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4036条记录
基于GYT双标图分析对黄淮海夏玉米区域试验品种综合评价

作物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旨在科学准确地对黄淮海夏播玉米区域试验参试品种进行综合评价,为品种合理布局和区域规划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本研究采用GYT双标图技术对2020—2021年黄淮海夏玉米区域试验22个参试品种的籽粒产量与生育期、收获时籽粒含水量、株高、穗位高、倒伏率、穗长、穗粗、秃尖,穗粒重和百粒重等农艺性状的组合水平进行综合评价。方差分析表明,被测农艺性状基因型和环境效应均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除穗粗、突尖长度和穗粒重等性状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中无显著差异外,其余性状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均达到了显著水平。籽粒产量、生育期、收获时籽粒含水量、穗粗、秃尖和百粒重等性状环境效应平方和占总方差平方和最大,倒伏率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平方和占总方差平方和最大。农艺性状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籽粒产量与百粒重、株高、穗位高、穗长、穗粗和生育期呈极显著正相关(P<0.001),而与突尖长度呈负相关。根据参试品种的理想指数筛选出衡玉868、邯玉1806和宿单908等为产量-性状组合表现优良的品种,同时也鉴别出陕单685、敦玉291、邯玉17-6601和邯玉573等品种综合表现较差,对照品种郑单958表现一般。衡玉868较其他参试品种在黄淮海夏玉米区更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展现出绝对的区域产量优势,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与GT双标图相比, GYT双标图显示出前2个主成分解释的变异比例较高、拟合度较好、分析结果可信度较高等优点。本研究运用GYT双标图技术对黄淮海夏玉米参试品种进行品种产量-性状特性分析,为本区玉米品种综合评价提供借鉴,也为其他作物品种多性状研究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GT双标图 GYT双标图 理想指数 夏玉米 产量-性状组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晚熟桃新品种秋忆的选育

果树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秋忆是由燕红桃自然实生种子播种成苗后,经筛选获得的晚熟桃新品种.果实近圆形,果顶凹,缝合线浅,两侧对称,平均单果质量287 g,最大单果质量415 g.完全成熟时果面95%以上着深红色,具中等密度茸毛;果肉呈黄白色,近果皮处花青苷含量较高,硬溶质,风味甘甜,黏核,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12.6%,果实硬度12.5 kg·cm-2;蔷薇型花,花粉量多,自花结实.在河北昌黎地区9月上中旬成熟,果实发育期135 d左右,耐贮运,抗寒性强,丰产.适宜在河北、山东等北方桃产区种植.

关键词: 新品种 秋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晚冬早春阶段性增温调控华北平原北部小麦源库性能的作用

华北农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华北平原北部冬小麦生长发育所需温度与实际环境温度间的矛盾,于2019-2021 年连续2 个生长季,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晚冬早春阶段性升温调控小麦源库性能的作用.首个生长季设置 4 个阶段性升温处理:1 月 20日(CT1)、1 月26 日(CT2)、2 月1 日(CT3)、2 月7 日(CT4)增温,3 月20 日结束增温;第2 个生长季设置3 个阶段性升温处理:1 月25 日(CT1)、2 月1 日(CT2)、2 月8 日(CT3)增温,3 月15 日结束增温;2 个生长季均以常规生产为对照(CK).结果表明:增温处理增温阶段积温增加138.1~405.1℃,第二生长季CT1 拔节—开花日均温降低2.50℃,第一生长季开花—成熟日均温降低2.31℃,第一生长季提前小麦返青 25 d,且延长返青—成熟总天数 21 d.第二生长季CT1 开花期叶面积指数可显著提高17.6%,旗叶面积可显著提高33.7%.2020-2021 生长季花后5d净光合速率可显著提高11.7%,第一生长季花后CT1 旗叶丙二醛含量可显著下降28.0%.在第二生长季中,CT1 穗长可显著提高15.7%,粒长显著提高2.3%,花后15d籽粒灌浆速率则可显著提高 41.0%,CT1 穗粒数可显著提高 8.8 粒,千粒质量显著提高2.0 g,产量可显著提高35.8%.由此表明,增温处理提前了小麦返青,小麦源库物质积累的开始时间提前,结束增温措施之后的相对降温,既延长了源库物质积累的总时间,同时又为源库活性的提高准备了条件,且存在增温处理实施时间越早,小麦源库性能提高越多的趋势.

关键词: 冬小麦 增温 旗叶 源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米不同热处理对小米醋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中国调味品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为研究小米不同热处理对小米醋挥发性成分的影响,采用电子鼻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小米醋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电子鼻对整体挥发性成分区分效果明显,以传感器W1 W和W5 S为主要区分指标.通过优化顶空固相微萃取条件,确定羧基/聚二甲基硅氧烷CAR/PDMS(85μm)萃取头、样品量8 mL、萃取温度60℃、萃取时间35 min条件下小米醋挥发性成分萃取效果最佳.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小米醋挥发性成分,发现普通小米醋酚类物质含量较高,炒制小米醋醛类物质含量较高,膨化小米醋酯类和醇类物质含量明显提高.酯类、醛类和醇类是小米醋的重要香气物质.小米不同热处理对小米醋挥发性成分有积极作用,可为小米醋挥发性成分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关键词: 小米醋 挥发性成分 电子鼻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氮磷钾水平对夏大豆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大豆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河北地区不同氮磷钾水平对夏大豆产量与品质的影响,以大豆品种冀豆17为供试材料,在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大河试验站设置不同的氮磷钾用量水平田间试验,分析不同氮磷钾水平对夏大豆收获期土壤养分含量、产量及其构成要素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收获期0~20 cm土层速效氮、磷、钾含量分别为7.55~9.62 mg·kg-1、14.0~27.2 mg·kg-1、139~218 mg·kg-1;与缺素处理相比,施氮、磷、钾使0~20 cm土层硝态氮、速效磷、速效钾分别增加16.8%~25.2%、34.3%~93.6%、18.7%~62.6%。土壤速效氮含量较低时,施氮使大豆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数和产量显著增加,增幅分别为15.6%~43.8%、13.7%~42.8%和12.2%~29.4%,且大豆产量与施氮量(0~195 kg·hm-2)显著正相关;施氮使大豆籽粒蛋白质含量增加1.31%~3.39%、脂肪含量降低2.55%~3.40%,大豆籽粒蛋白质含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土壤速效磷、钾含量处于中等及以上水平时,施磷和钾使大豆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数、产量分别增加7.57%~10.3%、2.70%~6.31%、1.56%~4.34%和1.06%~1.69%、1.83%~7.34%、6.03%~6.81%,大豆产量随着施磷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施磷、钾对大豆籽粒蛋白质和脂肪含量无显著影响。

关键词: 大豆 氮磷钾水平 土壤养分 产量构成要素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国审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冀麦479

麦类作物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冀麦479是2010年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用DH155和石H083-366配置杂交组合选育而成的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该品种于2022年(国审麦20220045)通过国家审定委员会审定。1特征特性冀麦479属半冬性品种,全生育期236.2~241d,比对照早熟1d。幼苗较匍匐,叶片黄绿宽长。冬、春抗寒性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浓缩果汁及其发酵酒的研究进展

食品与机械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阐述了浓缩果汁的特性,以及常用浓缩技术的优缺点,综述了以浓缩果汁为原料发酵果酒的研究现状,并展望了以浓缩果汁为原料发酵果酒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浓缩果汁 浓缩技术 发酵工艺 发酵果酒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陆地棉高密度遗传图谱的构建及产量相关性状的QTL定位

中国农业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通过构建高密度SNP遗传图谱,开展棉花多群体产量相关性状的QTL定位,获得稳定性好、精确度高的QTL,为产量性状调控基因的挖掘和有效分子标记的开发提供依据。【方法】以高稳产冀丰1271为母本、优质自交系冀丰173为父本,构建包含200个单株的F2群体,利用测序基因分型(genotyping by sequencing,GBS)技术开发群体的SNP标记并构建高密度遗传图谱,对F2、F2:3、F2:4群体的衣分、子指和单铃重进行QTL定位,注释主效和稳定QTL位点内的基因并分析基因在不同组织的表达模式,筛选候选基因。【结果】通过简化基因组测序,共获得383.07 Gb数据,包括母本冀丰1271的26.93 Gb、父本冀丰173的27.30 Gb和F2群体的328.84 Gb,Q30值分别为90.55%、89.95%和95.77%。在F2群体中开发了1 305 642个SNP标记,其中,用于构建遗传图谱的aa?bb型SNP为410 726个。构建了一张包含16 088个SNP、总图距为4 282.81 cM的高密度遗传图谱,标记间的平均距离为0.27 cM,利用共线性分析证明了图谱具有较高的质量。在3个群体中共定位到108个QTL,包括34个衣分QTL、36个子指QTL和38个单铃重QTL,其中有30个QTL与已报道QTL位置重叠或接近,78个QTL未见报道。发现10个主效QTL、16个稳定QTL,其中有5个主效QTL可在2个或3个群体中被定位到。qLP-A13-4在3个群体中均可被定位到,贡献率达到13.78%;qLP-A13-6在2个群体中被定位到,贡献率达到10.01%;qLP-D10-2在2个群体中被定位到,贡献率达到10.92%;qSI-D10-1在2个群体中被定位到,贡献率达到12.31%;qBW-D5-3在2个群体中被定位到,贡献率达到15.54%。在主效和稳定QTL位点内注释到3 415个基因。通过KEGG和GO分析,注释基因主要参与植物激素信号转导、TCA循环、次生代谢物质和氨基酸生物合成、光合生物的碳固定等通路。利用TM-1和NDM8的转录组数据,发现8个基因在棉花产量相关的纤维、胚珠或种子中具有较高的表达量,可能通过调控纤维或种子的发育,影响衣分或子指,进而影响棉花单铃重和产量。【结论】构建了一张陆地棉种内高密度遗传图谱,定位了108个产量相关QTL,发现5个主效QTL可在多个群体中定位到,鉴定到8个在纤维、胚珠或种子中高效表达的候选基因。

关键词: 陆地棉 高密度遗传图谱 产量 QTL定位 候选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塑料大棚青花菜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中国蔬菜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冀中南地区3—4月气温较低,利用青花菜耐低温的特点开展塑料大棚栽培,一方面可以降低早春季节大棚蔬菜低温灾害风险,管理难度小,节省人工成本;另一方面可以优化种植结构,缓解土壤连作障碍,提高经济效益。塑料大棚是河北省中南部地区常见的蔬菜栽培设施,主要种植西瓜、番茄、黄瓜、菠菜、甘蓝、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土壤添加西兰花残体对棉花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及其与碳代谢特征的关系

中国农业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土壤添加西兰花残体(broccoli residues,BR)对棉花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及其与根际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能力之间的关系,为揭示土壤添加西兰花残体对棉花防病、促生的生态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置棉田土壤添加西兰花残体和未添加西兰花残体(CK)两个处理,以不同处理的棉花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过氧化物酶、中性磷酸酶、芳基硫酸酯酶、几丁质酶、脲酶、β-葡萄糖苷酶和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活性;利用Biolog-ECO平板研究不同处理的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Pielou指数、McIntosh指数及丰富度指数,揭示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功能多样性;采用主成分分析比较不同处理的根际土壤微生物代谢活性特征,冗余分析土壤酶活性与不同类型碳源利用能力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空白对照相比,BR处理的棉花株高、果枝数和结铃数显著增加,增幅分别为12.73%、16.95%和10.36%;棉花黄萎病病情指数显著降低,达64.19%。BR处理显著提高了棉花根际土壤pH、硝态氮和有机质含量。BR处理对根际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指数不存在显著影响,但改变了根际土壤微生物的代谢活性。同时,BR处理显著提高了不同营养元素循环相关酶活性,其中在碳循环方面,过氧化物酶和β-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分别为对照的2.70和1.95倍;在氮循环方面,脲酶、几丁质酶和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分别为对照的1.42、1.59和1.52倍;在磷循环方面,中性磷酸酶的活性为对照的1.33倍;在硫循环方面,芳基硫酸酯酶的活性为对照的1.22倍。冗余分析表明,BR处理的土壤酶活性与L-苯基丙氨酸、L-苏氨酸、肝糖、2-羟基苯甲酸、衣康酸和D-苹果酸的利用能力均存在正相关性。【结论】土壤添加西兰花残体显著提高了营养元素循环相关酶的活性,改变了棉花根际土壤微生物的碳代谢活性,并提高了根际土壤pH、硝态氮和有机质含量。同时,土壤酶活性与微生物碳代谢特征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

关键词: 西兰花残体 棉花 营养循环 土壤酶 根际微生物 Biolog-ECO 碳代谢特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23456...下一页尾页