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不同间作模式对糯高粱干物质、养分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彭方丽 1 ; 汪灿 1 ; 周棱波 1 ; 张国兵 1 ; 赵强 1 ; 张春兰 1 ; 高杰 1 ; 邵明波 1 ;

作者机构: 1.贵州省旱粮研究所

关键词: 间作;糯高粱;干物质;养分;产量

期刊名称: 南方农业学报

ISSN: 2095-1191

年卷期: 2023 年 54 卷 001 期

页码: 68-7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探究不同间作模式对糯高粱干物质、养分积累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糯高粱间作共生作物选择及高效栽培模式推广提供参考.[方法]以单作糯高粱(SW)为对照,设糯高粱间作花生(WP)、糯高粱间作大豆(WS)、糯高粱间作辣椒(WC)和糯高粱间作红薯(WSP)4种间作模式,测定糯高粱拔节期、开花期和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量、养分含量和积累量,于糯高粱收获前3d测定主要农艺性状,作物收获后测产并计算土地当量比.[结果]糯高粱各营养器官(根、茎、叶)干物质积累量从拔节期至成熟期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在开花期达最大值;与单作糯高粱SW处理相比,间作处理增加了糯高粱各器官(根、茎、叶、穗、籽粒)的干物质积累量,且最大值均出现在WS处理.从拔节期至成熟期,糯高粱各营养器官的氮、磷、钾含量逐渐降低,而氮、磷、钾积累量先增加后减少;不同处理间糯高粱各器官的氮、磷、钾含量及积累量均表现为WS>WP>WSP>WC>SW.不同间作模式均降低了糯高粱株高,增加了茎粗、穗长、穗粒数和千粒重.WS处理下糯高粱产量减少最低(1.09%),与SW处理的糯高粱产量无显著差异(P>0.05),其搭配作物大豆产量减少也最低(57.16%).4种间作模式的土地当量比均大于1.00,表现出间作优势.[结论]糯高粱与大豆、花生、辣椒和红薯间作均可增加糯高粱各器官干物质和氮、磷、钾的积累,促进糯高粱穗的生长发育,提高土地生产力.4种间作模式相比,糯高粱与大豆间作是贵州当地相对较优的间作模式.

  • 相关文献

[1]拔节期钾肥施用量对糯高粱物质生产及氮磷钾积累量的影响. 李青风,高杰,彭秋. 2019

[2]施肥量和种植密度对糯高粱黔高7号光合特性、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周棱波,汪灿,陆秀娟,张国兵,徐燕,吴兰英,邵明波. 2016

[3]播期、密度和施肥水平对糯高粱黔高7号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周棱波,汪灿,张国兵,徐燕,白俊霞,邵明波. 2017

[4]不同养分配比对糯高粱物质生产及氮磷钾利用效率的影响. 高杰,李青风,彭秋,焦晓燕,王劲松. 2018

[5]酒用糯高粱红粱丰1号的适宜播期和种植密度. 杨康林,汪灿,周棱波,张国兵,邵明波. 2020

[6]播期和密度对红粱丰1号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杨康林,汪灿,周棱波,张国兵,邵明波. 2020

[7]施氮量对酒用糯高粱品种红缨子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高杰,封广才,李晓荣,李青风,汪灿,张国兵,周棱波,彭秋. 2021

[8]贵州新老两代糯高粱品种(系)干物质及氮素积累转运差异分析. 高杰,李晓荣,封广才,李青风,彭秋. 2021

[9]水稻覆膜直播干物质积累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化. 李树杏,王丽丽,涂敏,郭慧. 2017

[10]不同氮钾水平对马铃薯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 吴巧玉,夏锦慧,何天久. 2015

[11]适宜机插的优质籼稻品种筛选及其评价指标体系. 蒋明金,李敏,周维佳,罗德强,江学海,姬广梅,李立江,徐文波,秦鱼河. 2020

[12]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水稻生长、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杨胜玲,黄兴成,李渝,刘彦伶,张雅蓉,张艳,张文安,蒋太明. 2022

[13]保水剂和脲酶抑制剂对贵州高山甘蓝生长的影响. 魏全全,芶久兰,张萌,陈龙,顾小凤. 2022

[14]种茎行向及芽向对间作木薯和花生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罗春芳,魏云霞,欧珍贵,黄洁,徐海强,杨龙. 2017

[15]不同行比间作向日葵与花生的光合特性和产量. 袁婷婷,杨航,于二汝,李慧琳,奉斌,向依. 2022

[16]芜菁甘蓝与不同豆科作物间套作的产量及经济效益. 牟琼,罗维,吴佳海,李娟,韩永芬,冉伟男,杨义成. 2020

[17]马铃薯间作玉米对马铃薯生长、产量及糖类物质的影响. 田双燕,张应龙,何天久,牛力立,王庆,吴再辉,肖力力,田山君. 2021

[18]酱香型白酒专用糯高粱品种黔高7号品种整理及提纯复壮效果分析. 周棱波,汪灿,张国兵,徐燕,白俊霞,邵明波. 2016

[19]早熟酱香型白酒专用糯高粱品种黔高7号良种繁育方法探讨. 周棱波,汪灿,张国兵,徐燕,白俊霞,邵明波. 2015

[20]酱香型白酒用糯高粱种质遗传多样性分析. 肖松,周棱波,张国兵,邵明波,乙引,张立异.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