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吉林省玉米穗腐病致病镰孢菌的鉴定与部分菌株对杀菌剂的敏感性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柴海燕 1 ; 贾娇 2 ; 白雪 2 ; 孟玲敏 2 ; 张伟 2 ; 金嵘 1 ; 吴宏斌 2 ; 苏前富 2 ;

作者机构: 1.吉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2.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业农村部东北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玉米;穗腐病;镰孢菌;禾谷镰孢复合种;杀菌剂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科学

ISSN: 0578-1752

年卷期: 2023 年 56 卷 001 期

页码: 64-7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明确吉林省玉米穗腐病主要致病镰孢种群分布及杀菌剂对镰孢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为针对性地开展玉米镰孢穗腐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组织分离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2020年采自吉林省36个市(县)的149份玉米穗腐病样品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利用禾谷镰孢复合种(Fusarium graminearum species complex,FGSC)毒素合成相关基因特异性引物检测其产生毒素的化学型,对部分禾谷镰孢复合种进行致病力测定;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7种杀菌剂对禾谷镰孢复合种的抑制效果.[结果]分离获得233株镰孢菌,隶属4个镰孢复合种,含9种镰孢菌,包括拟轮枝镰孢(F.verticillioides)、布氏镰孢(F.boothii)、禾谷镰孢(F.graminearum)、层出镰孢(F.proliferatum)、亚洲镰孢(F.asiaticum)、厚垣镰孢(F.chlamydosporum)、藤仓镰孢(F.fujikuroi)、木贼镰孢(F.equiseti)和亚黏团镰孢(F.subglutinans),分离频率依次为33.05%、26.18%、25.32%、12.45%、0.86%、0.86%、0.43%、0.43%和0.43%,其中禾谷镰孢复合种分离频率最高,为52.36%,是吉林省玉米穗腐病的优势致病镰孢菌.布氏镰孢、禾谷镰孢和亚洲镰孢在禾谷镰孢复合种中的占比分别为50.00%、48.36%和1.46%.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禾谷镰孢复合种种间、种内遗传多样性均较为丰富.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52.73%的禾谷镰孢复合种为中致病型菌株,东部玉米主产区分离的禾谷镰孢致病力最强.毒素化学型检测表明,亚洲镰孢为雪腐镰刀烯醇(NIV)化学型,禾谷镰孢与布氏镰孢为15-乙酰基-脱氧雪腐镰刀烯醇(15-AcDON)化学型.7种杀菌剂抑制禾谷镰孢复合种菌丝生长的EC50介于0.02—19.45μg·mL-1,其中咯菌腈(FS)、抑霉唑(FS)、氟硅唑(EC)、戊唑醇(TC)和腈菌唑(EW)对禾谷镰孢复合种抑制效果较好且差异不大,EC50小于1.20μg·mL-1,EC90小于100μg·mL-1;30%吡唑醚菌酯抑制禾谷镰孢和布氏镰孢生长的EC50差异明显,抑制禾谷镰孢的EC50是布氏镰孢的10.24倍.[结论]吉林省不同玉米产区的玉米穗腐病的优势致病镰孢不同,东部和西部为禾谷镰孢和布氏镰孢,中部为拟轮枝镰孢.禾谷镰孢复合种种间、种内遗传多样性均较丰富.咯菌腈、抑霉唑、氟硅唑、戊唑醇和腈菌唑对禾谷镰孢复合种的抑菌效果较好且在禾谷镰孢复合种间的药剂敏感性差别不明显.

  • 相关文献

[1]玉米穗腐病研究初报. 任金平,吴新兰,庞志超,张秀文,刘煜才. 1993

[2]44份玉米自交系对镰孢穗腐病的抗性鉴定. 张艳,张叶,王梓钰,闻竞,韩四平,郭嘉,邢跃先. 2019

[3]玉米拟轮枝镰孢菌穗腐病抗性基因的挖掘. 闻竞,沈彦岐,韩四平,邢跃先,张叶,王梓钰,李世界,杨小红,郝东云,张艳. 2020

[4]玉米镰孢穗腐病菌接种方法的研究. 张叶,邢跃先,王梓钰,闻竞,郝东云,李世界,张艳. 2021

[5]玉米禾谷镰孢穗腐病抗性的QTL定位. 王梓钰,李世界,闻竞,莫蓝月,沈彦岐,韩四平,张艳. 2022

[6]玉米禾谷镰孢穗腐病抗性鉴定接种方法比较. 贾娇,张伟,孟玲敏,白雪,吴宏斌,王义生,张玉榕,苏前富. 2022

[7]吉林省玉米根腐镰孢菌种类鉴定和防治药剂筛选. 贾娇,张伟,孟玲敏,李红,晋齐鸣,苏前富. 2019

[8]近红外光谱的玉米种子穗腐病特征提取与判别模型研究. 孟繁佳,罗石,吴月峰,孙红,刘飞,李民赞,黄威,李穆. 2022

[9]寒冷稻区水稻旱育苗的技术要点. 王淑珍. 2003

[10]替代石硫合剂的新型农药-多硫化钡. 杨明,张连喜. 2003

[11]高纬度花生叶部病害防治技术研究. 杨富军,高华援,王绍伦,刘海龙,周玉萍,孙晓苹. 2015

[12]白菜黑斑病空间分布型研究及杀菌剂筛选. 刘影,马海霞,杨信东,李启云,徐文静. 2008

[13]不同杀菌剂种子包衣对蓖麻枯萎病的防效研究. 吴菊香,迟玉成,许曼琳,谢宏峰,王宝亮,王海兰,曹铁华. 2013

[14]农业微生物源杀菌剂及其遗传改良研究进展. 杜茜,李启云,徐文静,赵洪锟,董英山. 2008

[15]不同杀菌剂对甜菜种子发芽率及幼苗立枯病的影响. 郑毅,宁彦东,杨柳,张明红,邵金锋. 2009

[16]不同药剂防治水稻纹枯病的效果研究. 张金花,任金平,刘晓梅,姜兆远,张伟,王义生,孙辉,高月波. 2015

[17]复配杀菌剂对玉米大斑病防治效果研究. 范文忠,张晓翔,王永志,孙达,吕雪. 2020

[18]糜子细菌性条斑病病原菌鉴定及其对13种杀菌剂的敏感性. 白雪,陈悦,白庆荣,谷月,孙蕾,赵廷昌. 2019

[19]8种杀菌剂对水稻稻瘟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及苗期防治效果. 朱峰,王继春,田成丽,苏前富,欧玉苹,祁山颜,王东元,姜兆远,刘晓梅,李莉,任金平. 2023

[20]我国植物源农药研究进展与发展前景. 张金花,任金平,韩润亭,郭晓丽,刘晓梅,李莉. 200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