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高频词云

邹国元

简介:邹国元,男,汉族,1970年4月生,浙江人。1995年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之后到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研究所工作,1998年在中国农业大学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技术专长:作物营养与施肥。到所工作以来,先后从事提高氮肥利用率、温室蔬菜优化施肥、农业有机废弃物处理与利用、作物专用基质开发、新型肥料开发、农业面源污染监测与防治等研究工作,曾主持和参加过10多个国家及省部级植物营养相关科技项目,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努力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为郊区合理施肥与面源污染的防治做出了贡献,为此结交了一批生产一线的农民朋友和科技工作者,同时也为农业科研的开展找到了了解和挖掘科技需求的办法,我院连续多年给予其科技服务先进个人称号。现为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院级设施农业科技创新团队专家、所级新型肥料研发与应用创新团队负责人、北京市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叶类蔬菜团队岗位合作专家、北京土壤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农学会高新技术农业应用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农学会第十届青年科技奖获得者,2010年获国家和北京市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先进个人称号。近年来,在生态循环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环境友好型肥料研发与应用等领域获得“堆肥反应装置”等专利5项,获省部级奖励6项,发表论文、著作共计50余篇。

专业领域:农业资源与环境 所在单位: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研究所

  • 发文量: 243
  • |
  • 被引量: 2119
  • |
  • EI: 8
  • |
  • SCI: 13
  • |
  • 北大核心: 142
  • |
  • CSSI: 0
  • |
  • CSCD: 99

邹国元,男,汉族,1970年4月生,浙江人。1995年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之后到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研究所工作,1998年在中国农业大学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技术专长:作物营养与施肥。到所工作以来,先后从事提高氮肥利用率、温室蔬菜优化施肥、农业有机废弃物处理与利用、作物专用基质开发、新型肥料开发、农业面源污染监测与防治等研究工作,曾主持和参加过10多个国家及省部级植物营养相关科技项目,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努力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为郊区合理施肥与面源污染的防治做出了贡献,为此结交了一批生产一线的农民朋友和科技工作者,同时也为农业科研的开展找到了了解和挖掘科技需求的办法,我院连续多年给予其科技服务先进个人称号。现为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院级设施农业科技创新团队专家、所级新型肥料研发与应用创新团队负责人、北京市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叶类蔬菜团队岗位合作专家、北京土壤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农学会高新技术农业应用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农学会第十届青年科技奖获得者,2010年获国家和北京市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先进个人称号。近年来,在生态循环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环境友好型肥料研发与应用等领域获得“堆肥反应装置”等专利5项,获省部级奖励6项,发表论文、著作共计50余篇。

研究方向

所在机构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研究所

主要成就

“九五”以来主持或参加项目累计10余项,通过系统研究,一是引进、建立了旱地土壤氮素反硝化测定方法,量化了北京地区小麦玉米轮作条件下氮的反硝化损失量并明确了反硝化作用的影响因素;摸清了北京市氮肥用量及氮肥利用率现状、明确了氮素损失的三条途径及各条损失途径所占的比例,提出了提高氮肥利用率综合配套技术体系,在推广应用该项成果的200多万亩地区氮肥利用率提高了5个百分点以上;二是研究了有机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技术体系,提出了能较好反映堆肥腐熟的综合指标,根据堆肥原料的特点设计了一次发酵(主发酵期)和二次发酵(腐熟期)相结合的2段好氧发酵工艺路线,研制了有机肥系列产品,在京郊及周边地区建设了有机肥生产示范厂5个,进行了基质栽培中新型基质及肥料的筛选与应用,提出了以农业有机废弃物为主要原料研发简易化基质栽培技术的新思路;三是在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研究方面较早开展工作,建设了我国北方地区(延庆县)控制农村面源污染示范基地。工作以来共发表文章80余篇,编书5部,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次、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次、中华农业科技三等奖1次,2006年荣获第10届中国农学会青年科技奖。

教育背景

查找成果
筛选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会议论文 ()

  • 获奖成果()

  • 专利()

资源类型=中文期刊
共0条记录

全部

  • 全部
  • 第一作者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发文趋势

期刊分布统计

收录级别统计

筛选

合作成果10条记录,权限内显示1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