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辽宁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4141条记录
不同泡发方式对海参品质特性的影响

中国食品添加剂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本论文通过分析不同泡发方式对海参泡发倍数、总糖、蛋白质、胶原蛋白、氨基酸、热力学和质构的变化规律,研究干海参6种不同泡发方式对品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常压煮制和高温高压处理组海参的泡发倍数较高,其中121℃、10 min处理组泡发倍数达到14.87倍;高压和微波处理组海参总糖和胶原蛋白相对含量较低;121℃高压处理组海参中天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谷氨酸、甘氨酸、丙氨酸、精氨酸的相对含量下降了25%以上,但苯丙氨酸和必需氨基酸含量最高,且EAA/TAA的比值也明显高于其他5组;不同泡发方式海参的硬度、粘附性、内聚性、弹性、胶黏性和咀嚼性有明显差异(P <0.05),高压条件下,处理温度对海参质构特性的影响显著(P <0.05)。

关键词: 干海参 泡发 营养成分 质构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秸秆还田条件下分层施肥对玉米产量及氮素利用的影响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辽宁地区玉米种植长期实行浅耕旋耕作业,过量施用化肥,有机物料投入少,导致土壤结构退化、肥料利用率低等问题。为了改善土壤质量和提高肥料利用率,开展了秸秆还田条件下施肥方式对玉米氮素利用的影响。采用田间试验,设不施氮肥对照、常规施肥、秸秆还田+常规施肥和秸秆还田+分层施肥4种处理,研究了秸秆还田配合不同施肥方式对玉米产量、氮素利用率及土壤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秸秆还田处理明显提高玉米产量,其中秸秆还田配合分层施肥效果较好,2020年玉米产量提高了17.68%,并且该处理比秸秆还田配合常规施肥产量增加了4.65%。秸秆还田处理明显增加玉米氮素吸收量,尤其秸秆还田配合分层施肥处理随着秸秆还田时间的增加效果更明显。秸秆还田处理明显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和有效钾含量,但分层施肥与常规施肥间无显著差异,对土壤全磷、全钾、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影响不大。可见,秸秆还田+分层施肥有利于玉米对氮素的吸收利用,提高产量。

关键词: 秸秆还田 分层施肥 玉米 产量 氮素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修剪方法对不同冻害程度平欧杂种榛树生长结果的影响

中国果树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根据平欧杂种榛树冻害程度将其划分为3种类型,对不同冻害程度榛树开展针对性修剪。结果表明,通过相应修剪,结合园地管理,不同冻害榛树,特别是轻度和中度冻害榛树,各项生长指标明显提高,树势明显恢复,产量增加,综合表现明显好于对照。

关键词: 平欧杂种榛 树体 不同程度 冻害修剪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60Co-γ辐照蓝莓钙形态和亚细胞钙分布对果实硬度的影响

核农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确定辐照处理后钙形态和亚细胞钙分布变化对冷藏蓝莓果实硬度的影响,本研究采用0.5、1.5、2.5 kGy辐照剂量处理蓝丰蓝莓,以未辐照处理为对照(CK),研究不同辐照剂量对果实硬度、果肉总Ca含量、不同溶解性Ca含量和Ca在亚细胞分布的影响,以及上述指标与冷藏蓝莓果实硬度的相关性。结果表明,0.5 kGy辐照处理对冷藏蓝莓果实钙的溶解性及其在亚细胞的分布没有影响,1.5和2.5 kGy辐照处理能够使蓝莓果实水溶性Ca含量升高,HCl溶性Ca和HAc溶性Ca含量下降,促进细胞器Ca2+流向细胞质,并在冷藏期间逐渐向NaCl溶性Ca转变,被细胞壁吸附且累积,其中1.5 kGy辐照引起的钙形态和亚细胞钙分布变化与冷藏蓝莓果实硬度无关,但2.5 kGy辐照处理能够有效促进胞内Ca2+向细胞壁迁移,对冷藏蓝莓果实硬度产生积极影响。本研究结果为蓝莓辐照保鲜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 60Co-γ辐照 蓝丰蓝莓 果实硬度 钙形态 钙亚细胞分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感染"褐色沉积症"虾夷扇贝的外套膜转录组测序及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中国水产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分析“褐色沉积症”形成分子机制,探究筏式养殖虾夷扇贝(Mizuhopecten yessoensis)贝壳内侧褐色沉积症状形成原因,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平台对感染“褐色沉积症”虾夷扇贝和健康虾夷扇贝外套膜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结果显示,患病和健康扇贝外套膜分别获得43862251和41806737条clean reads。经参考基因组比对分析,患病和健康扇贝外套膜表达基因数量分别为17835个和16816个,差异表达基因208个,其中上调基因170个,下调基因38个。选取6个差异表达基因进行荧光定量PCR (q RT-PCR)验证,结果证明转录组测序分析可靠。GO功能富集发现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几丁质代谢、含氨基葡萄糖化合物代谢、几丁质结合和氨基糖代谢等与几丁质合成代谢相关的通路;KEGG通路富集分析发现差异基因主要参与内质网蛋白质合成、内吞作用、剪接体和谷胱甘肽代谢等途径;对差异表达倍数显著的前40个基因分析发现,编码类咖啡酰辅酶A-O-甲基转移酶(caffeoyl-Co A O-methyltransferase-like,CCOAOMT-L)、类1-氨基环丙烷-1羧酸合酶(1-aminocyclopropane-1-carboxylate synthaselike protein,ACCS-L)、黄蛋白(protein yellow-like)、热休克蛋白70 (HSP70)、过氧化物酶成熟因子(DUOXA1)、多烯脂肪酸异构酶(poly enoic fatty acid isomerase,PFI)、Na+/Cl+依赖的甘氨酸转运蛋白(sodium-and chloride-dependent glycine transporter,Gly T1)、类酪氨酸酶(putative tyrosinase-like protein,Putative Tyr-3)、Toll样受体(protein toll)等与蛋白质醌鞣化、免疫、氧化、神经传递相关的基因与褐色沉积症形成密切相关,揭示了虾夷扇贝外套膜褐色沉积症形成的内在原因。

关键词: 虾夷扇贝 褐色沉积症 转录组 关键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春播早熟酿造高粱品种生态适应性评价分析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通过春播早熟区酿造高粱生态适应性评价,鉴选出适宜我国春播早熟区的高产高效品种,并建立酿造高粱品质评价标准,促进高粱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方法]本研究以春播早熟区广泛应用的25个高粱品种为试验材料,在赤峰、公主岭、通辽、白城4个试点对不同品种的产量、品质、生育期、株高等参数进行测定与分析,开展品种生态适应性评价.[结果]参试的25个品种在4个生态区的产量总体表现为:白城>赤峰>通辽>公主岭,凤杂32、吉杂224、辽糯11三个品种在春播早熟各生态区产量、品质、生育期等参数综合表现优异,为鉴选出的高效品种;通过2020和2021两年籽粒品质分析,建立了春播早熟区酿造高粱品质评价标准:淀粉含量≥70%、单宁含量0.8%~2.0%、脂肪含量≤5.0%、蛋白质含7.0%~12.0%;所有参试品种平均生育期115.3 d,产量排名前5位品种生育期为118.5~121.8 d,平均株高分别为161.2~174.1 cm.[结论]春播早熟区选择丰产稳产性高、品质符合酿造标准、生育期和株高适中的品种是实现该区域高粱高效、持续生产的关键.

关键词: 高粱 早熟 产量 品质 生态适应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樟子松人工林退化原因及研究展望

科学通报 2023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气候变化对森林可持续性的影响是一个复杂过程,如何保持人工林长期稳定生长是全球性技术难题. 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北方地区营造了大面积樟子松人工林,对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我国北方防沙带绿色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三北”防护林工程区樟子松人工林退化较为严重,虽然已开展了大量研究,但对于樟子松人工林退化机制的认识仍然不是非常清楚.本文梳理了导致樟子松人工林退化的主要因素,提出樟子松人工林树木退化过程的概念模型,认为水力学失败和碳饥饿是导致樟子松人工林退化的两种主要生理机制;水力学失败和碳饥饿降低了樟子松抵抗病虫害的能力,而病虫害又进一步促进了水力学失败和碳饥饿的发展,直至樟子松发生严重退化甚至死亡.今后的研究应该重点关注樟子松退化的生理过程及其与病虫害的相互作用,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1)樟子松人工林退化的多因素协同作用机制;(2)林分或景观尺度樟子松人工林退化机制;(3)樟子松人工林对环境胁迫的响应及调控机制;(4)樟子松适生范围及生态适宜性评价.

关键词: 樟子松人工林 水分亏缺 水力学失败 碳饥饿 病虫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器官-凋落叶-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樟子松和赤松人工林养分利用策略

生态学杂志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科尔沁沙地樟子松与赤松人工林为对象,分析不同器官、凋落叶和土壤的C、N、P化学计量,比较研究两个树种的养分保存与利用机制。结果表明:樟子松叶C含量及C∶N、C∶P和N∶P、枝N含量以及根N和P含量显著高于赤松,而叶P含量、枝C∶N、根C含量及C∶N和C∶P显著低于赤松。樟子松N和P含量随枝叶年龄增加而下降,而赤松P含量表现为当年和二年生枝叶显著高于一年生枝叶。樟子松凋落叶C、N、P含量均显著高于赤松,C∶P和N∶P显著低于赤松。赤松叶片P重吸收效率显著高于樟子松,并且两个树种的P重吸收效率显著高于N重吸收效率。樟子松林土壤P含量显著低于赤松林,而C∶N和C∶P显著高于赤松林。樟子松养分主要供给新生组织器官,而老年枝叶的养分保存能力下降,凋落叶更易于分解,不利于土壤养分保存,土壤P含量较低。赤松养分保存能力更强,通过维持较高养分重吸收效率,提高体内养分利用效率,降低对土壤P的消耗。

关键词: 养分限制 器官差异 养分重吸收 树种选择 科尔沁沙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辽宁省玉米秸秆粉碎全量还田耕作机械化技术模式研究

农机化研究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玉米是辽宁省第一大粮食作物,也是第一大秸秆产出作物。在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理念引领下,玉米秸秆焚烧压力巨大。目前,玉米秸秆粉碎翻埋、碎混、覆盖全量还田和离田旋耕耕作机械化技术模式试验表明:玉米秸秆粉碎翻埋、碎混和覆盖3种全量还田机械化技术模式的秸秆腐解效果、土壤团粒结构、土壤容重、有机质含量、作物生长指标均优于对比的玉米秸秆离田旋耕机械化技术模式,对提高土壤有机质和改善土壤质量具有良好的效果,是实现“藏粮于地”、保护黑土资源、减轻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玉米秸秆 粉碎全量还田 耕作机械化 模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高粱品种碳代谢相关酶、SPS基因表达的比较分析

江苏农业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讨不同高粱品种碳代谢相关酶的活性和SPS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差异,以辽粘3号、辽杂11号、辽糯12号、辽杂53号4个高粱品种为试验材料,分别测定苗期、拔节期、抽穗期、成熟期高粱叶片和抽穗期、成熟期高粱籽粒碳代谢相关酶(SS、SPS、SSS、ADPG-ppase、UDPG-ppase)的活性,并比较分析4个高粱品种叶片及籽粒SPS基因表达的差异,探究它们之间的关系,从生理和基因角度选育出具有优良品质的高粱品种。分析结果发现,抽穗期、成熟期辽粘3号高粱叶片的SS、SPS、SSS、UDPG-ppase活性最高,显著高于其他3个高粱品种;成熟期辽粘3号高粱籽粒的SS、SPS、SSS、ADPG-ppase、UDPG-ppase活性也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对4个高粱品种的SPS基因表达量进行分析发现,苗期、抽穗期、成熟期辽粘3号高粱叶片的SPS基因表达量均为最高,抽穗期、成熟期高粱籽粒SPS基因表达量表现为辽糯12号>辽粘3号>辽杂53号>辽杂11号。综上所述,辽粘3号高粱品种叶片和籽粒在各个时期的碳代谢相关酶活性比较高,并且苗期、抽穗期、成熟期辽粘3号高粱叶片SPS基因相对表达量也相对较高,辽粘3号高粱籽粒SPS基因相对表达量仅次于辽糯12号,所以辽粘3号高粱品种可作为高粱生产中的首选品种,对筛选高质量的高粱品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高粱 碳代谢相关酶 SPS基因表达 酶活性 品种筛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