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青海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被引量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3285条记录
特早熟双低甘蓝型油菜杂交种的选育

西北农业学报 2003 CSCD

摘要:采用优质早熟甘蓝型品种与特早熟白菜型油菜品种门源小油菜进行甘白种间杂交的方法,创造出了一批优质特早熟甘蓝型遗传资源,用这些资源作为亲本转育出了3个优质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和1个恢复系,在这些不育系和恢复系配置的杂种中E144表现最突出,它不仅能在海拔2800~3000m的白菜型产区正常成熟,而且芥酸含量小于1%、硫甙含量小于30μmol/g,产量比白菜型油菜主栽品种青油241高30%以上。

关键词: 特早熟 双低 甘蓝型油菜杂交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肥料和密度对马铃薯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西北农业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4因素5水平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分别对氮肥、磷肥、钾肥和密度进行3重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密度组合与马铃薯叶片光合速率、小区产量之间有极显著的回归关系;施肥、密度对马铃薯光合速率的影响为钾肥>氮肥>磷肥>密度;对马铃薯小区产量的影响为钾肥>磷肥>氮肥>密度;马铃薯叶片光合速率与小区产量呈显著的正相关。过低、过高的氮肥、磷肥、钾肥均施用量均可以抑制马铃薯叶片光合速率。随着马铃薯密度的增加,马铃薯叶片光合速率逐渐降低,并且降低速率不断加快。氮和磷、氮和密度、钾和密度对马铃薯叶片光合速率的影响为正互作。氮和磷、氮和钾、磷和钾配合施用对块茎产量的影响为正互作。马铃薯叶片光合速率最高时的最优组合为纯N 172.5 kg.hm-2,P2O5112.125 kg.hm-2,K2O 90 kg.hm-2,密度6万.hm-2。马铃薯块茎最高理论产量时的最优组合为纯N 172.5 kg.hm-2,P2O5112.125 kg.hm-2,K2O 67.5 kg.hm-2,密度6万.hm-2。

关键词: 肥料 施用量 密度 光合速率 块茎产量 马铃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物源杀菌剂国内外研究进展

湖北农业科学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植物中提取、分离有效化合物已有悠久的历史,其提取、分离、鉴定各个步骤的研究方法都在改进,从杀菌植物活性、活性成分、研究方法以及杀菌机理等4个方面综述了植物源杀菌剂国内外的研究概况。

关键词: 植物源 杀菌作用 植物活性 活性成分 研究方法 杀菌机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豌豆种质资源形态标记遗传多样性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国内外不同地理来源624份豌豆资源20个形态性状的评价,初步了解其遗传多样性特点,为解决种质创新与品种改良遗传基础狭窄问题提供思路。对性状表现平均值、变异系数、遗传多样性指数研究结果表明,国内外不同地理来源豌豆资源群间的遗传变异大;三维主成分分析探测到参试资源由国内和国外两大基因库构成;资源群体间遗传距离的UPG-MA聚类分析结果也表明,国内外豌豆资源聚成两大不同类群,印证了三维主成分分析得到的豌豆资源两大基因库构成的结论。本研究证明基于形态性状评价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同样可靠。

关键词: 豌豆 种质资源 形态性状 遗传多样性

菊芋生长发育动态及光合性能指标变化研究

西北植物学报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青芋1号菊芋为材料,通过田间试验对菊芋全生育周期的器官生长发育、干物质积累分配动态以及光合性能指标变化进行了连续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地上部器官生长量与干物质积累量均在第18周达到峰值,之后开始迅速转向块茎生长,块茎膨大速率在第18周和第21周有2个高峰,块茎干物质积累则经过了块茎形成、块茎形成与膨大并行、块茎迅速膨大3个阶段,峰值出现在第21周;第18周干物质开始从地上部器官向块茎转移,此时总干物质量达到峰值,之前干物质主要暂时贮存在茎内.收获时,块茎干物质量达到15.76 t?hm-2,收获指数在0.65以上;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净同化率与叶绿素含量在植株快速生长期和地上部干物质开始向块茎转移前一段时期均有高峰出现.

关键词: 菊芋 生长发育 干物质 光合性能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加工型马铃薯品种的性状要求及育种方法

青海农林科技 2001

摘要:长期以来我国马铃薯育种以高产、鲜食为目标 ,专用型品种极少 ,尤其是加工型马铃薯品种缺乏 ,满足不了当前加工业发展需要。我国主要依赖欧美一些加工品种 ,但由于生态环境、栽培、技术等方面的差异 ,产量极低 ,甚至种植不太成功。加工型马铃薯品种对其薯型、干物质含量和还原糖含量都有较严格的要求 ,在育种上要搜集国内外种质资源进行优良亲本筛选和创新 ,培育花色品种 ,大力发展马铃薯加工业 ,振兴马铃薯产业

关键词: 加工品种 性状要求 育种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富钾区旱作农田施钾对玉米抗旱性的影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199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钾素含量的旱作土壤在水分胁迫条件下,施用钾肥对玉米吸钾量、吸氮量、株高、植株干重、叶片内渗透物质的累积等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旱作农田土壤水分的含量高低对玉米的生长有强烈的影响,但施用钾肥后明显地促进了玉米地上部分的生长,改善了玉米氮钾营养状况和叶片内渗透调节物质的累积,提高了玉米的抗旱性能。

关键词: 钾肥,富钾区,玉米,旱作农田,抗旱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钾和秸秆还田对栗钙土区土壤养分及小麦产量的长期效应研究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1993~2006青海省栗钙土区施钾与小麦秸秆还田对耕层(0~20 cm)土壤钾素与其它养分指标以及小麦产量的长期影响定位试验结果表明:长期施钾或秸秆还田处理土壤速效钾、缓效钾和全钾含量均高于长期不施钾处理(NP),其中钾肥配合秸秆还田处理(NPK+St)三种类型钾含量均与NP处理差异显著;施钾或秸秆还田可提高速效钾和缓效钾在全钾中的比例,同时降低矿物钾的比例;与原始土壤相比,钾肥投入处理(NPK与NPK+St)的速效钾及NPK+St处理的缓效钾含量均高于原始土,其它处理三种类型钾含量均不同程度低于原始土壤;不同处理土壤钾素年均消耗K2O在175.5 kg/hm2以上,四个处理中只有NPK+St处理土壤钾素表观有盈余,其钾素平衡系数为1.55;相比只施氮磷肥,长期施钾或秸秆还田可降低土壤铵态氮、有效硫、钙、镁以及全磷的含量而提高有机质、有效磷、铜、铁、锰、锌以及全氮的含量,影响程度不一;定位14年间小麦产量基本不受施钾与秸秆还田措施的影响,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

关键词: 施钾 秸秆还田 土壤养分 小麦产量 长期效应

中国大麦种质资源鉴定评价及其利用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 199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报道了我国编入目录的16251份大麦种质资源,在形态特征、农艺性状(熟期、株高、千粒重)、抗病(大麦黄花叶病、赤霉病、黄矮病、条纹病)、抗逆(耐盐、耐旱、耐湿)和籽粒蛋白质含量诸方面的鉴定评价结果,并与国外大麦资源进行比较。筛选出一批珍贵的优异资源并研究其利用情况。

关键词: 大麦;种质资源;鉴定评价;利用

春麦田除草剂的应用与杂草群落演替

植物保护学报 199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作者采用定点定位试验,对春麦田除草剂应用与杂草群落演替趋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杂草群落多样性麦田,小麦连作并分别连续5年施用同一种除草剂,原杂草群落中占优势的靶标杂草得以控制,而非靶标杂草和抗、耐药性杂草因失去竞争和制约对象而猖獗发展,发生量较原来增加几倍至几十倍,并形成优势种群,对小麦造成新的更严重的危害。一种除草剂在同田块连续施用4年,由于杂草群落演替,抗、耐药杂草兴起,除草效果显著下降而失去其使用意义。作者提出除草剂配套使用、轮用、混用等措施,并配合以合理的轮作制度,以减轻杂草群落长期受到单一的定向选择性压力。

关键词: 春麦田 杂草群落 演替 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