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辽宁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氮密互作对玉米辽单575产量和氮素积累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隋阳辉 1 ; 王延波 1 ; 徐亮 1 ; 肖万欣 1 ; 赵海岩 1 ; 张洋 1 ; 徐正进 2 ;

作者机构: 1.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

2.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

关键词: 玉米;增密减氮;互作;干物质积累;产量

期刊名称: 玉米科学

ISSN:

年卷期: 2021 年 002 期

页码: 140-14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国审玉米新品种辽单575为供试材料,采用随机试验设计,设3个种植密度:6.0万株/hm2(D6.00)、6.75万株/hm2(D6.75)和7.5万株/hm2(D7.50),3个施氮量:135(N135)、180(N180)和225 kg/hm2(N225),研究氮密互作对辽西地区春玉米地上部干物质积累、氮素积累及子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D6.00处理相比,D6.75、D7.50处理下玉米群体干物质积累量显著升高,2017年提高14.9%、17.6%,2018年提高0.4%、11.3%。与N135处理相比,N180、N225处理的氮素积累量较高,分别提高0.2%、0.9%(2017年)和9.3%、8.1%(2018年)。两年间玉米子粒最高产量均在D6.75和N225处理下获得。2017年D6.75N225处理和2018年D6.75N180、D6.75N225处理的玉米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密度和氮肥的互作效应对玉米产量的影响显著,说明适量增密减氮是协同提高玉米产量的重要途径。两年间收获指数、氮收获指数和氮肥偏生产力最高值均在D6.75处理下获得。辽单575适宜的种植密度从常规的密度增加到6.75万株/hm2,施氮量第一年为225 kg/hm2,第二年减少为180 kg/hm2,可实现减氮增密增产的目标。

  • 相关文献

[1]种植模式对玉米干物质积累、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史磊,王延波,王金艳,王大为,肖万欣,赵海岩. 2015

[2]密度对玉米干物质积累、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史磊,王延波,李明,徐亮,赵海岩. 2015

[3]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东北春玉米区主栽品种的适应性分析. 王金艳,李刚,马骏,孙楠,范金玲. 2015

[4]栽培模式对玉米产量形成的调控效应研究. 刘欣芳,李静,徐长成,马骏,邵帅,齐欣. 2021

[5]不同密度对玉米杂交种几个相关性状的影响. 常程,韩雷,张书萍. 2014

[6]水稻机械增密减氮高效栽培模式效益分析. 于广星,代贵金,刘宪平,侯守贵. 2018

[7]高密度种植对不同绿豆株型品种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陈剑,葛维德. 2013

[8]NP营养对藏青2000产量及籽粒营养品质的影响. 卓玛,曲航,马瑞萍,韦泽秀. 2018

[9]施氮量对马铃薯干物质积累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崔亮,KRISTIINA Laanemets,刘冠求,TERJE T?htj?rv,MATI Koppel,周桦楠,潘家荃,万博,孟令文. 2020

[10]木霉菌REMI变异株与不同宿主的专化性互作研究. 黄玉茜,梁春浩,韩梅,孙军德,陈捷. 2007

[11]灰葡萄孢菌与蓝莓果实表皮互作的超微结构. 戴启东,李广旭,杨华,张广仁. 2021

[12]密度对玉米群体产量和产量性能的影响. 侯玉虹. 2017

[13]辽宁省玉米生产现状及发展前景. 王建迎,李书平. 1999

[14]不同施氮方式对玉米产量及N20排放的影响. 刘慧颖,华利民,张鑫. 2013

[15]辽西地区不同种植模式对春玉米产量形成及其生长发育特性的影响. 白伟,孙占祥,郑家明,侯志研,刘洋,冯良山,杨宁. 2014

[16]不同施氮方式对玉米产量及N_2O排放的影响. 刘慧颖,华利民,张鑫. 2013

[17]追施不同形态氮素对膜下滴灌玉米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李开宇,孙占祥,杨宁,郑家明,朱志闯,肖继兵,冯良山,卢闯. 2017

[18]阜新地区玉米高产限制因素浅析. 李启辉,侯志研,邓林军,靖凯,李开宇. 2010

[19]缓释尿素一次基施对玉米产量及氮肥利用的影响. 李月明,王进军,李丹,刘欣芳,郝楠. 2008

[20]玉米施用氮肥加长效剂全量侧深施肥试验研究. 刘洋,孙占祥,孙贝烈,杨洪泽. 200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