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326条记录
稻茎毛眼水蝇生物学特性研究

植物保护学报 199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稻茎毛眼水蝇是一种水稻害虫。为阐明该虫的发生特点,为防治提供依据,作者采用室内饲养观察和田间定期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稻茎毛眼水蝇在江西1年发生7代,以幼虫越冬。成虫羽化、交配、产卵均在白天进行。羽化高峰在7:30~10:00之间。1对成虫一生平均交配7.83次,交配持续时间平均4分48秒,经过交配的成虫比未交配的成虫每雌产卵量多10.77粒,产卵前期和寿命分别缩短68.2小时和42小时。成虫产卵喜选择矮秆品种。卵大多数产在叶片下部,单粒产,卵全天24小时均可孵化,孵化盛期在22:00至次日4:00。幼虫取食叶肉和幼穗,在叶鞘内化蛹。

关键词: 稻茎毛眼水蝇 生物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西为害食用菌3种霉菌的生物学特性及综合防治技术

植物保护学报 199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报道了江西为害食用菌的3种霉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其综合防治技术。它们是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 Persoon、产黄青霉Penicillium chrysogenum Thom、构巢曲霉Aspergillus nidulans (Eidam) Went。研究了这3种霉菌的生长特性、发生规律、传播途径、生活条件及其与几种食用菌菌丝的生长关系,并且提出了防治方法,为有效地控制食用菌中的霉菌生长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绿色木霉 产黄青霉 构巢曲霉 生物学特性 综合防治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交早稻纹枯病产量损失及动态经济阈值的研究

植物保护学报 199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水稻纹枯病[Thanatephorus cucumeris (Frank) Donk]对产量的影响表现为结实率和千粒重的降低。本文以杂交早稻组合协优49为材料,通过田间试验、室内考种和建立模型获得了以下结果:①千粒重降低率(K)与黄熟期病情指数(x)的关系为K=0.01166+0.03609x(r=0.9949,x≤0.7777);②结实率Z与黄熟期病情指数(x)的关系为Z=0.89078-0.14979x(r=0.9974,x≤0.7777),③根据①②的结果推导出了产量损失率(Y)与黄熟期病情指数(x)的关系为Y=0.02569+0.19723x+0.00590x~2(x≤0.7777);④建立了动态经济阈值模型,通过计算得出了当前杂交早稻纹枯病的防治指标为孕穗期病丛率25%~30%(当前生产中常规早稻的防治指标为孕穗期病丛率15%~20%)。文末就杂交早稻对纹枯病的相对抗性及经济阈值的求解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稻纹枯病 产量损失率 经济阈值 协优49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温度、食料条件对白背飞虱种群增长的影响

植物保护学报 199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白背飞虱若虫和全世代发育速率与温度的关系呈逻辑斯谛关系,成虫产卵前期和卵的发育速率与温度的关系呈二次抛物线关系。在18—30℃下,卵孵化率比较稳定,水稻生育期对卵孵化亦无明显影响,孵化率平均为86.96%。若虫存活率、成虫产卵量和内禀增长力受温度和食料条件的影响十分明显,取食分蘖期和拔节期水稻的若虫存活率最高,成虫产卵量和内禀增长力最大。在水稻各生育期,若虫存活率、成虫产卵量和内禀增长力与温度的关系呈抛物线趋势。当温度达到35℃时,各生育期卵孵化率均下降到50%以下,且若虫陆续全部死亡。

关键词: 白背飞虱 温度 食料条件 种群增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综合防治烟草黄瓜花叶病研究

植物保护学报 199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作者报道了综合措施防治烟草黄瓜花叶病(CMV)的研究结果。结果表明,以营养钵育苗移栽后覆盖地膜措施的防病增产效果好,移栽后46天,防治效果为73.87%,增产54.78%。其原因是,它综合了营养钵育苗移栽缩短感病时间和地膜驱蚜的双重机制。

关键词: 烟草 CMV 综合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晚稻穗期白背飞虱与褐飞虱复合防治指标的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 199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笼罩接虫试验表明:晚稻穗期每丛白背飞虱数(x_1)和褐飞虱数(x_2)与每亩产量损失(y)的关系符合方程: y=0.1466+0.948x_1+1.198x_2(S_(y、12)=1.2) 经大田验证,与实际基本相符。通径分析表明,产量损失主要由结实率和千粒重下降引起,其中结实率下降是主要原因。根据目前稻谷价格、防治费用等,制定出晚稻穗期白背飞虱和褐飞虱的复合防治指标为:

关键词: 白背飞虱 褐飞虱 产量损失 复合防治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苎麻炭疽病发生及防治研究

植物保护学报 199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该文报道了苎麻炭疽病菌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和防治研究的结果。研究表明,苎麻炭疽病菌菌丝最适生长温度28℃,最高抑制生长温度35℃,高温致死温度55℃,pH 值4—9范围内均可生长,最适 pH 值6—7;分生孢子萌发需要在高湿条件下,相对湿度低于79.3%不能萌发,高温致死温度62。C。苎麻炭疽病的初侵染源主要是田问病残体。日均气温20—30℃和相对湿度大于80%的气候条件有利该病的流行,病害的严重度与品种、肥料等有关。供试药剂中,以40%拌种双可湿性粉剂250—500倍防效最好,在麻苗高30_(cm)ra左右发病初期施药,每隔7—8天施药1次,连续施药2—3次,可获得理想的防效。此外,麻田施石灰中耕覆土有良好的防病增产作月]。

关键词: 苎麻炭疽病 初侵染源 生物学特性 发生规律 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温度对截形叶螨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植物保护学报 199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室内15—35℃恒温条件下,截形叶螨的发育历期与温度呈负相关,在15、25和35℃下雌螨一代平均历期分别为32.13、9.02和5.64天;雌、雄螨一代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0.90和11.33℃,有效积温分别为135.42和110.47日度;不同温度对世代存活率及子代雌雄性比的影响无显著差异,但雌成螨的寿命及产卵期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30℃下内禀增长率(0.3298)、周限增长率(1.3907)、净增殖率(130.993)、日产卵量(10.98)及总产卵量(181.90)都最高,30℃是种群繁殖增长的最适温度。

关键词: 截形叶螨 温度 生长发育 繁殖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湿度下白背飞虱实验种群生命表

植物保护学报 199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分析了五种湿度梯度条件下白背飞虱的种群增长,并组建了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在相对湿度43%—100%范围内,卵、若虫历期差异不显著;卵孵化率、若虫存活率、世代存活率、成虫产卵量和寿命、内禀增长力和种群趋势指数随湿度的增加呈抛物线趋势。卵孵化、若虫存活、世代存活的最适湿度范围为80%—92%,在80%的相对湿度下,成虫寿命最长,产卵量最多,不产卵的个体最少。

关键词: 湿度效应 生命表 白背飞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纹枯病阶段损失估计和管理模型的研究

植物保护学报 199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给动态规划中的状态变量赋值,本文组建了水稻纹枯病阶段损失估计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动态的阶段损失估计模型,最后组建了水稻纹枯病最优化管理模拟模型(SIMOMR-SB)。经检验,认为 SIMOMRSB 基本合理。文末就阶段损失估计模型、最优化管理模拟模型和动态规划的应用作了讨论。

关键词: 阶段损失 状态变量 模拟模型 水稻纹枯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