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小麦秸秆还田后茬棉田土壤NO3--N和酚酸变化对棉苗根系生长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李佳男 1 ; 杨长琴 2 ; 束红梅 2 ; 张国伟 2 ; 王晓婧 2 ; 刘瑞显 2 ; 陈嘉敏 1 ; 王飞兵 1 ; 陈新红 1 ;

作者机构: 1.淮阴工学院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

2.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农业部长江下游棉花与油菜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小麦秸秆还田;NO3--N;酚酸;根系活力;硝酸还原酶;后茬棉花

期刊名称: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ISSN:

年卷期: 2023 年 006 期

页码: 868-87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揭示前茬小麦长期秸秆还田后,后茬棉田土壤硝态氮(NO3--N)与酚酸含量的时空变化对棉苗根系生长影响的生理机制,可为完善秸秆还田技术提供理论支撑。试验于2021年与2022年在小麦长期秸秆定位还田地块进行。以棉花品种‘中棉所425’为材料,设置小麦秸秆不还田(CK)与小麦秸秆还田(S) 2个处理。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增加了土壤NO3--N与酚酸含量,对0~20 cm土层的影响大于20~40 cm;随秸秆还田后时间推移,土壤NO3--N与酚酸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且在秸秆还田后24~31 d达到峰值。秸秆还田后31 d前,秸秆还田处理棉株根系活力、根系NO3--N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根系生物量和形态指标均显著低于CK处理,31 d后则呈相反趋势。相关分析表明,0~20 cm土壤酚酸含量与根系活力、根系NO3--N含量、棉花根系长度、直径、表面积和地上部生物量呈显著负相关;不同土层NO3--N含量与棉苗形态、生理指标及生物量之间呈正相关但未达显著水平。秸秆还田对棉花幼苗生长影响呈“先抑后促”的趋势,秸秆还田后31 d内,酚酸含量的增加降低了棉苗根系活力,阻碍了根系生长,抑制了棉苗对NO3--N的吸收利用,表明秸秆还田前期对棉株生长的“抑制效应”大于秸秆的“肥料效应”,秸秆还田31 d后,秸秆的“肥料效应”大于酚酸的“抑制效应”,促进棉株根系的生长。

  • 相关文献

[1]豆梨NADH型硝酸还原酶基因克隆、表达及酶活性分析. 李慧,丛郁,常有宏,蔺经,盛宝龙. 2014

[2]铵态氮影响小白菜硝酸盐积累及其机制研究. 陈龙正,梁亮,徐海,宋波,苏小俊,袁希汉. 2010

[3]钼锰对不结球白菜硝酸还原酶活性及主要营养品质的影响. 陈龙正,陈洁,梁亮,徐海,宋波,苏小俊,袁希汉. 2009

[4]小白菜硝酸盐累积的基因型差异. 田园,梁亮,宋波,苏小俊,袁希汉,徐海,陈劲枫. 2007

[5]羧甲基壳聚糖对玉米的生理调节功能初探. 师素云,薛启汉,陈游,王学臣,陈洁. 1997

[6]微囊藻毒素MC-LR通过NO引起青菜幼苗的氧化胁迫反应. 钟友明,张华,陈健,石志琦. 2011

[7]镉胁迫下杂交狼尾草微量元素Fe、Zn、Mn、Cu的吸收和转运. 吴娟子,钱晨,刘智微,钟小仙. 2023

[8]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秸秆浸提液或腐解液中12种酚酸. 于建光,常志州,王宁,石祖梁,卢信,张传辉. 2016

[9]外源酚酸对水稻种子和幼苗的化感效应. 顾元,常志州,于建光,宗良纲. 2013

[10]棉花秸秆浸提液对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化感效应. 张国伟,刘瑞显,杨长琴,杨富强. 2015

[11]市售洋槐蜜多酚类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王紫燕,李春阳,张红城. 2016

[12]小麦秸秆浸提液和腐解液对棉花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化感效应. 张国伟,杨长琴,张雷,倪万潮. 2016

[13]麦秸还田下翻耕和不同水肥管理措施对稻田理化性质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赵亚慧,王宁,查显宝,冯长云,于建光,焦加国,肖新. 2020

[14]小麦酚酸提取工艺优化及产区与品种差异对酚酸含量的影响. 王淑芳,董飞,王刚,俞明正,徐剑宏,史建荣. 2019

[15]解淀粉芽孢杆菌Lx-11的促水稻生长作用及促生长物质分析. 张荣胜,戴秀华,刘永锋,陈志谊. 2018

[16]水稻接种内生真菌B3后生理特性的变化及对稻瘟病的抗性研究. 袁志林,戴传超,李霞,田林双,杨启银. 2005

[17]小麦品种耐湿性鉴定的示踪方法. 严建民,朱献玳,蔡士宾,王公金,曹旸,陈炳松. 1993

[18]籼型杂交水稻根系活力及其衰退特性的配合力及杂种优势分析. 曹树青,邓志瑞,翟虎渠,唐运来,韩国标,张荣铣,盛生兰,龚红兵,杨图南. 2002

[19]底部渗灌对薄壳山核桃根系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朱海军,生静雅,张普娟,刘广勤,曹福亮. 2017

[20]枯草芽胞杆菌PTS-394可湿性粉剂对辣椒根系及根际微生态影响. 乔俊卿,罗德旭,彭彪,孙玉东,刘永锋,刘邮洲.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