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被引量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2777条记录
外源接菌对发酵辣椒微生物群落和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的影响

食品科学 2023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乳酸克鲁维酵母Km和植物乳杆菌QB3制备了多种发酵辣椒制品,理化指标分析发现QB3发酵辣椒消耗最多还原糖,导致发酵液的pH值下降最快,并且使短链脂肪酸和VA含量分别提高了62.5%和13.8%。发酵辣椒中微生物多样性和挥发性代谢组分析表明,接种QB3发酵具有生长优势并降低了微生物的α多样性;发酵辣椒中共检出73种挥发性化合物,46种挥发性化合物可能对风味具有贡献,相关性分析表明148种微生物可能参与71种化合物的合成,植物乳杆菌和乳酸克鲁维酵母可能参与26种挥发性化合物的合成,并且乳酸克鲁维酵母是风味物质形成的关键,而挥发性化合物的合成多数与植物乳杆菌呈负相关。该研究结果为通过接种乳酸菌和酵母菌发酵制备多种风味发酵辣椒制品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为发酵食品风味的多元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 发酵辣椒 乳酸克鲁维酵母 植物乳杆菌 多样性 代谢组 相关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SNP和InDel标记的余甘子群体遗传分析

果树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解析余甘子种质资源的群体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为余甘子系统分类、遗传资源创新利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利用ddRADseq技术对112份余甘子种质资源进行高通量简化基因组测序,利用Cutadapt和Trimmomatic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过滤,筛选得到高质量测序数据;使用MUNEAK软件进行多态性标记发掘,基于获得的SNP和InDel标记,进行群体结构分析、主成分分析、系统发育分析及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余甘子测序样品共获得8934个SNP和InDel标记,群体结构分析将余甘子种质分为2个类群,类群划分与种质来源地相关,该结果与主成分分析和系统发育分析相一致.余甘子各种质间遗传距离为0.027~0.459,平均遗传距离为0.248;云南地区的余甘子种质的期望杂合度、观测杂合度及多态性信息含量值最高,依次为0.267、0.184及0.218;余甘子群体间的Fst在0.080~0.266之间,群体遗传分化程度中等偏高.[结论]该测序技术可有效地解析余甘子种质的群体结构和遗传多样性,为余甘子种质资源的鉴定评价、系统分类及遗传多样性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余甘子 SNP InDel 群体结构 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4种秋海棠花香挥发性物质测定与特征香气成分分析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4种秋海棠为试验材料,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与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测定花香挥发性物质,并通过香气活性值(OAV)和主成分分析鉴定不同种类的特征香气和主要香气物质.结果表明:①4个秋海棠种类中共检测到54种挥发性物质,萜烯类和苯类/苯丙素类化合物种类较为丰富,各种类花朵挥发性物质总含量不同,柳叶秋海棠最高,其次为中华秋海棠和假厚叶秋海棠,里氏秋海棠最低;②4种秋海棠中共鉴定出15种特征香气物质(OAV≥1),芳樟醇、β-月桂烯、D-柠檬烯、癸醛在不同种类中具有较高香气活性值,与各种类自身的特征香气物质一起形成各自独特香气,假厚叶秋海棠花朵更加突出果香气味,中华秋海棠花朵则更加突出草香气味,柳叶秋海棠花朵兼有果香、甜香气味,里氏秋海棠花朵则具有花香、果香和甜香气味;③各种类主要香气物质差异大,假厚叶秋海棠的主要香气物质为β-石竹烯,中华秋海棠的是α-法呢烯、β-罗勒烯、苯乙腈等,柳叶秋海棠中天竺葵醛、苯乙醇等贡献大,里氏秋海棠中则为二丁基羟基甲苯和十二醛.

关键词: 秋海棠 花香 挥发性物质 特征香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热区油梨产业发展现状、优势、存在问题及对策

中国南方果树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油梨在云南热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为全面了解云南热区油梨产业发展,从云南热区油梨生产概况、发展优势、存在问题进行分析,针对当前云南热区油梨产业发展起步晚,市场体系不健全、科技支撑力量薄弱、品种结构单一、政府扶持力度不够等问题,提出应健全市场体系,规模化、标准化发展油梨,强化科研支持,品种优良化,加大政府扶持力度,以促进云南热区油梨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关键词: 云南热区 油梨 澜沧江流域 普洱市孟连县 怒江流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茶产业发展研究(Ⅲ):促进云南茶产业发展的9大重点工程

云南农业科技 2022

摘要:产业要发展,路径是关键.文章提出了云南促进茶产业发展的9大重点工程,即生态茶园建设工程、古茶树资源开发保护工程、茶产业标准化建设工程、茶产业规模化建设工程、云茶品牌建设工程、云南茶文化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工程、云茶科技支撑体系工程、茶产业宣传推介工程,通过阐述9大重点工程的实施方向和重点,为促进云南茶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云南茶产业 重点工程 高质量发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添加物和青贮时间对辣木茎叶营养价值和发酵品质的影响

饲料研究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旨在研究淀粉类添加物和青贮时间对云南楚雄市干热气候环境下生长的辣木青贮饲料品质的影响。试验以PKM1品种辣木为材料进行茎叶青贮,共设5组,对照组不添加任何添加物(CK组),试验组分别添加3%玉米粉(Y1组)、5%玉米粉(Y2组)、3%麦麸粉(M1组)、5%麦麸粉(M2组),分别贮藏30、45 d后评价青贮饲料品质。结果显示,添加物对辣木茎叶青贮品质的改善作用最显著,其次是贮藏时间,二者的交互作用对青贮品质影响较小。发酵30、45 d后,Y2组、M1组和M2组辣木茎叶青贮的感官评价均达到一级优良;Y1组达到二级尚好,CK组等级为三级中等;青贮30 d试验组辣木茎叶青贮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均显著低于CK组(P<0.05)。根据隶属函数综合评价发现,青贮30 d各组的综合排名为M1组>Y2组>M2组>Y1组>CK组;青贮45 d各组综合排名为Y2组>M1组>M2组>Y1组>CK组。研究表明,辣木茎叶青贮30 d时添加3%麦麸粉,青贮45 d时添加5%玉米粉可以更好地改善辣木青贮品质。

关键词: 辣木茎叶 玉米粉 麦麸粉 青贮品质 营养价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滇橄榄果脯无硫护色工艺优化研究

食品科技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以云南产滇橄榄果为原料制备滇橄榄果脯,研究柠檬酸、植酸、抗坏血酸3种不同护色剂及加工工艺对滇橄榄果脯护色效果的影响,以滇橄榄果脯的色差值和褐变度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滇橄榄果脯无硫护色工艺进行优化研究,确定滇橄榄果脯无硫护色工艺的重要技术参数。结果表明,3种护色剂均有一定的护色效果,其中抗坏血酸护色效果最为显著;滇橄榄果脯护色最佳工艺条件为杀青时间2 min、抗坏血酸浓度2.00 g/kg、真空浸糖时间5 h、干燥温度70℃,制备的滇橄榄果脯呈黄绿色,透明度好,果肉紧实饱满,滇橄榄风味浓郁。

关键词: 滇橄榄 果脯 褐变 护色 工艺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物乳杆菌对辣木茎叶青贮品质的影响

饲料研究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旨在研究植物乳杆菌对云南楚雄市干热气候环境下生长的辣木(Moringa oleifera Lam.)青贮饲料品质的影响,确定植物乳杆菌在辣木茎叶青贮中的最适添加量.以PKM1品种辣木茎叶为试验材料进行青贮,试验共设5组,分别为CK组(不添加植物乳杆菌)、M1组(添加0.12 g/kg植物乳杆菌)、M2组(添加0.24g/kg植物乳杆菌)、M3组(添加0.48 g/kg植物乳杆菌)、M4组(添加0.96 g/kg植物乳杆菌).青贮45 d评价青贮饲料质量.结果显示:各组辣木茎叶青贮饲料发酵品质均较好,M3组和M4组辣木茎叶青贮的感官评价均达一级优良,CK组、M1组、M2组辣木茎叶青贮的感官评价达到二级尚好;M3组、M4组辣木茎叶青贮pH值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M3组辣木茎叶青贮粗蛋白(CP)含量显著高于CK组、M1组、M2组(P<0.05).M3组辣木茎叶青贮的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显著低于CK组、M1组、M2组(P<0.05).相对饲喂价值(RFV)及相对饲草质量(RFQ)排序为:M4组>M3组>CK组>M2组>M1组.粗饲料分级指数(GI2001)排序为:M3组>M4组>CK组>M1组>M2组.隶属函数综合评价排序为:M3组>M4组>CK组>M1组>M12组.研究表明,通过青贮饲料品质综合评价,认为在云南气候环境下,选用0.48 g/kg植物乳杆菌对辣木茎叶青贮,品质改善效果较好.

关键词: 辣木茎叶 植物乳杆菌 青贮品质 营养价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辣椒正番茄斑萎病毒属病毒的分子鉴定

植物保护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辣椒是云南省主要经济作物之一,近年来病毒病尤其是正番茄斑萎病毒属病毒发病严重,影响了辣椒产量和品质.利用RT-PCR技术对从云南辣椒主产区采集的疑似感染正番茄斑萎病毒属病毒的25份辣椒样品进行分子鉴定,结果显示,12份样品检测出正番茄斑萎病毒属病毒,检出率为48.0%,其中6份是番茄斑萎病毒tomato spot-ted wilt orthotospovirus(TSWV),检出率为 24.0%;5 份是番茄环纹斑点病毒 tomato zonate spot orthotospovirus(TZSV),检出率为20.0%;有1份是TSWV和TZSV复合侵染,检出率为4.0%,这是在云南辣椒生产上首次发现TSWV和TZSV的复合侵染.通过鉴定,初步了解正番茄斑萎病毒属病毒在云南辣椒生产中的发生情况和种类,为制定云南地区该属病毒的防治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辣椒 正番茄斑萎病毒属 分子鉴定 云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蚕豆和豌豆锈病病原菌的分子鉴定

植物保护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我国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蚕豆Vicia faba和豌豆Pisum sativum锈病的病原菌种类,通过致病性测定和ITS序列系统发育分析对来自我国云南省玉溪市的4份豌豆锈菌分离物及云南、广西、重庆和四川省(区、市)的5份蚕豆锈菌分离物进行系统鉴定.结果显示,分离自豌豆的锈菌WX1分离物对蚕豆和豌豆均具有高致病性,在侵染叶片上产生大量锈子器;分离自蚕豆的锈菌CX3分离物仅对蚕豆具有高致病性,能在叶片上产生大量夏孢子,而对豌豆的致病性相对较低,仅产生少量的夏孢子堆;分离物WX1和CX3对小扁豆和鹰嘴豆不具有致病性.基于ITS序列系统发育分析表明,所有不同寄主来源的蚕豆单胞锈菌分离物均聚类于一个系统发育组,但分离自蚕豆和豌豆的分离物分别聚类在不同的亚组.表明分离自云南省玉溪市豌豆上的蚕豆单胞锈菌Uromy-cesviciae-fabae应为豌豆专化型,定名为U.viciae-fabae ex P.sativaum,而来源于云南、广西、重庆和四川省(区、市)的蚕豆锈病病原菌为蚕豆专化型U.viciae-fabae ex V. faba.

关键词: 蚕豆 豌豆 锈病 蚕豆单胞锈菌 分子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