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湖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下属机构
排序方式:

发文量

  • 发文量
  • 被引量
20条记录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技术研究所
  • 发文量: 242
  • 被引量: 105
  • EI: 0
  • SCI: 5
  • 北大核心: 71
  • CSSCI: 11
  • CSCD: 10

研究主题:主要从事农村发展战略与政策、现代农业和区域农业发展、农业科技发展及产业化、农业技术经济和农业信息化等领域研究;组织承担农业园区规划、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农业项目可行性研究等咨询项目

简介:1986年8月,湖北省农科院科技情报研究所成立,原隶属院办公室的《湖北农业科学》编辑室(1981~1985年)、《农家顾问》编辑室(1983~1985年)及隶属院科研处的情报资料室(1982~1985年,1978~1981年隶属院办公室)均划转该所。1997年7月,更名为科技信息研究所。2001年2月,与农业测试中心合并,成立湖北省农科院农业测试与科技信息中心。2009年12月,更名为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并加挂“科技信息中心”。2013年11月,加挂的“科技信息中心”更名为“农业经济技术研究所”。2014年7月,省编办批复成立湖北省农科院农业经济技术研究所,并加挂“湖北省农科院农业规划设计研究所”,现下设农业经济研究室、农业信息化研究室、科技期刊社、图书馆及综合办公室。1986年8月,湖北省农科院科技情报研究所成立,原隶属院办公室的《湖北农业科学》编辑室(1981~1985年)、《农家顾问》编辑室(1983~1985年)及隶属院科研处的情报资料室(1982~1985年,1978~1981年隶属院办公室)均划转该所。1997年7月,更名为科技信息研究所。2001年2月,与农业测试中心合并,成立湖北省农科院农业测试与科技信息中心。2009年12月,更名为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并加挂“科技信息中心”。2013年11月,加挂的“科技信息中心”更名为“农业经济技术研究所”。2014年7月,省编办批复成立湖北省农科院农业经济技术研究所,并加挂“湖北省农科院农业规划设计研究所”,现下设农业经济研究室、农业信息化研究室、科技期刊社、图书馆及综合办公室。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果茶蚕桑研究所
  • 发文量: 180
  • 被引量: 149
  • EI: 0
  • SCI: 1
  • 北大核心: 46
  • CSSCI: 0
  • CSCD: 28

研究主题:

简介: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现代化研究所
  • 发文量: 104
  • 被引量: 91
  • EI: 0
  • SCI: 3
  • 北大核心: 29
  • CSSCI: 0
  • CSCD: 11

研究主题:

简介: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现代化所是湖北省唯一从事农业现代化总体设计和规划的综合性研究机构下设作物品种资源研究开发、作物育种和农业生态三个研究室和草坪绿化开发部,有作物种质资源库一座(450平方米),该所科研力量雄厚,现有科技人员27人,其中高级职称8人,国家级专家1人,省级专家2人,享受政府津贴4人。主要从事农作物品种资源创新与永续高效利用、生态农业与可持续农业发展两大领域的研究、在品种资源创新与利用、生态农业建设与可持续农业发展研究、特用未米、优质水稻、食用豆类新品种选育与推广、园林绿化工程建没等方面形成优势和特色。1980年建所以来,先后承担国家“863”、国家攻关、国家和省基金、农业部及省王点项目等研究课题30多项.,取得科技成果26项(次),其中部省级以上11项(次),先后育成特用玉米、食用豆类、优质水稻等新品种(系)10余个。“九五”期问,已取得了许多突破性进展,水稻复小穗稻的发现和转育为水稻超高产育种提供了另一条途径;水稻诱变突变体“8077S”的发现与转育为解决两系或三系杂交稻制种提纯除杂提供安全保障;初步育成优质旱稻新品系“9913”(综合评分62分)、优质中稻新品系、特用玉米新品系(甜玉米、糯玉米)、绿豆新品种(系)等多个新品种(系),正在参加省区试或示范推广,在三峡库区移民村进行的高效生态农业建设通过新技术、新品种组装的新模式对库区农民安得稳、住得富已初见效益),该所还而向广大农村和社会各界竭诚寻求合作伙伴,迅速使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现可以提供以下新品种和新技术:甜玉米新品种“鄂甜玉2号”、笋玉米新品种“鄂玉笋1号”、绿豆“鄂绿1、2、3号”,名特优水稻新品种(系)、甜玉米综合加T一技术、生态农业整体规划与区域综合治理、生态产业化技术、园林绿化}几程建设、杂交优势利用以及提供可供创造新材料新品种的稻类、麦类、菜类、玉米类及小杂粮类等各类优良种质资源3.1万份等技术和资源。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院机关
  • 发文量: 101
  • 被引量: 55
  • EI: 0
  • SCI: 0
  • 北大核心: 45
  • CSSCI: 0
  • CSCD: 13

研究主题:

简介:下设:院办公室、院科技处、院产业处、成果转化处、院人事处、院计划财务处、院监察处、离退休干部处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 发文量: 70
  • 被引量: 41
  • EI: 0
  • SCI: 1
  • 北大核心: 26
  • CSSCI: 0
  • CSCD: 26

研究主题:

简介:

湖北省农科院南湖试验站
  • 发文量: 6
  • 被引量: 6
  • EI: 0
  • SCI: 0
  • 北大核心: 2
  • CSSCI: 0
  • CSCD: 2

研究主题:组织承担农业科研成果的中试和试验、示范、推广;开展其他生产经营活动;承担有关其他工作。

简介:湖北省农科院南湖试验站于一九七八年六月经中共湖北省委批准设立。地处武汉市武昌南湖花园(原南湖机场)以南向南沿伸至板桥中学,东边与洪山乡南湖村、马湖村相连,西边以武昌巡司河为界,武纸公路贯穿境内,南湖南路与武纸公路在境内交汇;另有湖北工业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紧邻我站,交通便利,科教兴旺,人文和谐,环境优雅,土地资源丰富,适合大型商家投资和开发。现有耕地1430亩,其中一部分用于农科院科研试验用地,另一部分为配套用地。该站内工人414人,其中在职职工219人,退休人员195人。按职工居住情况下设三个区,其中:一区为水稻队和土肥队,二区为小麦队和试验队,三区为棉花队和七队。南湖试验站直属为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管辖,其职责任务是组织承担农业科研成果的中试和试验、示范、推广;开展其他生产经营活动;承担有关其他工作。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蚕桑试验站
  • 发文量: 5
  • 被引量: 1
  • EI: 0
  • SCI: 0
  • 北大核心: 0
  • CSSCI: 0
  • CSCD: 0

研究主题:组织承担省农科院和南湖农业高新产业园科研成果的中试和试验、示范、推广基地,参与南湖农业高新产业园的建设,并开展其它生产经营活动。

简介:湖北省农业科学院蚕桑试验站的最前身是1957年8月湖北省农业厅报经省人委批准组建的湖北省蚕种场。1959年移交省农科所管理,1966年重新由省农业厅接管。1978年省农科院成立,湖北省蚕种场又划归湖北省农科院管理。1997年根据省政府办公厅鄂政办发[1997]75号文,湖北省农科院蚕种场更名为湖北省农科院蚕桑试验站,属科级农业科研事业单位,主管部门为湖北省农业科学院,主要职责是组织承担省农科院和南湖农业高新产业园科研成果的中试和试验、示范、推广基地,参与南湖农业高新产业园的建设,并开展其它生产经营活动。该站现有职工147人,其中全额职工7人,差额职工140人。内设办公室和生产管理办公室2个机构。 蚕桑试验站通过承担农科院和南湖农业高新产业园科研成果的中试和试验及推广,为科研成果转化社会效益作出了具大贡献,同时通过推广基地经营,2014年创收1100万元。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黄冈分院
  • 发文量: 2
  • 被引量: 0
  • EI: 0
  • SCI: 0
  • 北大核心: 0
  • CSSCI: 0
  • CSCD: 0

研究主题:棉花、水稻、麦类、油料、玉米、蔬菜及畜牧等品种改良及区试、栽培、植保、土肥、农技推广、种子生产等科研工作。

简介:该院始建于1949年,其前身系解放前的黄冈县北楼坳农场,1949年7月以该场为基础,成立“黄冈专署农林总场”,1955年更名为“黄冈专区农业试验总场”,1958年命名为黄冈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1996年成立黄冈市更名为“黄冈市农业科学研究所”,2005年5月所改院,又更为现用名。研究院是湖北省重点农业科研单位之一,主要承担国家及省市棉花、水稻、麦类、油料、玉米、蔬菜及畜牧等品种改良及区试、栽培、植保、土肥、农技推广、种子生产等科研工作。建院以来,该院共完成各类课题2500多项,取得科技成果160多项,其中获国家、省部级科技成果奖32项,获地市级科技成果奖41项,在省级以上各类刊物上发表论文490篇,主编专著八部,培育稻、麦、棉等新品种56个。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 发文量: 0
  • 被引量: 0
  • EI: 0
  • SCI: 0
  • 北大核心: 0
  • CSSCI: 0
  • CSCD: 0

研究主题:

简介:

动物胚胎工程及分子育种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 发文量: 0
  • 被引量: 0
  • EI: 0
  • SCI: 0
  • 北大核心: 0
  • CSSCI: 0
  • CSCD: 0

研究主题:动物胚胎工程研究;动物基因工程研究;动物分子育种研究;动物遗传修饰研究;畜禽疫病分子诊断与控制。

简介:该室依托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在湖北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原动物生物技术实验室、畜禽分子育种实验室、畜禽疫病控制实验室的基础之上于2006年组建。实验室以湖北省主要畜禽(猪、牛、羊、鸡、鸭等)和实验动物为对象,开展胚胎工程、基因工程、分子育种、遗传修饰和畜禽疫病分子诊断与控制方面的研究。实验室先后主持、参加国家、省部课题82项,获得省部级以上成果奖励8项,发表论文376篇,其中SCI(EI)收录22篇。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