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被引量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6882条记录
基于Ecopath模型的太湖鲢鳙生态容量评估

中国水产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和鳙(Aristichthys nobilis)是典型的滤食性鱼类,是实施净水渔业的重要增殖种类,依据增殖种类的生态容量进行科学放流,可保障净水渔业的实施效果。为指导太湖净水渔业的实施,于2017—2018年开展了太湖渔业资源调查,收集相关资料,构建太湖Ecopath模型,估算太湖鲢鳙的生态容量,并研究了太湖鲢鳙的生物量变化对太湖生态系统总体特征的影响。结果显示,当前太湖鲢鳙生物量为10.21 t/km2,鲢鳙生物量增长至5.054倍时达到生态容量51.6t/km2,表明当前鲢鳙增殖放流规模不足,仍有较大的增殖潜力。达到生态容量时太湖生态系统的总初级生产量/总呼吸量(TPP/TR)从2.548降低至2.230(变化值为0.318);系统杂食性指数(SOI)、系统连接指数(CI)、Finn循环指数(FCI)和Finn平均路径长度(FMPL)等指数变化较小;表明鲢鳙达到生态容量时对生态系统结构影响较小,同时有助于生态系统趋向成熟发展。进一步分析显示,控制刀鲚生物量保持在9.49 t/km2时,鲢鳙生态容量可大幅增长至206.4 t/km2,且生态系统发展进一步趋近成熟稳定。

关键词: Ecopath模型 太湖 生态容量 增殖放流 鲢鳙 大水面 生态渔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虾夷扇贝的闭壳力及其对捕食者海星的逃跑响应

中国水产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压力传感器—测力计,测定了 3个规格虾夷扇贝(Pationopecten yessoensis)的闭壳力及其对捕食者海星刺激的逃跑行为响应,以期了解虾夷扇贝的运动行为特性。3个规格组虾夷扇贝壳长设置分别为(82.71±3.49) mm(大组)、(65.76±4.20) mm (中组)、(32.36±2.38) mm (小组)。研究发现,(1)3种规格虾夷扇贝的闭壳频次(time/min)分别为 0.7±1.6、1.1±0.5 和 0.6±0.4;最大闭壳力Fmax分别为(11.4±5.2)N、(5.9±1.3)N 和(1.8±0.6)N。虾夷扇贝的位相性与紧张性收缩交替出现,在一个运动周期中,紧张性收缩力大于位相性收缩力;不同规格之间都存在显著性差异。规格越大,闭壳能力越强。(2)当有海星刺激时,3个规格扇贝的Fmax、闭壳频次、总收缩力和紧张性收缩力都显著性增加。其中,大中小3个规格的Fmax分别增至(17.1±2.8)N、(8.3±2.3)N、(2.6±0.5)N。该方法量化了扇贝的运动行为。

关键词: 虾夷扇贝 测力计法 运动行为 闭壳力 逃跑响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桑沟湾表层海水中重金属含量季节变化及污染分析

海洋环境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桑沟湾海域是我国重要的半封闭海湾规模化海水养殖示范区,重金属是一类具有严重危害的污染物,因此,探明桑沟湾表层海水中重金属污染状况和季节变化规律,对该区域的海水养殖活动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本研究在桑沟湾海域布设21个调查站位,分别于2019年春季(4月)、夏季(7月)、秋季(10月)、冬季(12月)采集表层海水,调查Cu、Zn、Pb、Cd 4种重金属的含量,并分析了其季节变化规律、分布特征和污染程度。结果显示,4种重金属的含量范围(μg/L)分别为Cu(1.14~2.88)、Zn(4.62~6.53)、Pb(0.38~1.55)、Cd(0.18~0.92),大致呈自西向东先递增后递减的趋势,污染程度依次为Zn

关键词: 桑沟湾 养殖区 重金属 含量变化 分布特征 污染程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人工模拟条件下环境DNA宏条形码技术的定量分析初探

渔业科学进展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近年来,环境DNA宏条形码技术(eDNA metabarcoding)在水生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评估等相关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因其具有快速测算群落中物种丰度的潜能,eDNA宏条形码技术成为资源保护和管理中颇具应用前景的调查工具.虽然大量证据表明eDNA高通量测序获得的reads数与自然环境中生物相对数量具有相关性,但一直不能得到明确的量化关系结果.eDNA的富集、扩增过程中的偏倚等诸多不确定因素,制约了该技术在生物资源调查领域的推广应用.假定水体中的eDNA全部回收,且PCR扩增时不存在引物偏倚性,这种理想状态下的水体中eDNA组成与其高通量测序reads数是否存在线性关系?为此,本研究在实验室可控条件下,选择2个同属近缘的凡纳滨对虾(Penaeus vannamei)和墨吉对虾(Penaeus merguiensis),对其DNA样品进行不同比例混合,模拟从自然水体中富集到的eDNA复合样品,既保证了样品的回收率,又降低了引物偏倚的干扰.以此为模板,探究eDNA宏条形码技术检测种群相对数量的准确性.结果显示,当2个物种DNA模板浓度比例为1:1时,高通量测序结果注释得到的2个物种reads数比值为13/24(墨吉对虾/凡纳滨对虾),可见,即使是同属近缘种间依然存在轻微的引物偏倚现象,引物偏移率为1.5%.同时,根据7个实验组获得的高通量测序结果注释得到的2个物种reads数比值与对应模板中2个物种DNA浓度比值之间的线性回归分析表明,水体中eDNA组成与其高通量测序reads数间呈明显线性关系,即y=0.0716x+0.7043(r2=0.9824).综上所述,本研究为验证eDNA宏条形码技术监测水生生物资源量的可行性提供了直接证据,也为后续DNA宏条形码技术的定量研究提供了思路.

关键词: 环境DNA宏条形码;PCR引物偏好;高通量测序;线性函数关系;生物学调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吉富罗非鱼肌肉中土臭素含量影响因素分析

淡水渔业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不同饵料投喂率,研究养殖系统吉富罗非鱼肌肉中土臭素(GSM)物质影响因素,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PME-GC-MS)连用和微波蒸馏-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MD-SPME-GC-MS)连用方法分别对水中和鱼肉中土腥异味物质进行检测。研究结果表明1%和8%饵料投喂率下吉富罗非鱼肌肉中土臭素(GSM)含量较高;不同的饵料投喂率通过向养殖吉富罗非鱼系统中输入不同量的营养盐,影响了养殖水体中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改变了可能产GSM浮游植物藻类栅藻(Scenedesmus)、微囊藻(Microcystis)、小环藻(Cyclotella)的丰度,进而对水体中GSM的含量产生作用;鱼肉中GSM含量与水体中GSM含量无明显相关性,影响吉富罗非鱼肌肉与水体中GSM含量的主要藻类品种并不一致,相关性分析表明吉富罗非鱼肌肉中的GSM含量主要与水体中颗粒直链藻(Melosira granulata)有很强的相关性,表明吉富罗非鱼可能通过自身摄食颗粒直链藻,进而被肠道消化吸收富集于肌肉中。

关键词: 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 浮游植物 养殖水体 土臭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第十二届国际海洋生物技术大会反映的新进展

海洋学报 2021 CSCD

摘要:海洋生物技术是规模化生产和利用海洋生物资源获取海洋生物产品和服务的系统工程技术。自1989年日本东京第一届国际海洋生物技术会议以来,国际海洋生物技术在促进海水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开发海洋生物制品、保护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以及建设"和谐海洋"等领域得到迅猛发展,不仅促进了传统海洋生物产业的转型升级,还催生了包括海洋天然药物、海洋生物材料等许多新的产业生长点。第十二届国际海洋生物技术会议于2019年9月9-13日在日本静冈召开,会议以"下一代的海洋生物技术"为主题,旨在全球范围内交流海洋生物技术研究和开发的最新进展,强化一个国际层面的"政府-学术-产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平台。这次会议最大的特点是把青年科学家、企业家和政策制定者推向了大会交流的一线。本文针对本次会议反映的新进展,提出我国未来5~10年特别值得关注的重点方向,建议把青年人才特别是学术、工程和产业融合型人才的培养放到最重要的位置,及时布局下一代海洋生物技术的原始创新和新兴产业孵化的战略制高点。

关键词: 海洋生物技术 海水养殖 海洋生物产业 组学 生物制品 环境保护 产业政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性成熟中华绒螯蟹脑、性腺的性别差异调控机制研究

中国水产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采用比较转录组法探讨性成熟期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inensis)雌雄个体间脑、性腺的关键差异调控通路及繁殖调控的关键基因。结果表明,性成熟雌雄蟹其脑、性腺组织具有性别差异调控模式。脑内差异表达通路主要涉及信号转导、性激素调控及环境适应应答,性腺内关键差异调控通路主要涉及激素调控、氨基酸代谢调控等。脑内繁殖调控关键基因主要涉及发育及内稳态调控等,如Ⅲ型纤连蛋白域结合蛋白3a (FNDC3A)、反式甲酸2 (INF2)、神经胶质蛋白(NRG)、假苷酸合酶7同系物(PUS7)、小泛素相关修饰子3 (SUMO3)、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性腺内关键调控基因主要涉及能源物质代谢、性细胞发育调控等,如甾醇调控原件结合蛋白1 (SREBF1)、卵泡刺激激素受体(FSH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丝/苏氨酸激酶4 (TSSK4)、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 mRNA结合蛋白3 (IGF2BP3)、磷脂酰肌醇3激酶调节亚基2 (PIK3R2)、胞质型多聚腺苷酸化原件结合蛋白(CPEB)等。本研究结果表明,性成熟河蟹雌雄个体间的脑、性腺具有差异调控模式,本转录组获得的差异调控通路及基因将为进一步开展河蟹繁殖调控研究提供丰富的理论信息。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性腺 转录组 性别差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抗弧菌杀鱼假交替单胞菌2515的潜在毒性及热处理脱毒后抗菌效果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评估一株具有弧菌拮抗功能的杀鱼假交替单胞菌2515 Pseudoalteromonas piscicida 2515 (以下简称"菌株2515" ) 对海水养殖动物的毒性, 并确定一种有效的热处理脱毒方法, 在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育苗水体中分别添加浓度为105、 106、 107、 108 CFU/mL的菌株2515, 测试其对中国明对虾受精卵孵化及幼体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 水体中添加浓度高于105 CFU/mL的菌株2515后, 显著降低了无节幼体变态发育至蚤状幼体的成活率 (P<0. 05); 分别应用血平板及显微观察法测试菌株2515对羊、鱼及对虾血细胞的溶血活性, 结果显示, 该菌对羊及鱼红细胞均具溶血活性, 而对凡纳滨对虾 Litopenaeus van-namei血细胞无溶血活性; 设置不同温度 (40、 45、 50、 55、 60、 65、 75℃) 热处理菌株2515及其破碎液,结果显示, 55 ℃ 1 h能够灭活该菌, 且失去对鱼类红细胞的溶血活性, 而抑菌物质活性可提高55. 8%.研究表明, 菌株2515对鱼虾具有潜在毒性, 选择适当热处理, 既能灭活溶血活性还可提高抗菌活性.

关键词: 中国对虾;杀鱼假交替单胞菌;抗菌活性;加热脱毒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连续捕捞试验平台的泵吸技术

机电设备 2021

摘要:如今随着人类对于水产品需求的不断增强,近远海的渔业资源已经大幅减少并面临枯竭。在这一背景之下,为了满足人民的需求,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开始把眼光放到了深远海、极地等人类尚未大规模开发的处女地,极地所蕴藏的大量丰富资源和优质的水产品都是农业发展的重要保证和支撑。目前国外对于深远海极地等渔业装备的研究已经进入产业化阶段,但可惜的是在我国该领域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由于深远海海产品的品质极大地依赖于渔船的捕捞设备,因此本文在连续捕捞试验平台上进行泵吸技术系统研究,建立了三维的吸鱼泵模型并试制出样机,且在试验平台上进行反复试验,通过优化关键泵吸参数从而获得令人满意的泵吸试验效果,为深远海捕捞行业的产业化发展供了依据和基础。

关键词: 泵吸技术 吸鱼泵 极地 渔业捕捞 深远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峡库区鱼类群落结构现状及变化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21 北大核心 CSCD CSSCI

摘要:为了解三峡库区鱼类群落结构现状,于2017~2019年对三峡库区干流和9条重要支流开展鱼类种类组成调查,于2018年对库尾木洞、库中云阳和库首巫山干流江段开展渔业资源调查,同时结合历史资料进行了分析。共采集到鱼类149种,隶属于10目25科92属,其中长江上游特有鱼类30种,外来物种20种,喜流水鱼类67种,喜静缓流鱼类82种。研究表明:总物种数与水库运行前相比持平,但组成发生了较大变化;土著种和喜流水性鱼类显著减少,外来种增多;小型鱼类在资源量中占据优势,大中型鱼类资源退化;喜流水鱼类仅在库尾渔获物中占据优势,库中和库首江段渔获物以喜静缓流鱼类为主;干流特有种种类数和资源量均显著下降,支流仍分布有较多特有鱼类;外来种在库中和库首渔获物中占据一定比例,其大量繁衍和发展可能给该水域土著种的生存带来负面影响。三峡库区蓄水过程显著影响了鱼类群落结构。

关键词: 三峡库区 群落结构 种类组成 渔业资源 特有种 外来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