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节能环保型循环水养殖技术研发与示范

文献类型: 获奖成果

作者:

作者机构:

获奖名称: 科技进步奖

获奖等级: 二等奖

第一完成单位: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获奖时间: 2017

摘要:   《节能环保型循环水养殖技术研发与示范》成果属水产养殖技术领域,为产学研的研究形式,主要应用于海水养殖领域。该成果来源于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节能环保型循环水养殖工程装备与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编号:2011BAD13B04)和“黄渤海区鱼类工厂化健康养殖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编号:2011BAD13B07)。立项日期:2011.1.1,结题日期:2015.12.31。   国外工厂化养殖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主要以欧洲及日本等发达国家为代表。厂化循环海水养殖作为一种新型的生产方式,一直受到国家和各级政府的重视。“九五”以来在国家863、科技攻关、科技支撑等计划的支持下, 相继开展了“工厂化养殖海水净化和高效循环利用关键技术”、“工厂化鱼类高密度养殖设施的工程优化技术”、“工程化养殖高效生产体系构建技术研究与开发”等课题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建成了一批示范基地与推广基地,成为海水养殖业经济增长中一个新“亮点”。然而,国内的循环水养殖还存在着水处理系统构建成本高,设施设备间耦合性差,系统运行能耗高、不稳定,没有形成标准化模式与体系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工厂化循环海水养殖发展。本成果围绕节能减排与环境质量安全控制,通过自主创新、集成创新与示范推广,研发、集成了循环水处理关键技术与设施设备,优化了循环水高效养殖工艺,创建了新型养殖排放水资源化、无害化利用技术,构建了工厂化养殖标准化技术体系。本成果发表论文109篇,其中SCI论文30篇,EI论文4篇,出版专著2部,获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3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3项,制订标准、规范(草案)14项,已获水产行业标准1项,企业标准3项。本项成果整体已达到熟化程度,项目实施期间,在全国9个沿海省(直辖市)及新疆自治区建立示范推广基地23家,示范推广面积33.98万m2,累计产值13.9亿。   本成果技术与国内外同类成果技术对比,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优势特点:   (1)研发创新了工厂化循环水处理关键设施设备,优化提升了养殖用水处理技术与工艺。创新研发养殖用水预处理、紫外消毒、生物滤池、外排水循环利用等固液分离、增氧、脱气等水处理关键设施设备。据不同养殖用水的特点,优化养殖用水中固体颗粒物、有机物、可溶性无机盐、重金属、致病微生物等处理技术,研发温度、盐度、溶氧调控技术,集成多套养殖用水处理工艺,并在江苏、天津等沿海多家养殖企业进行示范应用。   (2)研究建立了工厂化循环水高效养殖生产关键技术,集成优化了节能环保型循环水养殖工艺。研究了生物滤器水质环境高效调控机制与技术,自主研发了中压紫外线处理装置,优化了海水鱼类工厂化循环水养殖饲喂策略,研制了鲆鱼腹水病、石斑鱼溃烂病等免疫疫苗。从生产实践和广大养殖企业的实际需求出发,研发了节能环保型循环水养殖系统,该系统具有造价低、运行能耗低、功能完善、操作管理简单、运行平稳等显著特点。该技术使循环水养殖系统的水循环频次提高到1次/小时,水循环利用率达到95%以上,鲆鲽鱼养殖产量达到40kg/m2,游泳性鱼类养殖单产达到40kg/m3,运行能耗为国内同类产品1/2,国外同类产品2/5。   (3)构建了人工湿地、鱼贝藻等多套养殖排放废水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技术与工艺。研发、集成人工湿地、贝藻、微藻+大型藻类、蟹贝混养、鱼藻混养、蟹贝、沉淀池-牡蛎-人工湿地等养殖排放废水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关键技术,建立高效环保养殖废水污染物去除工艺。   (4)制定规范了工厂化水产养殖标准。开展了工厂化循环养殖设施设备、养殖车间与管理、工厂化循环养殖系统标准化体系研究,构建了渔业装备与工程基础数据库。进行了节能环保型循环水养殖工艺应用与示范,14项研究成果通过阶段性验收,建立养殖示范基地23个,面积33.98万m2;建立鱼类疾病发生档案、科技成果应用推广的网站和专家数据库,服务于渔业可持续发展。   该成果整体水平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 相关文献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