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青海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SCI(精确检索)
7条记录
青海共和盆地人工固沙植被恢复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22 北大核心 CSCD CSSCI

摘要:为明确高寒沙区小叶锦鸡儿人工固沙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微生物数量特征,深入认识高寒沙区植被恢复和演替过程,文中对青海共和盆地青海省治沙实验站5个不同林龄小叶锦鸡儿人工固沙植被恢复区(8a, 19a, 31a, 44a, 57a)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数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植被恢复区土壤微生物数量呈明显的季节变化:夏季>春季>秋季>冬季。2)小叶锦鸡儿灌丛下微生物数量高于灌丛间,在植被恢复44a后达到显著水平(P<0.05)。3)植被恢复区的土壤微生物数量均显著高于流动沙丘(P<0.05),且随植被恢复时间增加呈线性增长模式。4)植被恢复过程中,微生物群落是土壤颗粒组成和养分变化的敏感指标,其中,土壤沙粒含量、黏粉粒含量、有机质、全氮、速效氮等含量是促使微生物数量发生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研究区域的治沙模式改善了土壤的颗粒组成和养分条件,促进了土壤微生物的积累,对沙区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关键词: 高寒沙区 共和盆地 植被恢复 土壤微生物数量 土壤理化性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转录组测序的柴达木地区枸杞根腐病发病机理研究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22 北大核心 CSCD CSSCI

摘要:为初步了解柴达木地区枸杞根腐病发病机理,文中通过转录组测序技术对健康和发病枸杞进行测序分析。结果共筛选得到6503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3558个差异上调基因,2945个差异下调基因。通过差异基因GO功能注释分析,GJ(健康组) vs GF(发病组)中差异表达基因主要表现在代谢过程、细胞过程、催化活性、结合、细胞和细胞部分等生物学功能上。KEGG代谢通路分析显示,差异上调基因主要富集在内质网中的蛋白质加工、植物激素信号传导、植物-病原体互作等代谢通路;差异下调基因主要富集在碳代谢、氨基酸生物合成、光合作用生物的碳固定、糖酵解/糖异生、光合作用等通路上。转录因子预测结果显示:24个转录因子表达发生了变化,分别归属于13个转录因子家族,C2H2、TCP、WRKY等多个转录因子的表达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挑选的10个关键差异表达基因进行验证,结果显示10个差异表达基因表达趋势与转录组测序相一致。

关键词: 枸杞 根腐病 转录组 发病机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柴达木盆地植被调查与研究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9 北大核心 CSCD CSSCI

摘要:植被资源调查为植被资源的保护与沙漠化治理提供基础理论依据。本研究采用样线法对柴达木盆地植被的资源现状进行调查,并对其盆地植被群落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柴达木盆地植被类型主要以沙生植被和盐生植被为主,其中密花柽柳(Tamarix arceuthoides)、蒿叶猪毛菜(Salsola abrotanoides)和唐古特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为当地优势灌木。藜科、菊科、禾本科、豆科、蒺藜科为当地优势科种。(2)根据植被分布特点,柴达木盆地植被可分为三大区域和六大植被群落类型。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植被群落 沙生植被 盐生植被 灌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安城市河岸带土壤溶解性有机质荧光特性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9 北大核心 CSCD CSSCI

摘要:以浐河西安段为研究区域,基于野外调查及三维荧光技术进行光谱分析,探究了城市河岸带土壤溶解性有机质结构特征及其来源。结果表明:综合荧光指数(FI)、生物源指数(BIX)均显示西安浐河土壤DOM具有较强的生物来源属性;经光谱分析,土壤DOM三维荧光光谱中出现了A、C和D等荧光峰,分别代表类富里酸、类腐殖酸和可溶性微生物代谢产物,且以腐殖质类物质为主(占55. 8-66. 7%),且荧光强度随土层深度增加呈下降趋势。相关分析表明,土壤SOC、p H、AP、NO-3-N等性质影响其DOM荧光特性;FI和BIX可综合表征DOM来源与结构组成。由因子特征分类分析表明,外源有机物的输入对表层20cm土壤DOM来源及其性质有主要影响,植被类型及根系作用对其亦有一定影响。

关键词: 城市河岸带 土壤溶解性有机质 荧光指数 三维荧光光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藜麦、皱叶酸模对土壤砷、镉修复作用田间试验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8 北大核心 CSCD CSSCI

摘要:文中为评价藜麦、皱叶酸模两种植物对农田土壤砷、镉的修复应用价值,进行田间试验。试验中施用尿素、磷酸二氢钾,其砷、镉携带量极小。藜麦、皱叶酸模农田年生物产量分别为27808kg/hm~2、1875.8kg/hm~2;对砷输出量分别为1.75×10~5mg/hm~2、1.17×10~4mg/hm~2;对镉输出量分别为4.14×10~4mg/hm~2、1.36×10~4mg/hm~2。以绿色标准为目标,用该方法修复土壤砷,需连续种植藜麦65.66a、皱叶酸模983.90a;修复土壤Cd,需连续种植藜麦13.00a、皱叶酸模40.16a。藜麦对土壤Cd修复期较短,有继续研究应用价值。

关键词: 土壤修复 重金属 藜麦 皱叶酸模 田间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青藏高原盐湖细菌群落与超盐环境因素的相关性

中国环境科学 2017 EI 北大核心 CSCD CSSCI

摘要:以青藏高原极端盐湖为研究对象,采用16S r RNA基因(V3~V4区)高通量测序方法分析盐湖细菌的群落结构差异和超盐环境因子的制约相关性.结果显示,超盐环境样本中细菌的群落结构组成相对稳定,进化趋同,且复杂度和多样性指数显著低于非超盐环境.青藏高原超盐环境中细菌的优势类群是厚壁菌门Firmicutes(74.04%~81.04%)、次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15.51%~20.06%)、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2.68%~4.84%)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0.71%~2.45%).比较分析其它类型超盐环境,青藏高原超盐环境具有高丰度的特色属群芽孢杆菌属Bacillus(50.63%~58.35%)、乳球杆菌属Lactococcus(9.28%~11.81%)和海洋芽孢杆菌属Oceanobacillus(8.41%~10.52%).基于典范对应CCA分析,表明优势属群(Bacillus、Lactococcus、Pseudomonas、Oceanobacillus、Stenotrophomonas、Psychrobacter、Myroides、Brochothrix和Arthrobacter)和超盐样本的聚集,与环境因子(总盐度、Cl~-、K~+、Mg~(2+)和CO_3~(2-)浓度)呈明显的正相关.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极端盐湖 嗜盐细菌 超盐环境 环境因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青海湖流域河流生态系统重金属污染特征与风险评价

环境科学研究 2016 EI 北大核心 CSCD CSSCI

摘要:为进一步摸清青海湖流域河流生态系统重金属(Zn、Cu、Pb、Hg、Ni、As、Cd和Cr)的污染状况,通过沿青海湖流域主要河流上、中、下游采集河流水体、河岸土壤及河岸植物样品,对样品中的重金属含量进行测定,并分析重金属的来源、污染状况和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1青海湖流域各介质中重金属从上游到下游均呈明显的累积效应,重金属含量均表现为河岸土壤>河岸植物>河流水体.河流下游水体中ρ(Pb)、ρ(Zn)和ρ(Cd)的平均值分别为11.17、61.22和1.13μg/L,符合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Ⅱ类水质要求;ρ(Hg)为0.06~0.49μg/L,符合GB 3838—2002中Ⅱ类或Ⅲ类水质要求.河流下游河岸土壤中w(As)、w(Cd)和w(Hg)的平均值分别为65.61、0.33和0.20 mg/kg,均大幅超过青海湖流域相应环境背景值,但是w(Pb)在下游仅略微超过相应环境背景值.河岸下游植物中w(Ni)、w(Cu)、w(As)和w(Hg)的平均值分别为2.81、17.35、2.20和0.10 mg/kg,均高于《饲料工业标准汇编(下册)(第四版)》中风干草-牧草中重金属标准限值,但在中、上游均符合该标准要求.2Pearson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富集系数结果表明,河流水体、河岸土壤及河岸植物中Zn、Cu、Ni、Pb、Cr含量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主要受城镇生活、交通运输及岩石母质风化的影响;Hg、Cd、As含量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主要受流域旅游交通、农业生产活动和成土母质的影响.3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河流水体、河岸土壤及河岸植物中Cu、Ni、Cr、Pb和Zn等单一重金属元素的潜在生态风险系数(Eri)均较低,Hg、Cd和As对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62.9%、18.4%和11.0%,其余5种重金属的平均贡献率仅为7.7%.因此,青海湖流域河流生态系统各介质中Hg、Cd和As的潜在生态风险较高,应给予高度重视.

关键词: 青海湖流域 河岸植物 河流水体 河岸土壤 重金属 污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