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高频词云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北京草业与环境研究发展中心
简介:北京草业与环境研究发展中心成立于2002年,主要任务是开展草类与环境的研究工作。中心当前定位是,立足京津冀,面向国家在生态环境治理、节约型园林建设等方面的需求,发挥草本植物资源多、抗性强、低维护等优势,以生态景观草为主要研究对象,在明确其生殖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重点开展乡土种质资源收集评价、优良品种选育、快速繁殖、高效栽培管理技术、生态效益评价等方面的研究,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加强与企业合作,集科研、示范、推广与一体,稳步推进中心各项事业发展,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推动相关产业发展。 中心草业种质资源圃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国家精准农业示范基地内,占地面积300亩,是集科研、示范、生产为一体的综合性基地。内部建有日光温室3栋,遮荫棚、简易棚3000平米,模拟降水径流场1个,并配有大型蒸渗仪、全自动气象站、水蚀系统、太阳能土壤温湿测控仪等大中型仪器设备,能够保证野外试验的顺利开展。此外,中心拥有草高端产业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家能源非粮生物质原料研发中心北京中心、国家都市农业(北方)重点实验室、国家牧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北方林(果)─草─畜(禽)复合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延庆生态定位研究站、园林质检中心等资源平台。 近三年,草业中心科技创新、推广服务、人才队伍、交流合作等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科技创新方面,先后承担国家科技支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48计划、市科委、市农委、市财政等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60余项,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1项,其他成果奖励3项,授权专利30余项,国家审定品种1个,北京市审定品种5个,制定北京市地方标准4项,于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90多篇,其中,SCI/EI 30多篇,出版著作3部。尤其在草资源收集和抗逆性(抗旱、耐盐、耐荫、耐重金属、耐贫瘠等)评价方面开展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建立了我国北方最大的草类资源圃,并选育出一批性状优良的品种及其栽培管理技术,广泛应用于城市景观提升、新农村建设、受损生态环境治理等领域。研究成果在北京及全国范围内进行了示范推广,建立双百对接基地12个,挂牌示范基地6个。人才队伍方面,培育重点学科发展方向4个,即生态景观植物学科、生态环境学科、生态安全学科、草业资源学科,培养学科带头人4名;三年共引进博士毕业生5人,调入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2人,新晋升高级职称3人,目前中心高级职称总人数15人,博士学位25人,硕士学位16人;培养科技骨干8人。科技合作方面,与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西北大学等研究院所,以及华奥、中兴能源等大型企业联合承担国家科技支撑、农业部公益性行业专项、市科委重大项目等科研任务;国际合作领域,与多个国家联合执行欧盟STAR项目,并与新西兰、英国、保加利亚等国家签订了国际合作协议,并于2013年成功举办了中丹生物质能国际研讨会。 进入“十三五”草业中心的总体目标是引进一批草业科学和环境科学领域的专业人才,科研人员综合素质不断提升,培养一定数量的科研领军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积极争取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做好争取国家级高水平条件平台的储备,平台建设不断完善;学科布局更加合理完善、学科优势和特色更加明显;各项规章制度更加完善,激励创新和成果转化取得明显进展;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升,理论研究水平不断提高,与生产实践结合更加紧密,新品种、新技术不断涌现,推广面积不断增加,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日益明显,重点学科在国内继续保持领先水平,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显著提升,成为我国生态景观植物研究领域的重要研究单位之一,具有较高学术影响和社会声誉。具体规划为,依据京津冀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实际需求,围绕节约型园林建设和生态环境治理的难题和科学问题,进行学科整合和布局,继续保持生态景观草研究领域的优势,加强生态学科建设,使二者有机结合、协同发展。重点在乡土草种质资源收集、评价,遗传改良、品种选育,栽培生理、生态效益评价等领域开展科学研究。"

研究学科:草类与环境的研究

  • 发文量: 471
  • |
  • 被引量: 253
  • |
  • EI: 9
  • |
  • CSSCI: 4
  • |
  • CSCD: 275
  • |
  • SCI: 108
  • |
  • 北大核心: 251

北京草业与环境研究发展中心成立于2002年,主要任务是开展草类与环境的研究工作。中心当前定位是,立足京津冀,面向国家在生态环境治理、节约型园林建设等方面的需求,发挥草本植物资源多、抗性强、低维护等优势,以生态景观草为主要研究对象,在明确其生殖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重点开展乡土种质资源收集评价、优良品种选育、快速繁殖、高效栽培管理技术、生态效益评价等方面的研究,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加强与企业合作,集科研、示范、推广与一体,稳步推进中心各项事业发展,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推动相关产业发展。 中心草业种质资源圃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国家精准农业示范基地内,占地面积300亩,是集科研、示范、生产为一体的综合性基地。内部建有日光温室3栋,遮荫棚、简易棚3000平米,模拟降水径流场1个,并配有大型蒸渗仪、全自动气象站、水蚀系统、太阳能土壤温湿测控仪等大中型仪器设备,能够保证野外试验的顺利开展。此外,中心拥有草高端产业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家能源非粮生物质原料研发中心北京中心、国家都市农业(北方)重点实验室、国家牧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北方林(果)─草─畜(禽)复合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延庆生态定位研究站、园林质检中心等资源平台。 近三年,草业中心科技创新、推广服务、人才队伍、交流合作等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科技创新方面,先后承担国家科技支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48计划、市科委、市农委、市财政等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60余项,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1项,其他成果奖励3项,授权专利30余项,国家审定品种1个,北京市审定品种5个,制定北京市地方标准4项,于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90多篇,其中,SCI/EI 30多篇,出版著作3部。尤其在草资源收集和抗逆性(抗旱、耐盐、耐荫、耐重金属、耐贫瘠等)评价方面开展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建立了我国北方最大的草类资源圃,并选育出一批性状优良的品种及其栽培管理技术,广泛应用于城市景观提升、新农村建设、受损生态环境治理等领域。研究成果在北京及全国范围内进行了示范推广,建立双百对接基地12个,挂牌示范基地6个。人才队伍方面,培育重点学科发展方向4个,即生态景观植物学科、生态环境学科、生态安全学科、草业资源学科,培养学科带头人4名;三年共引进博士毕业生5人,调入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2人,新晋升高级职称3人,目前中心高级职称总人数15人,博士学位25人,硕士学位16人;培养科技骨干8人。科技合作方面,与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西北大学等研究院所,以及华奥、中兴能源等大型企业联合承担国家科技支撑、农业部公益性行业专项、市科委重大项目等科研任务;国际合作领域,与多个国家联合执行欧盟STAR项目,并与新西兰、英国、保加利亚等国家签订了国际合作协议,并于2013年成功举办了中丹生物质能国际研讨会。 进入“十三五”草业中心的总体目标是引进一批草业科学和环境科学领域的专业人才,科研人员综合素质不断提升,培养一定数量的科研领军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积极争取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做好争取国家级高水平条件平台的储备,平台建设不断完善;学科布局更加合理完善、学科优势和特色更加明显;各项规章制度更加完善,激励创新和成果转化取得明显进展;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升,理论研究水平不断提高,与生产实践结合更加紧密,新品种、新技术不断涌现,推广面积不断增加,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日益明显,重点学科在国内继续保持领先水平,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显著提升,成为我国生态景观植物研究领域的重要研究单位之一,具有较高学术影响和社会声誉。具体规划为,依据京津冀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实际需求,围绕节约型园林建设和生态环境治理的难题和科学问题,进行学科整合和布局,继续保持生态景观草研究领域的优势,加强生态学科建设,使二者有机结合、协同发展。重点在乡土草种质资源收集、评价,遗传改良、品种选育,栽培生理、生态效益评价等领域开展科学研究。"

人才队伍

人才队伍方面,培育重点学科发展方向4个,即生态景观植物学科、生态环境学科、生态安全学科、草业资源学科,培养学科带头人4名;三年共引进博士毕业生5人,调入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2人,新晋升高级职称3人,目前中心高级职称总人数15人,博士学位25人,硕士学位16人;培养科技骨干8人。

组织机构

上级单位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研究领域

草类与环境的研究

获得成就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联系方式

电话:010-51503297   邮箱 :hanliying@grass-env.com
  邮编:100097   传值:010-51503297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曙光花园中路11号

网址

查找成果
筛选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会议论文()

  • 获奖成果()

  • 专利()

发文趋势

期刊分布统计

收录级别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