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湖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高频词云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土肥研究所
简介: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土肥研究所于2001年2月由原植物保护研究所和土壤肥料研究所合并而成。现有在职职工73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63人,高级职称34人,中级职称24人,国家级专家1人,省级专家4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3人,博士16人,硕士25人。研究所设有“植物病理”、“棉花病虫害与转基因植物安全”、“水稻病虫害”、“杂草与外来生物入侵”、“土壤与肥料”、“植物营养”、“资源环境”等七个创新团队,微肥课题组、中心实验室两个课题组,以及所办公室、科研管理科、财务管理科等3个管理部门;现有国家及省级平台6个,分别是:农业部华中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农业部潜江农业环境与耕地保育科学观测实验站;农业部武汉黄棕壤生态环境重点野外科学观测站;农业部转基因棉花检测机构;农业部指定的“农药登记田间药效评价”机构;农作物重大病虫草害防控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十一五”以来,全所共承担国家重点专项、国家科技攻关、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73”、“948”、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农业部行业计划、转基因安全、农业面源污染重大专项、省研发、省基金、国际合作及横向合作研究等各类项目200多项,争取科研经费1亿余元。围绕植物源农药研发、主要农作物病虫草害综合防治、转基因作物安全评价、农业面源污染监测与防控、土壤障碍消减和水肥调控技术、农业废弃物处理、新型肥料研究、科学施肥及合理使用中、微量元素肥料等领域展开了广泛深入的研究,获得了一批较有影响的科技成果。期间有30项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其中“新型天然蒽醌化合物农用杀菌剂创制及其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蒽醌衍生物作为防治植物病害农药的应用”获第十七届中国专利金奖。获得授权专利24项,软件著作权8项,颁布国家及地方行业标准17项,发表论文500余篇。目前,全所拥有植物病理实验室、生化及分子生物学实验室、PCR及分子杂交室、双向电泳室、色谱室、病理切片及图像分析室、昆虫行为室、养虫室、昆虫标本室、农作物病虫草害生测室、天然次生物抽提室、农药制备室、农化分析室、土壤肥料实验室、植物营养实验室、资源环境实验室等40余间实验室;配备有物质称量、分离纯化、DNA扩增及转基因操作、测量分析与检测、图像观察、农药制备与生测、研磨、样品保存与培养、干燥等各类实验所需仪器500多台套,总价值达2000多万元;昆虫标本室现有3200盒标本,共计2万余号,其中已鉴定昆虫有15目、159科、1949种。另有盆栽场、测坑、网室、挂藏室、试验基地等一系列较为完善的科研设施,为全所科研提供了良好的研究平台。近年来,全所根据国家的科技发展规划和湖北省“三农”的科技需求,以省、部重点实验室、实验站等平台为依托,以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及国家、省重大项目为支撑,深入开展农业结构调整及新(轻)简型栽培模式下主要农作物病虫草害发生规律与可持续控制、植物源农药创制与应用、转基因生物产品检测、田间评价、风险评估、预警预报及防范措施、外来有害生物防控,以及农业面源污染监测预警与防控、作物营养与肥水高效管理、土壤障碍因子消减与地力提升、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畜禽养殖场环境整治、优质烟叶生产、新型肥料研制、农业固碳减排等方面的研究与推广工作,为湖北省乃至全国的农业生产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共同促进“三农”的稳定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研究学科:主要农作物病虫草害发生规律与可持续控制、植物源农药创制与应用、转基因生物产品检测、田间评价、风险评估、预警预报及防范措施、外来有害生物防控,以及农业面源污染监测预警与防控、作物营养与肥水高效管理、土壤障碍因子消减与地力提升、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畜禽养殖场环境整治、优质烟叶生产、新型肥料研制、农业固碳减排等方面的研究与推广工作

  • 发文量: 1673
  • |
  • 被引量: 999
  • |
  • EI: 5
  • |
  • CSSCI: 2
  • |
  • CSCD: 493
  • |
  • SCI: 154
  • |
  • 北大核心: 744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土肥研究所于2001年2月由原植物保护研究所和土壤肥料研究所合并而成。现有在职职工73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63人,高级职称34人,中级职称24人,国家级专家1人,省级专家4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3人,博士16人,硕士25人。研究所设有“植物病理”、“棉花病虫害与转基因植物安全”、“水稻病虫害”、“杂草与外来生物入侵”、“土壤与肥料”、“植物营养”、“资源环境”等七个创新团队,微肥课题组、中心实验室两个课题组,以及所办公室、科研管理科、财务管理科等3个管理部门;现有国家及省级平台6个,分别是:农业部华中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农业部潜江农业环境与耕地保育科学观测实验站;农业部武汉黄棕壤生态环境重点野外科学观测站;农业部转基因棉花检测机构;农业部指定的“农药登记田间药效评价”机构;农作物重大病虫草害防控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十一五”以来,全所共承担国家重点专项、国家科技攻关、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73”、“948”、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农业部行业计划、转基因安全、农业面源污染重大专项、省研发、省基金、国际合作及横向合作研究等各类项目200多项,争取科研经费1亿余元。围绕植物源农药研发、主要农作物病虫草害综合防治、转基因作物安全评价、农业面源污染监测与防控、土壤障碍消减和水肥调控技术、农业废弃物处理、新型肥料研究、科学施肥及合理使用中、微量元素肥料等领域展开了广泛深入的研究,获得了一批较有影响的科技成果。期间有30项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其中“新型天然蒽醌化合物农用杀菌剂创制及其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蒽醌衍生物作为防治植物病害农药的应用”获第十七届中国专利金奖。获得授权专利24项,软件著作权8项,颁布国家及地方行业标准17项,发表论文500余篇。目前,全所拥有植物病理实验室、生化及分子生物学实验室、PCR及分子杂交室、双向电泳室、色谱室、病理切片及图像分析室、昆虫行为室、养虫室、昆虫标本室、农作物病虫草害生测室、天然次生物抽提室、农药制备室、农化分析室、土壤肥料实验室、植物营养实验室、资源环境实验室等40余间实验室;配备有物质称量、分离纯化、DNA扩增及转基因操作、测量分析与检测、图像观察、农药制备与生测、研磨、样品保存与培养、干燥等各类实验所需仪器500多台套,总价值达2000多万元;昆虫标本室现有3200盒标本,共计2万余号,其中已鉴定昆虫有15目、159科、1949种。另有盆栽场、测坑、网室、挂藏室、试验基地等一系列较为完善的科研设施,为全所科研提供了良好的研究平台。近年来,全所根据国家的科技发展规划和湖北省“三农”的科技需求,以省、部重点实验室、实验站等平台为依托,以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及国家、省重大项目为支撑,深入开展农业结构调整及新(轻)简型栽培模式下主要农作物病虫草害发生规律与可持续控制、植物源农药创制与应用、转基因生物产品检测、田间评价、风险评估、预警预报及防范措施、外来有害生物防控,以及农业面源污染监测预警与防控、作物营养与肥水高效管理、土壤障碍因子消减与地力提升、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畜禽养殖场环境整治、优质烟叶生产、新型肥料研制、农业固碳减排等方面的研究与推广工作,为湖北省乃至全国的农业生产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共同促进“三农”的稳定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人才队伍

现有在职职工73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63人,高级职称34人,中级职称24人,国家级专家1人,省级专家4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3人,博士16人,硕士25人。

组织机构

研究所设有“植物病理”、“棉花病虫害与转基因植物安全”、“水稻病虫害”、“杂草与外来生物入侵”、“土壤与肥料”、“植物营养”、“资源环境”等七个创新团队,微肥课题组、中心实验室两个课题组,以及所办公室、科研管理科、财务管理科等3个管理部门

上级单位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领域

主要农作物病虫草害发生规律与可持续控制、植物源农药创制与应用、转基因生物产品检测、田间评价、风险评估、预警预报及防范措施、外来有害生物防控,以及农业面源污染监测预警与防控、作物营养与肥水高效管理、土壤障碍因子消减与地力提升、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畜禽养殖场环境整治、优质烟叶生产、新型肥料研制、农业固碳减排等方面的研究与推广工作

获得成就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

联系方式

电话:(027)88430551   邮箱 :hbzts@126.com
  邮编:430064   传值:(027)88430551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南湖大道6号

网址

查找成果
筛选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会议论文()

  • 获奖成果()

  • 专利()

发文趋势

期刊分布统计

收录级别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