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巴山早’紫色芽叶红茶加工工艺研究及品质评价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罗金龙 1 ; 陈盛相 1 ; 沈强 1 ; 杨肖委 1 ; 刘晓霞 1 ; 郑文佳 1 ;

作者机构: 1.贵州省茶叶研究所;四川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关键词: ‘巴山早’;紫色芽叶;红茶;加工;品质

期刊名称: 食品工业科技

ISSN: 1002-0306

年卷期: 2023 年 02 期

页码: 185-19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为了探究‘巴山早’紫色芽叶的红茶加工工艺及其制茶品质特点。本研究选用‘巴山早’紫色芽叶为原料,在万源红茶加工工艺基础上进行工艺优化,对红茶关键加工技术(萎凋、发酵和干燥)进行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以感官评分、茶黄素和茶红素之和与茶褐素的比值TFRB为评价指标,确定紫色芽叶红茶的最优工艺参数,探究关键加工技术不同参数对红茶品质的影响;以‘福鼎大白’绿色芽叶为对照,采一芽一叶新梢,按照优化后的加工工艺加工成红茶,所制茶样与‘巴山早’紫色芽叶红茶通过感官审评、内含品质成分测定分析和香气组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巴山早’紫色芽叶红茶的最优加工工艺为萎凋时间21 h,发酵时间4.5 h,干燥温度90±2℃,此时感官评分最高为92.83±0.19,‘巴山早’紫色芽叶红茶的感官品质优于对照,其茶多酚、氨基酸、可溶性糖、水浸出物、咖啡碱、茶黄素和茶红素含量分别为12.58%、3.62%、2.89%、37.89%、4.61%、0.38%和3.57%,均高于对照,TFRB为1.07是其滋味鲜醇,汤色红亮的物质基础;氨基酸组分总量、呈鲜爽味氨基酸组分和呈甜味氨基酸组分含量分别为32.35、22.68和3.45 mg/g,分别比对照高10.03%、7.28%和26.84%;检测出香气成分43种,总量为57.72μg/g,比对照高11.67%。本研究确定的‘巴山早’紫色芽叶红茶加工工艺制茶品质优异。

  • 相关文献

[1]不同加工工艺对'巴山早'紫色芽叶绿茶品质的影响. 罗金龙,杨太菊,陈盛相,张可依,刘冠群,李品武,许艳艳. 2022

[2]紫色芽叶红茶加工过程中叶相状态及主要理化成分变化. 邓波,韦城,罗金龙,刘冠群. 2023

[3]茶花红茶窨制技术初探. 申东,何萍,喻园,范定松,张畅,喻云春. 2017

[4]红茶发酵研究进展. 陈娟,潘科. 2018

[5]茶树花光波加工工艺探讨. 任家强,申东,黄大灿. 2014

[6]贵州不同品种苦荞品质及其对荞麦面条加工的影响. 李俊,花鹏,刘辉,毛堂芬,王梅,刘嘉,卢扬. 2019

[7]不同做形方式毛峰茶的品质差异. 方仕茂,刘忠英,文小山,杨婷,郑文佳. 2020

[8]茶黄素及其母体化学合成的相关研究. 雷志伟,郭灿,郑文莉. 2016

[9]通氧时间对红茶发酵汤色的影响. 潘科,冯林,沈强,申东. 2013

[10]8份茶树新品系加工红绿茶的适宜性. 陈正武,陈娟,曹雨,郭燕,杨春,张小琴. 2016

[11]贵州不同栽培茶树品种红茶适制性分析. 陈娟,潘科,沈强. 2014

[12]红茶通氧发酵过程中发酵叶相变化分析. 潘科,沈强,申东,杜晓. 2014

[13]5类久安古树红茶的香气特征及差异分析. 杨春,郭燕,胡伊然,周顺珍,龚雪,郑文佳. 2016

[14]5类久安古树红茶的挥发性成分测定. 杨春,周雪,郭燕,胡伊然,周顺珍,郑文佳. 2016

[15]HS-SPME-GC-MS联用法分析不同通氧发酵加工工艺红茶香气成分. 潘科,冯林,陈娟,杜晓. 2015

[16]不同茶树品种(品系)绿茶与红茶咖啡碱含量的比较分析. 龚雪,周顺珍,陈娟,杨春,郭燕,陈正武. 2018

[17]不同外形凤冈红茶儿茶素、氨基酸和香气组分分析. 王俊红,周朝学,安涛,金祥生,简练双,刘晓霞. 2023

[18]基于多酚类和嘌呤类代谢表型的沿河古茶树红茶适制性评估. 方仕茂,戴宇樵,杨婷,田小强,田洪军,刘忠英,潘科. 2021

[19]基于HPLC-FLD靶向分析古茶树游离氨基酸积累特征. 方仕茂,张拓,杨婷,田小强,田洪军,刘忠英,潘科. 2022

[20]黔茶1号试制红茶、绿茶和黄茶的品质研究. 沈强,张小琴,罗金龙,杨肖委,刘晓霞,周良书,郑文佳. 202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