工程技术 ;(7)使用矿物质螯合物或络合物技术 ;(8)日粮阴阳离子平衡技术 ;(9)控制磷的排放技术。作者着重指出 ,在设计和使用这些技术时 ,应强调围绕一定的调控目标 ,将多种营养技术措施加以系统组合 ,充分利用其正组合效应 ,尽量控制或缩小其负组合效应 ,以达到充分发挥各种营养技术措施整体优势的目的。

关键词: 营养技术 反刍动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马铃薯施肥肥效及养分利用率的研究

中国马铃薯 2008

摘要:对6年14项次的马铃薯氮磷钾肥肥效试验,研究了施用氮磷钾化肥对马铃薯的增产效果、肥料利用率和施肥对淀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氮肥(N)平均增产21.3%,每千克N增产马铃薯37.9kg;增施磷肥(P2O5)增产18.4%,每千克P2O5增产马铃薯51.8kg;增施钾肥(K2O)平均增产15.3%,每千克K2O增产马铃薯35.9kg。总的增产效果:氮肥>磷肥>钾肥。14项次试验中增施氮肥的肥料利用率(N)为24.3%~45.2%,平均32.9%;增施磷肥的肥料利用率(P2O5)为7.5%~20.9%,平均14.8%。增施钾肥的肥料利用率(K2O)为38.3%~92.6%,平均49.8%。平均生产1t马铃薯吸收N为6.15kg,吸收P2O5为1.36kg,吸收K2O为6.17kg。马铃薯淀粉含量旱地明显大于水浇地。减N处理马铃薯淀粉含量最高,其次是NPK配合处理。

关键词: 马铃薯 NPK化肥 施肥肥效 养分利用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丹草杂交种灰色关联分析与评判

中国草地学报 2006 CSCD

摘要: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关联度法对一年生新型饲用作物高丹草(高粱×苏丹草)杂交种的单株鲜重及其它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分析,而且还对高丹草的6个杂交种进行了灰色评判。结果表明:不同杂交组合的同一性状与单株鲜重的关联度不同,同一组合内的不同性状与单株鲜重的关联度也不同,其关联度顺序为:茎粗(r=0.809)>分蘖数(r=0.789)>叶/茎(r=0.752)>叶宽(r=0.725),叶长(r=0.725)>穗长(r=0.694)>叶片数(r=0.639)>小穗数(r=0.638)>株高(r=0.632)>生育期(r=0.607);在6个杂交组合中,皖草2号和2003-GB为较好的饲用作物组合,其余4个为一般组合,在高丹草生产中可推广皖草2号和2003-GB。

关键词: 高丹草 农艺性状 灰色关联分析与评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向日葵产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4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绵羊瘤胃VFA吸收效率及模型参数的研究

动物营养学报 1999

摘要:利用4只带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羯羊(体重25~28kg) ,采用全排空瘤胃一冲洗—灌注技术 ,研究了在1倍和0.6倍维持能量饲养水平下 ,灌注液 pH(4.5 ,6.3和7.2)、体积(3L和5L)、初始VFA的浓度(20、50和100mmol/h)共36组合对VFAs的相对吸收速率(/h)和绝对吸收速率(mmol/h)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灌注液 pH、体积、VFA的初始浓度均极显著影响乙酸、丙酸和丁酸的相对吸收速率(P<0.01)。因素间的互作研究表明 :溶液 pH×体积V显著影响丁酸的吸收(P<0.05) ;溶液 pH×VFA初始浓度 ,VFA初始浓度×体积V极显著影响3种酸的相对吸收速率(P<0.01) ;溶液 pH×VFA初始浓度×体积V显著影响丙酸的相对吸收速率(P<0.05) ,极显著影响丁酸的相对吸收速率(P<0.01)。随着饲养水平的降低 ,乙酸和丁酸的吸收速率有下降的趋势 ,但差异不显著(P>0.05) ,而丙酸的吸收速率显著下降(P<0.05)。利用Dijkstra等(1993)提出的VFA吸收机制模型 ,研究获得了18组预测VFAs绝对吸收速率的模型。从获得的模型参数中发现 ,随着灌注液中VFA浓度的升高 ,每种VFA理论上潜在的最大吸收速率γmax 也明显增加 ,但是相应的结合常数K值却大幅度下降。但从吸收速率的图谱分析表明 :对于相同的VFA ,初始浓度越高 ,绝对吸收速率也越快。因此 ,研究VFA在瘤胃的吸收

关键词: 绵羊 瘤胃 挥发性脂肪酸 吸收速率 模型参数

干旱对小麦叶片下表皮细胞、气孔密度及大小的影响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1

摘要:小麦在干旱逆境下,叶片下表皮细胞、气孔器变小,叶脉变密,气孔密度增大。不同时期受旱导致了气孔器长度变短,而对宽度的影响则小多了,并随条件变化。气孔在叶片上的分布,对照是3/4~2/4处最多,向两头叶基和叶尖递减,分蘖~拔节连续干旱的处理是3/4处最多,向中部、叶尖1/4处渐减。

关键词: 小麦 干旱 气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绒山羊生绒机理及其营养研究进展

内蒙古畜牧科学 2000

摘要:系统地综述和探讨了绒山羊的绒生长机理和能量、蛋白质、硫、氨基酸营养等相关研究进展,以及影响产绒性能的因素,并对今后绒山羊研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绒山羊 生绒机理 营养 展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