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东北春大豆区不同年代审定品种主要性状演变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孙星邈 1 ; 谢建国 1 ; 郑海洋 2 ; 郭梦瑶 2 ; 赵雨轩 2 ; 王曙明 1 ; 张井勇 1 ;

作者机构: 1.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

2.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

关键词: 东北春大豆区;不同年代;主要性状;演变分析

期刊名称: 大豆科学

ISSN: 1000-9841

年卷期: 2023 年 001 期

页码: 118-12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东北地区是中国大豆的主产区,随着种植年代的推移,东北大豆品种数量不断增多的同时,一些重要农艺性状的演变也呈现出一定趋势。这种趋势反映了人们对于大豆育种选择的倾向以及大豆性状与环境协同的内在联系。因此针对主要性状进行演变分析,对于指导大豆育种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收集了1941—2019年东北春大豆区育成的335个大豆品种的主要性状信息,并对其演变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东北春大豆区大豆品种随着年代增加,平均分枝数降低,1940s最高,3.50个,2010s最低,降至0.86个。平均株高在1980s之前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之后平稳上升,2010s最高,为88.20 cm, 1950s最低,为73.50 cm。平均生育期在20世纪70年代最长,为123.86 d,之后整体呈下降趋势,在2010s降至116.67 d。品质性状中,蛋白质含量只在20世纪60~70年代间有所升高,其他相邻年代间均呈下降趋势,在1940s最高,为41.40%,在2010s降至39.48%,平均脂肪含量波动较大,在1940s最高,为21.90%,1990s最低,为20.05%。平均百粒重在1990s最高,达到21.03 g,之后呈下降趋势,在2010s最低,为19.17 g。平均单产随年代变化持续增加,由1940s的1 770.00 kg·hm-2增长到2 857.06 kg·hm-2。育成品种的产量与生育期、株高、百粒重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与分枝数呈极显著负相关。研究结果将为东北大豆育种提供重要理论指导。

  • 相关文献

[1]东北三省不同年代水稻产量及性状的比较研究. 王海泽,何广生,程效义,全成哲,吕艳东. 2013

[2]东北地区春小麦主要性状与产量间的灰色关联分析. 李玉发,何中国,李淑芳,郭中校,曲祥春,刘洪欣. 2005

[3]食用向日葵杂交种主要性状与产量间的灰关联分析. 李玉发,梁军,窦忠玉,王佰众,张学军,刘洪欣,栾天浩,何中国. 2011

[4]同异分析法在粒用高粱杂交种评价中的应用. 曲祥春,王鼐,石贵山,于淼,李海青,高悦,徐宁,陈冰嬬. 2021

[5]不同时期喷施不同浓度乙烯利对绿豆产量及主要性状的影响. 郝曦煜,肖焕玉,王英杰,刘婷婷,马信飞,郭来春,梁杰. 202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