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9779条记录
吉林省引进甜瓜种质资源表型遗传多样性分析

江苏农业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种质资源是新品种选育的根本,是解决新品种“卡脖子”问题的基础。吉林省甜瓜种植面积不断增加,存在自主知识产权品种短缺、种质资源遗传背景狭窄的问题,通过引进种质资源、拓宽甜瓜遗传背景、选育突破性品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获取吉林省引进44份甜瓜种质资源的15个表型性状和光合相关性状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对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44份引进的甜瓜种质资源果形、果皮覆色、小区产量、单瓜质量等表型性状,瞬时羧化效率、内禀水分利用率和净光合速率等光合性状遗传多样性指数和变异系数较大。气孔导度与单瓜质量和小区产量、净光合速率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在0.05水平上显著相关。主成分分析发现,第1主成分主要和甜瓜产量和果实形状有关,第2主成分与甜瓜光合效率和单瓜质量有关,第3主成分与甜瓜果实外观和果肉颜色相关,第5主成分是可溶性固形物,与甜瓜品质性状相关。在欧氏距离为10时,将44份甜瓜种质资源区分为5个类群,在欧氏距离为5时,又将每个类群划分为2~3个亚类。44份甜瓜种质资源来源较广、遗传背景和亲缘关系适宜。

关键词: 吉林省 甜瓜 表型 遗传多样性 种质资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单倍体自然加倍双轮回育种体系的探索

玉米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依据相关理论和育种实践提出,在单倍体规模化育种技术基础上,应用单倍体轮选遗传修复原理,纳入主体杂优模式双向轮回选择育种理念,构建“单倍体自然加倍双轮回育种技术体系”。通过对主体杂优模式的双向DH轮回循环选择改良,逐步累加农艺性状相关有益基因频率,快速聚合雄穗自然加倍基因,保持2个群体的遗传距离与配合力,逐步形成两个相互对应的单倍体高自然加倍商业化核心种质群,步入简单、快捷、高效的“单倍体自然加倍双轮回育种技术体系”。该体系经全面运行实施,验证了缩短育种年限、简化操作流程、节约选系成本、提高育种效率的效果。

关键词: 玉米 单倍体 自然加倍 DH双轮回 快捷创制 黄绿苗标记 技术体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纤维素酶法提取油莎豆多糖及其抗氧化性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以油莎豆为原料,采用纤维素酶法提取油莎豆多糖.利用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试验对酶解时间、酶解温度、加酶量和pH值进行优化,并考察油莎豆多糖的抗氧化性,结果显示酶法提取油莎豆多糖的最佳工艺参数:酶解时间34 min、酶解温度61℃、加酶量1.7%、pH4.55,此条件下多糖得率为15.86%.油莎豆多糖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性能,其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清除率分别达到60.54%、72.82%.

关键词: 纤维素酶法 油莎豆多糖 单因素试验 响应面优化 抗氧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发酵中草药渣对仔猪生长性能、血液生化及免疫指标的影响

中国饲料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讨发酵中草药渣饲料对仔猪生长性能、消化率、血液生化指标及免疫指标的影响,试验选择28日龄仔猪54头,分成对照组、中草药渣组及发酵中草药渣组。试验期分为前期(1~28 d)和后期(29~56 d)2个阶段。结果表明:与中草药渣组及对照组比较,试验前期,发酵中草药渣组仔猪平均日增重(ADG)提高6.59%和8.65%,平均日采食量(ADFI)提高3.31%和2.66%,耗料/增重(F/G)降低2.82%和5.49%(P <0.05);试验后期,仔猪ADG提高3.99%和8.40%(P <0.05)。前期的粗蛋白质(CP)消化率提高6.35%和15.53%(P <0.05),2个阶段的粗纤维消化率,分别提高22.11%、15.22%和18.22%、21.20%(P <0.05)。前期的白蛋白(ALB)水平提高14.35%和23.09%,前期的甘油三酯(TG)降低9.10%和13.79%,2个阶段的尿素氮(BUN)水平分别降低了8.78%、12.34%与13.67%、16.38%(P <0.05)。前期的血液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提高11.69%和17.86%(P <0.01);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提高15.38%和42.86%(P <0.05)。后期的IgG水平提高7.07%和12.17%;免疫球蛋白A (IgA)水平提高34.38%和53.57%(P <0.05)。以上结果说明,发酵中草药渣可促进仔猪生长,提高仔猪营养代谢水平及免疫能力。

关键词: 仔猪 发酵中草药渣 生长性能 血液生化指标 免疫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种植密度对高产型大豆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

摘要:以中吉602、吉育86、内民大3号和内民大5号为供试材料,试验品种为主区、种植密度为副区,设置35万株·kg·hm~(-2)、40万株·kg·hm~(-2)、45万株·kg·hm~(-2)3个密度进行种植,通过测定其农艺性状及产量构成因素分析高产最适种植密度。结果表明:4个品种随种植密度的升高,其株高与底荚高度逐渐升高,而主茎节数与茎粗逐渐下降,每荚粒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单株重均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减少;随种植密度的增加,不同品种最高产量的最佳种植密度也不相同,其中,中吉602和内民大3号密度为40万株·kg·hm~(-2)时产量最高,分别为4 585.63 kg·hm~(-2)和3 567.23 kg·hm~(-2);而吉育86和内民大5号则是在密度为45万株·kg·hm~(-2)时产量达到最高,分别为4 218.78 kg·hm~(-2)和4 135.40 kg·hm~(-2)。因此,推荐适合通辽地区种植的优良耐密高产品种为中吉602,最佳种植密度为40万株·kg·hm~(-2)。

关键词: 大豆 种植密度 农艺性状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伪应答因子PRRs在不同植物光周期调控开花中的作用

分子植物育种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光周期调控高等植物开花途径中,伪应答基因家族(pseudo response regulator,PRR)位于核心环节中央振荡器内,是重要的调控基因,既要保证输入信号的振荡处理又要调控节律信息向下游基因的传递.根据多种作物开花表现分析,PRRs基因是开花抑制因子,过表达时植物表现晚花.进化树分析伪应答基因家族主要分为PRR1(TOC1)、PRR3/PRR5、PRR7/PRR9三个分支,在核心振荡器中按照时序依次表达.本研究总结了 4种常见作物和2个其他植物中,PRRs基因的作用及与其他重要相关基因间的调控关系当前研究进展.

关键词: PRRs 光周期 开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吉林地方鸡H-FABP基因多态性及其与屠宰性能、肉品质的关联分析

中国家禽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为研究吉林地方鸡H-FABP基因多态性及其对屠宰性能和肉质性状的影响,试验通过基因组PCR测序鉴定出H-FABP基因部分片段SNP位点,并采用竞争性等位基因特异性PCR(KASP)技术对特定多态位点在吉林芦花鸡、矮脚芦花鸡和吉林黑鸡3个亲本群体及正反交6个群体多态性进行了检验,最后对上述9个群体的肉品质及屠宰性能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H-FABP基因后段存在8个单碱基SNP位点和1处碱基插入位点,其中g.2892C>T位点位于外显子3,并导致编码氨基酸由丝氨酸(TCG)突变为亮氨酸(TTG)。g.3173 G>A和g.3234~3254位于外显子4中,但所处区域为基因3′UTR区,其余SNP均位于内含子区。KASP技术对不同群体g.2980 G>A位点多态性分析发现不同群体三种基因型频率差异较大,但卡方检验分析发现仅在3个群体(LL,AA和HA)该位点处于Hardy-Weinberg不平衡状态。进一步针对不同群体屠宰性能和肉品质进行相关分析发现,不同群体中该位点对不同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相关性存在差异。本试验证实吉林地方鸡H-FABP基因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且个别位点与屠宰及肉质性状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关键词: 吉林芦花鸡 矮脚芦花鸡 吉林黑鸡 H-FABP基因 多态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L-肉碱在反刍动物体内的合成代谢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中国畜牧杂志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L-肉碱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动物界的类维生素季铵盐化合物,以赖氨酸为底物在动物体的肝脏和肌肉中内源性合成.长期以来,L-肉碱不仅被认为在能量代谢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还被证明具有抑制氧化损伤和增强机体免疫力等功能.因此,国内外开展了大量关于补充L-肉碱在改善家畜性能方面的研究,但大多数研究集中在猪、鸡等单胃动物,对反刍动物研究较少.与单胃动物不同,反刍动物特殊的瘤胃生理环境以及瘤胃微生物对L-肉碱的降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L-肉碱在反刍动物中的应用效果.本文简述了L-肉碱的生理特性及其在反刍动物体内的合成与代谢,并补充了L-肉碱对反刍动物生产性能的影响,以期为L-肉碱在反刍动物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L-肉碱 生理功能 反刍动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噬菌体防控沙门氏菌生物被膜的研究进展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沙门氏菌是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控制食品中沙门氏菌的污染,特别是防止其形成生物被膜交叉污染食品,对保障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现阶段传统的物理性、化学性控制措施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难以有效将沙门氏菌生物被膜完全去除,因此,亟待开发针对沙门氏菌生物被膜的新型控制和清除策略.近年来噬菌体作为一种安全、有效、无残留的天然抑菌剂受到了普遍关注,与化学消毒剂相比,其具有特异性强、自我增殖快、安全性高、研发时间短等突出优势,在食源性致病菌生物被膜的控制和清除领域已表现出巨大潜力.该文综述了沙门氏菌生物被膜的结构成分与形成过程,并重点介绍了国内外用噬菌体破解沙门氏菌生物被膜的作用机制与应用现状.针对噬菌体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食品加工过程中沙门氏菌生物被膜的有效控制提供新的技术与策略.

关键词: 生物被膜 沙门氏菌 噬菌体 防控 食品加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半干旱区地表覆盖方式对土壤水温效应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索吉林省半干旱区水分高效利用、玉米增产的栽培技术模式,采用不同覆盖材料进行为期4 a(2018—2021年)的大田试验,设置无覆盖(CK)、普通地膜覆盖(CM)、降解地膜覆盖(DM)和秸秆覆盖(SM) 4个处理,研究不同覆盖方式对土壤水分、土壤温度、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生育期内土壤贮水量时空变化与当年的降雨时空分配有关,垂直空间上20~60 cm土层土壤贮水量显著高于0~20 cm,处理间土壤贮水量SM>CM>DM>CK;耕层0~20 cm土壤温度随玉米生育时期推进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随土层深度的增加逐渐降低,降低幅度呈CM>SM>DM>CK的变化趋势。地表覆盖具有调节土壤温度的作用,与CK相比,CM和DM使5、6月土壤温度分别提升2.12、1.71℃和2.07、1.52℃,SM下降了1.72、1.01℃;与5、6月气温相比,地膜覆盖每日土壤温度较气温提升2.2~3.2℃,秸秆覆盖降低0.3~0.6℃,8、9月覆盖土壤温度下降幅度低于气温;与无覆盖(CK)相比,CM和DM处理4 a平均增产8.59%和14.10%,SM减产8.96%,水分利用效率CM和DM提高10.3%和15.6%,秸秆覆盖降低8.4%;玉米产量与5、6、8、9月以及5、10、15、20 cm土壤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0~20 cm土层、R1期土壤贮水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降解地膜覆盖具有保墒、升温、增产、水分利用高效且环保等多重作用,可在半干旱区水分高效玉米增产栽培中进行推广。

关键词: 玉米 地表覆盖方式 土壤水分 土壤温度 产量 半干旱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