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单季麦秸还田促进小麦-玉米周年碳效率和经济效益协同提高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王良 1 ; 刘元元 1 ; 钱欣 1 ; 张慧 1 ; 代红翠 1 ; 刘开昌 1 ; 高英波 1 ; 方志军 1 ; 刘树堂 1 ; 李宗新 1 ;

作者机构: 1.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小麦玉米国家工程实验室;青岛农业大学;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关键词: 秸秆还田;小麦;玉米;碳效率;经济效益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科学

ISSN: 0578-1752

年卷期: 2022 年 02 期

页码: 350-36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优化小麦-玉米周年秸秆还田方式,实现系统碳效率及经济效益协同提高,促进小麦-玉米周年可持续生产。【方法】基于8年小麦-玉米周年秸秆还田长期定位试验,分析小麦、玉米秸秆双季还田(D)与小麦秸秆单季还田(S)对作物秸秆产量和碳投入量的影响,明确不同碳投入量对小麦-玉米周年产量及其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的影响;系统分析碳效率与经济效益对小麦-玉米周年不同碳投入量的响应特征。【结果】(1)D和S处理的年均秸秆还田量分别为13.54和5.43 t·hm~(-2);D处理投入土壤中的根系和根茬生物量分别为3.04和2.14 t·hm~(-2),较S处理均无显著差异(P>0.05);S处理的根系、根茬和根系分泌物碳投入量分别为1.34、0.97和1.35 t·hm~(-2),较D处理没有显著差异(P>0.05)。(2)S处理的资源和农田管理碳投入量为1.73 t C·hm~(-2),较D处理减少51.29 kg C·hm~(-2);S处理的农田碳总投入量为9.00 t C·hm~(-2),较D处理的12.30 t C·hm~(-2)显著减少了26.82%(P<0.05);S处理的年均秸秆碳投入量为2.31 t C·hm~(-2),较D处理减少了60.85%,秸秆投入量的差异是造成农田碳投入差异显著的主要因素。(3)S处理的年际平均玉米产量为7.29 t·hm~(-2),较D处理减少了5.48%,D处理的小麦和周年产量为7.76和15.05 t·hm~(-2),分别较S处理减少5.67%和0.26%;S处理的作物周年产量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指数分别为0.19和0.63,较D处理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4)S和D处理的周年籽粒碳产出量分别为6.27和6.25 t C·hm~(-2),植株碳产出量分别为15.96和15.74 t C·hm~(-2),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S处理的碳生产效率和碳生态效率分别为0.69 kg·kg~(-1)和1.77 kg·kg~(-1),较D处理分别显著增加60.47%和39.37%(P<0.05)。(5)小麦季,S处理的年际平均产值和年际平均净收益分别为1.89万元/hm~2和0.72万元/hm~2,与D处理相比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玉米季,S处理的年际平均产值和年际平均净收益分别为1.91万元/hm~2和0.81万元/hm~2,较D处理分别增加了0.38万元/hm~2和0.39万元/hm~2;小麦-玉米周年,S处理的年际平均产值和年际平均净收益为3.80万元/hm~2和1.56万元/hm~2,较D处理分别显著增加14.81%和51.54%(P<0.05)。【结论】小麦秸秆单季还田在不显著影响小麦-玉米周年籽粒产量以及产量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的前提下,减少了玉米秸秆的碳投入量,促进了碳效率和经济效益的协同提高。

  • 相关文献

[1]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玉米产量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栾天浩,刘云强,高阳,孙孟琪,王楠,梁烜赫,赵鑫,刘浩然,陈宝玉,王洪君. 2020

[2]玉米条带深松高茬覆盖条件下土壤水分变化规律研究. 刘武仁,郑金玉,冯艳春,刘凤成,罗洋,李伟堂. 2006

[3]一种新型的玉米秸秆还田机. 岳玉兰,赵洪祥,冯士成,邹云峰,方金宇. 2017

[4]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玉米根际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 于寒,梁烜赫,张玉秋,孙杨,吴春胜,谷岩. 2015

[5]玉米秸秆还田培肥地力技术发展概况. 韩成伟,张岩,李时群. 2005

[6]玉米秸秆还田对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 刘武仁,郑金玉,罗洋,郑洪兵,李瑞平,李伟堂. 2011

[7]玉米秸秆还田培肥地力研究综述. 朱玉芹,岳玉兰. 2004

[8]玉米秸秆还田以促进吉林省玉米生产可持续发展. 荆绍凌,王冰寒,李淑华. 2013

[9]吉林省玉米秸秆还田有关问题探讨. 沙洪玲,迟畅,沙洪林. 2015

[10]长期秸秆还田对黑土碳氮及玉米产量变化的影响. 高洪军,彭畅,张秀芝,李强,朱平,付菊升. 2011

[11]玉米秸秆还田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李万良,刘武仁. 2007

[12]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苗后除草剂防除玉米田杂草试验. 沙洪林,迟畅,何智勇. 2015

[13]东北地区玉米秸秆全量深翻还田耕种技术研究. 蔡红光,梁尧,刘慧涛,刘剑钊,秦裕波,刘方明,袁静超,张洪喜,任军,王立春. 2019

[14]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春玉米氮素利用及土壤氮素平衡的影响. 高洪军,彭畅,窦森,张秀芝,李强,李素琴,朱平. 2020

[15]吉林省中部玉米秸秆还田方式对出苗及苗期生长发育的影响. 李瑞平,罗洋,郑洪兵,王浩,刘武仁,郑金玉. 2020

[16]半湿润区秸秆还田及耕作技术对土壤水分、玉米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张丽华,栾天宇,徐晨,闫伟平,于江,孙宁,谭国波,赵洪祥,李斐,孟祥盟,边少锋. 2022

[17]半湿润区秸秆还田对土壤水分、温度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张丽华,徐晨,于江,闫伟平,孙宁,谭国波,赵洪祥,李斐,孟祥盟,边少锋. 2021

[18]秸秆还田配施腐解菌剂对土壤团聚体及其有机碳固持的影响. 陈帅民,梁晓斐,李阳阳,范作伟,徐铭鸿,刘方明,侯中华,王学文,刘慧涛,吴海燕. 2022

[19]玉米秸秆全量深翻还田地力提升技术模式实证及效益分析. 刘剑钊,袁静超,梁尧,贺宇,张水梅,史海鹏,蔡红光,任军. 2021

[20]玉米秸秆不同还田方式对黑土耕层温度影响的短期效应. 李瑞平,罗洋,隋鹏祥,郑洪兵,明博,李少昆,王浩,郑金玉. 202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